Archive for the ‘编剧’ Category

编剧故事营第七期正在招募

Wednesday, October 11th, 2023

乘着 AI 的翅膀,踏上创意的旅途,诚邀你加入编剧故事营的第七期学习。这里,你会学习到编剧的基本原理、故事的结构、风格等核心要素,并通过实践工作坊的方式,提高你的编剧技能和故事讲述能力。

一、课程安排

  • 开始时间:2023年10月28日
  • 上课周期:每周六
  • 课程总数:12节课
  • 时间安排:(具体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稍作调整)
课程编号 日期 主题
E01 2023–10–28 开营典礼、观看《我们的 AI》舞台剧首演
E02 2023–11–04 编剧的六大核心秘密
E03 2023–11–11 讲故事的技术和艺术
E04 2023–11–18 AI 辅助故事创作
E05 2023–11–25 从主题出发
E06 2023–12–02 情节即旅程
E07 2023–12–09 塑造难忘的人物/性格
E08 2023–12–16 台词与潜台词
E09 2023–12–23 地点与场景
E10 2023–12–30 认识悲喜剧
E11 2024–01–06 开始写吧
E12 2024–01–13 闭营式、结业总结、结业演出

二、课程模式

本期编剧故事营将继续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线下授课地点位于杭州市中心。同时,我们也为无法到现场的学员提供线上课程,通过Zoom.us视频会议系统为你呈现每次课程的精彩内容。

三、报名方式

请添加微信(haozhongwencom),并注明“报名编剧故事营”,同时请告知您选择的是线下班还是线上班。

四、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涵盖从基本的编剧原理到实际操作技巧,课程结束时,你将能够独立完成一个剧本的创作,并对讲故事的技术和艺术能够较熟练掌握,运用自如。

五、早鸟价

统一为 1800元/人。中途退出,费用恕不退还。

六、主讲人简介

王佩,知名作家、编剧,致力于编剧教育与文学创作。他的故事不仅仅是文字的游戏,而是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和探索。

编剧故事营,不仅仅是教授技能,更是传递写作的精神内涵,培养学员的创意思维和人生价值观。在这里,你将学到不仅仅是编剧技能,更会有思想的碰撞和灵魂的交流。

我们期待着你的加入,一同在编剧的世界里探索、学习和成长。

七、编剧社群

所有报名的学员将被邀请到「编剧故事写作公会」微信群,这是一个切磋编剧技能和讲故事技巧的社群,学员始终免费。

讲故事,无论是讲真实发生的故事,还是虚构的故事,目的都是为了说明一个真相。人是故事的受造物,千道理,万道理,故事传达的才是真道理。

无论大旗在城头如何变幻,掌握故事的技巧都能帮助我们多掌握一种应对的武器。善于讲故事,学会编剧技巧,你就是故事的主角,你就是生活的导演和编剧。

Loading

一段时间以来的观影小纸条

Monday, July 2nd, 2018

如果我招聘人,坚决不招分不清「的地得」的。因为我受不了这样的学习曲线。

发现一条语言规律,为什么使用英语的人显得彬彬有礼。可是,我忍住不在这里说,希望知道的,将来自然会知道。 ​​​

今天追了FARGO S01E09没字幕的生肉版,发现对于编剧来说,看不带字幕的原版片至少有一个好处。因为听得似懂非懂,所以更关注剧中人物的行动,忽略掉一些德逼德逼blabla,从而遵循了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戏剧是行动”的《诗学》原则。如此,可以更好地理解影视的本质,学会如何讲故事。 ​​​

特讨厌影视作品中把主人公的职业设置成记者、时尚杂志编辑,想来也不奇怪,很多编剧手不能提,肩不能扛,脑子不会算,这辈子从事的人类职业就做过几天编辑,不这么设置还怎么设置。本人作为一个干过农活,学过会计和外贸,做过外贸,网页设计,客服经理,在衙门挂过职的人,应该跟他们不一样。

要想干成点事,襟怀、气魄、眼界、格局,一样都不能窄,一样都不能小。 ​​​

每次来到火车东站,都不由自主地发现,杭州就是一个2B三级城市。东站大而无当,基础设施却没做好。指示标识系统混乱,没有一个旅客不奔跑。从一楼候车厅到二楼餐饮区的两处通道,都只修了一个单向自动扶梯,跟延安路的地下通道一样,另一侧电梯的预算让小舅子吞了吧? ​​​

曼德拉死后享有的无上荣光,恰恰说明他未曾撼动当代资本主义秩序半根毫毛。只有毛泽东这样誉满天下、毁满天下的人,才真正撬动了世界。 ​​​

转自圈内人士:一位知名影业公司老总的诉说:对筹备的戏越来越没信心了,谈的演员一天一个价,两年前合作的一个演员20万一集,今天涨到90万,给点面70万一集,三个造型师,两保姆和两助理另外算,一天八小时算化妆时间,超过一小时五万,一个豪华房,四个五星标间.三辆轿车,每月两万水果钱.就这还是朋友价.咋玩? ​​​

跟 @满宇轩 夜谈,了解到Dramaturg(e)这个行当,赶紧下了几本书恶补。Dramaturge国内翻译成“戏剧构作”,类似于文学顾问、剧本医生,其工作从给演员解释剧本,到重新改写剧本。《纽约客》的这幅漫画,较为形象地解释了dramaturge是怎么回事。 ​​​

关于dramaturge一个著名的官司是Lynn Thomson vs.Jonathan Larson案。Larson是音乐剧RENT的编剧,Thomson是其dramaturg,她改写了这部音乐剧1/4的台词,并贡献了10%的音乐,但仅得到2000刀报酬,而且无权署名。经过两次诉讼,达成庭外和解,Thomson作为Dramaturg获得署名权,并得到丰厚金钱补偿。 ​​​

凌晨写的性起,唯困倦欲袭。起身去旁边24小时肯德基,继续鏖战。我生性懒惰,也没有毅力,只是为了自己和卧室里熟睡的那俩人,拼一次。 ​​​

看了梦露参演的《热情似火》,大半夜的不能大笑,把我憋出了内伤。本片最后一句台词,猜猜左边这个爱上男扮女装的提琴手的百万富翁怎么回答的? ​​​

通过《Goodfellas》学习如何使用旁白V.O. 一、旁白适合令人着迷的人物与故事,平淡人生不宜使用。二、旁白拉近观众与主角的距离,纵然是向上爬的坏蛋,也能获得理解与同情。三、画面与旁白应该是互相补充的对位关系。切忌旁白说什么,画面演什么。四、缀叙式的复杂故事特适合用旁白。 ​​​

看电影然后再读剧本,是一条理解电影的捷径。好在现在经典、文艺电影和大片,都可以在网上找到英文剧本。刚刚读了《好家伙》(Goodfellas)的剧本。这部电影根据HENRY HILL的真实经历写成的,时间跨度大,故事不连贯,无法用传统的三幕结构编剧。马丁·斯克西斯干脆用了两幕剧,并且大量使用画外音VO ​​​

回复@打盹的Sunnie:更为可怕的是中文为了追上世界科技文化的发展,不得不玩命地意译词汇,从而使中文词库不断膨胀。由于分不清哪是外来语,哪是自造词,使得年长的中国人读书看报都产生困难。长此以往,中文必自我爆炸。 //@打盹的Sunnie:对,片假名音译这个非常赞赏,而且发音相对固定和容易辨认,比

日本人的英语发音虽然很awful,但是他们对外来词的处理,比中国人聪明。用片假名直接音译,而不是用一堆乱七八糟的汉字来音译,从而保证了科学技术的时时处处领先。例如,民国时候,中国引进汽车,对于零件名称一筹莫展,像CABURATOR翻译成化油器是晚近的事了,但是日本人就很简单,直接片假名搞定

@南丫岛的龙猫:日本外来语一点也不值得羡慕。resident evil发音太复杂,所以《生化危机》日版叫bioazard(バイオハザード),最新的一款the evil within,也是发音太难,于是日版活生生改名为psycho break(サイコブレイク)。而中国没有这种问题,因为我们会想一个英文国际译名,一个中文名,搞定,大语种的霸气。

@南丫岛的龙猫:高级黑?不能意译、直接引用外来语,是小语种的无奈罢了。其实日文中汉字字词音读的本质就是古代日语演进过程中,将汉语的“外来语”化,以弥补日语本身的匮乏。日本人英文发音糟糕世界闻名,坑爹的外来语是罪魁祸首之一。相比之下,我觉得汉语习惯意译,自我消化能力强大,正是作为大语种的骄傲所在。

刚看了《日落大道》,这部电影在IMDB网站上得分8.6不是没有原因的。它讲的是困境,人被困在时间和空间里。男主角是个二流编剧,他让人想起《砂之女》中那个旅行者,他们都被女人囚禁,并且最终爱上被囚的生活。所不同的是《日落大道》看上去更为可信和真实,那是因为片中忠仆MAX提供了重量与支撑。 ​​​

宋朝汴梁有个人很会看相,家里每天门庭若市,都说他特别灵验。靖康之变后,这个相士来到临安,生意一落千丈。他就问一位在临安走红的同行,到底怎么会事。那人说,时代不同了,你那一套落伍了。你在汴梁的时候,天下承平的,文星高照的人可以许官,可现在天下大乱,要杀气满的才能许官。 ​​​

她是宝马车主,孩子被锁在车里,车钥匙丢失。消防员来,欲砸车窗救人,她不允,说等等开锁师傅。路人纷纷指责她舍命不舍财。有人上传微博,她更被万人所指。锁匠来,开锁救出孩子。她向一围观电动车主借来U型锁,把前后挡风玻璃砸个稀烂。泣曰:之前不砸窗是怕吓到孩子,现在砸是为了让好事者闭嘴。 ​​​

在看《史崔特先生的故事》,是大卫·林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公路片。年过古稀的ALVIN,病魔缠身,为了寻求解脱,他开着割草机跨越州边境,去看中风的弟弟。在路上,他遇到一群骑自行车的年轻人。年轻人不无谐谑地问:“年纪大了,最糟糕的一面是什么?”ALVIN冷冷地说:“就是还记得你曾经年轻。” ​​​

越来越讨厌观念先行、图解观念的文人和文艺,从萨特到加缪到安部公房,也不喜欢《1984》和《蝇王》。不要为了一个大道理编一个故事。讲一个好故事,忘掉那些大道理。 ​​​

看了《砂之女》,压抑死我了。我完全是为了心中的偶像岸田今日子 才看这片子的,她在《秋刀鱼之味》中扮演的酒吧老板娘如惊鸿一瞥。想不到,这是一部反正典,反好莱坞,反救赎的文艺电影,可把我郁闷坏了。这要看多少遍《三教父》《肖申刻的救赎》《七武士》才能缓过劲来。 ​​​

看了《七武士》,终于见识真正的伟大电影。3个半小时,一点都不闷。黑泽明知道哪个时刻观众要什么,他给的不多也不少。最后十几分钟,大战在即,村民都累了,观众也困了,武士的导师说,让大家乐一下吧。于是调侃昨夜跟村女初试云雨情的弟子“你现在成年了。”村民爆笑,我也跟着大笑,这是巅峰时刻。 ​​​

我可以吐个槽吗?我觉得莎士比亚的一些剧本如果不考虑华丽的台词,其实写得挺糟糕的。比如《亨利五世》。开篇大主教讲英国对于法国王位的继承权,完全照抄大段历史文献,冗长乏味。亨利五世发兵,插入野猪头客栈和快嘴桂嫂的喜剧片段,显得脱节和无聊。每一时代有每一时代的大师,莎翁有些剧过时了。 ​​​

最近一直在看小津安二郎的电影。他的电影,初尝淡而无味,细品则会上瘾。最喜欢《东京物语》和《秋刀鱼之味》。前者,让我几次泪流。后者43:30秒左右,酒吧里播放《军舰行进曲》三人敬礼的镜头,让我百看不腻。 ​​​

看了约翰·福特被公认为最糟糕的作品之一《玛丽皇后》,这个片子的最大失败是导演对于明显的矛盾视而不见。历史上的玛丽性格孱弱,伊莉莎白盛气凌人,但演员演反了。正面人物Bothwell开始正气凛然,遇到强敌却夹着尾巴跑路,福特还按照英雄形象塑造他,大谬。所有的人物都脸谱化,根本不是福特的风格。 ​​​

看了约翰·福特1936年拍的《鲨岛逃生》,讲述林肯被刺杀后,一个为刺客治疗过断腿的医生Samuel Mudd的故事。影片中,Mudd是被冤枉的,他被送往鲨岛监狱,越狱未遂,后黄热病爆发,狱医染病,他得到重用。后来总统大赦了他,但他的罪名一直没有推翻。这引发我的好奇,想了解究竟是怎么回事。(1/2) ​​​

维基百科说,Mudd医生在林肯遇刺之前,与刺客见过面。但他在法庭上矢口否认,当被证人揭穿后,军事法庭认定他有罪。因一票反对,他逃过了绞刑,改判终生监禁。他越过狱,未遂后被关入地牢。他的后人一直想给他翻案,请愿岛里根那里,最终没有推翻法庭的审判。部分历史学家不认为他无辜。(2/2) ​​​

深夜不寐,又看了一部老片,《日出》(1927)。这是一个关于诱惑、出轨、杀心、忏悔、得救的故事。导演茂瑙每一个镜头都在冒险与创新,在一个摄像机根本搬不动的年代,他利用复杂的轨道,做出了镜头绕男主角一圈,并奔向他幽会情人的1‘25“的画面。片中罪花钱的是乘电车游览城市,当时是革命性的。 ​​​

对电影的趣味随着年龄而改变,今晚放了一会儿《毕业生》,这部年轻时把我弄得五迷三道的电影,如今看上去只有深深厌恶。本一上来那个六亲不认谁也不理的李天一劲头,真欠揍。后来他淫人妻女,换成有节操的编导,应该让罗宾逊先生一枪打掉丫的小弟弟。最后还抢落跑新娘私奔,更让人痛恨。难道我老了吗? ​​​

比起大麻文化催生的《毕业生》,我更喜欢正常社会的《美国丽人》,Kevin Spacey扮演的莱斯特最后挨得那一枪,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

看了《晚春》,这片子需要极静的心境,恰好下午我有。这片细致通透,看懂需要点电影的慧根。故事再简单不过,纪子跟鳏夫爸爸相依为命,姑姑来说,这姑娘该出嫁了。纪子不愿意,父亲内心也不愿意,但还是做出了牺牲。Roger Ebert说,西方有猪头写论文说片中父女乱伦,真是不要把珍珠丢给猪。 ​​​

只要保持开放与勤快,补课并不难。我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恶补了约翰·福特,之前他的一部电影都没看过,现在看了他22部电影,其中最喜欢的《搜索者》看了三遍,读了关于他的四本书。这样下去,我会成为中文界的约翰·福特影史专家。这才仅仅花了我30天的时间。进步这件事,真的不难。 ​​​

近期经常发一些看片的微博,有朋友问:“这片你怎么才看?早干嘛去了?”我生命中前35年基本都浪费掉了,跟生命中很多好东西都擦肩而过。这些年认识到自己的败家愚笨,开始一点点把过去忽略和丢弃的捡起。学习是天大的事,发现生活的诗意是第二大的事。其余,尽责随缘。 ​​​

看了《迷魂计》(Vertigo),真是一部勾魂摄魄的伟大电影,不敢快进,也不舍得快进。全片2小时8分,男女主人公接吻在1小时4分。影片悬念揭开之时,时间还剩下50分钟。应该说,后面这50分钟更伟大,等于从火焰里又飞出一只凤凰。看完之后,发现我们从头至尾都被导演给施了迷魂计。 ​​​

看了《东京物语》,一开始用2X速度看的,到了最后30分钟,我不得不放慢到1X速,我被它简单的率真给吓着了。最后,老伴过世后,老头一个人坐着,邻居隔窗问候。他说:“我真是粗心,早知这样,她在世时候,我应该对她好点。一个人生活,日子会特别长。”邻居说:“你会很寂寞呢。”老头:“是啊。” ​​​

我比你稍稍乐观一点。When injustice becomes law, resistance becomes duty. //@珂萌的微博:去年北京暴雨我以为这是这个国家问题积攒到了极限,不会再坏下去了。没想到这一年的社会问题越来越恶劣,人活着越来越难。我们都是那一颗颗无助的西瓜。@王佩 @张向东 @于困困

@珂萌的微博:北京雨夜,乐队到访 左珂萌为纽约时报中文网撰稿 2012年07月25日 Sim Chi Yin for The New York Times我们公司是一个专门做欧洲演出项目在国内演(详见长微博) … http://t.cn/zQt8PVE (分享自 @长微博工具) ​​​

第三次看《搜索者》。这是约翰·福特电影中我最喜欢的一部。一部难得的直抒胸臆、快意恩仇的电影,在政治正确的年代,再也别指望还有这样的伟大影片。片中毫不隐讳野蛮民族的嗜血与奸淫的历史,并且用高超的技巧记录和呈现,书写了真正的美国史。其意义好比中国有人拍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 ​​​

看了希区柯克久负盛名的《美人计》Notorious,不喜欢。加里·格兰特扮演的美国特工戴福林,竟让深爱自己的英格丽·褒曼向纳粹间谍塞巴斯蒂安投怀送抱,并与之结婚。戴福林还一个劲地醋意大发。最终褒曼差点被毒死。约翰·福特绝不会塑造这种没品男人,他电影里的男主人公都是侠骨柔情的绅士和真汉子。 ​​​

用1.5倍速度看了BBC《英国小说家独白》,里面对弗莱明塑造的007,有一句精准评价:“有虐待倾向的持有杀人执照的国际匪徒。”一句话道破詹姆斯-邦德系列的本质。 ​​​

看了约翰·福特最后一部重要作品《双虎屠龙》(The Man Who Shot Liberty Valance),福特故意用黑白而非彩色拍摄这部电影,为了取得夜间枪战的最佳效果。这是一曲西部片的挽歌,标志着牛仔时代的终结,法律与秩序的降临。社区也分崩离析,江湖豪情被冷漠的市民社会所取代。曲终人散,最后的传奇。 ​​​

《双虎屠龙》有一句经典台词: “This is the West, sir. When the legend becomes fact, print the legend.”报馆的编辑对参议员说:“ 这里事西部,当传奇被现实所取代,刊登传奇。”电影也是如此,当传奇被冰冷的现实取代之日,拍摄传奇。 ​​​

看了约翰·福特最后一部作品《七女人》(7 Women),这部电影讲述了1935年,中国内蒙周边地区,一个教会学校的美国人和前来避难的英国人,遭受内蒙古土匪囚禁的故事。这部电影受到恶评,并且终结了福特的导演生涯。但我看到了晚年福特面对信仰与怀疑、文明与野蛮的内心挣扎。约翰·福特,不吾欺也! ​​​

《金刚》(1933)开创科幻片的先河,《侏罗纪公园》、《异形》都是从它那儿偷师。科幻片和灾难片,最打动人心的部分,不是灾难发生时的视觉特效,而是人们面对灾难/奇迹时的反应。尽管《金刚》的特效非常稚嫩,但是所拍摄的人们的反应,却十分真实。所以,从讲故事的角度看,不输给后来任何一部科幻片。 ​​​

看了1933年的《金刚》,我一开始抱着看笑话的心态,想看看没有CG的时代,科幻片是怎样糊弄观众的。但很快我就被故事吸引了,由取笑变成了敬畏。那时候,用定格动画和微缩景观做出的效果,虽然稚嫩,但十足震撼。里面有金刚与恐龙、蟒蛇的搏斗,以及攀登帝国大厦,让人看得惊心动魄。又开风气又为师。 ​​​

今晚看了《巴顿将军》,3个小时,一点也不觉得长和闷。对电影来说,长度不是问题,问题是长度怎样被利用。这是F.科波拉的处女座剧本,经过了编剧大师埃德蒙·诺斯的重写。为写好此剧,诺斯跟布莱德雷将军在一起呆了一个月,难怪布莱德雷是影片中的二号人物,并且成为巴顿的映射。 ​​​

《1894·甲午大海战》史观错误在于,认为北洋舰队失败是一颗炸弹落入吉野号弹药仓没有爆炸,从而战局逆转。另外,细节太不讲究,开场10秒钟,当代青年画外音叙述,镜头从一艘船舶模型掠过书架,清晰地看到两本《劳动法实务》,NND,弄两本军事书,道具组会死呀。太不注重细节了。 ​​​

在小米盒子上看了陈小宁的《1894·甲午战争》,跟若干年前的《甲午风云》相比,还是有进步。一、叙述角度。从一个当代青年的视角回忆这段历史,有了现代感,也减少了挫败感。二、对于李中堂多了些理解与同情,部分还原历史真相。三、陆毅塑造的邓大人,有一丝豪气在。缺点是:史观依旧陈旧且混乱。 ​​​

“骑兵拿着每天区区50美分的军饷,但是到达哪里,哪里就变成美国的疆土。”约翰·福特《黄巾骑兵队》最后一句旁白。 ​​​

看完《国土安全》,内心被烫出一个大洞,空空如也,久久难安。也终于明白为什么当初看完《潜伏》内心欲求不满,《潜伏》的最大问题是整天游走在谎言与良心边缘的于则成没有崩溃,不但没有崩溃,而且连崩溃的迹象也没有。而Brody崩溃了,真替他高兴,崩溃在自己同生共死的情人Carrie的怀抱里。 ​​​

重看了一遍「搜索者」,这次最打动我的不是约翰-韦恩扮演的复仇英雄伊森,而是片中的女性,每一个女性。这是玛莎和黛碧目送伊森远去的镜头,随后她们被杀被掳。 ​​​

看完了《搜索者》(The Searchers),一个让人喘不过气来的故事,约翰·福特讲得从容不破,这是我个人所看过的结构最佳的电影。《搜索者》根据同名小说改编,剧本的改编者是Frank S. Nugent:约翰·福特的乘龙快婿。下载了它的剧本,准备仔细研读一遍。此生遇到这样的电影与剧本,此谓大幸福。 ​​​

一年学习MIT计算机专业33门课并通过考试的天才青年Scott Young有一点说的很得我心:读书不要画重点,而是应该每个主要章节读完后,把精华内容用自己的话总结一遍。 ​​​

从10天掌握线性代数的天才青年那里,知道了费曼技巧。费曼技巧 1.白纸. 2.写上你想理解的某想法和某过程. 3.用你自己的话解释它,就象你在教别人。 4.你会到达一个临界点,无法再解释清楚。在这里,你会找到需要填补的知识缺口。 5.准确地描述缺口,学习,直到找到确切的答案。 ​​​

昨夜感慨万端,索性看起了《猎鹿人》。这部片子十多年前看过,但那时候懂个啥。现在看,才能感觉到那种力透银幕的痛。Roger Ebert说这部电影“既不是反战片,也不是主战片”,影片以婚礼开始,以葬礼结束,结尾老友们在唱God bless america,苍凉,辽阔,伤痛,还带点希望。 ​​​

有的书根本不需要印成书,一页A4纸就可以容纳其精华。最近推友介绍了松浦弥太郎《思考的要诀》,淘宝上有台湾版,到货要一个月,不过看简介已经足够了。松浦君认为,每天应拿出至少1小时,独处静思,面前放笔和纸,集中精力想一个问题。今天试了一下,此法果然奏效,想清楚了一个何去何从的大问题。 ​​​

小胖:所有初级的摄影教程都会告诉你,照片要简洁,要主体突出避免干扰。这些书说得没错,只不过他们没有告诉你为什么要简洁────原因很简单,你水平太弱了没能力驾驭复杂的场景。 ​​​

自从买了一个地球仪,最大的收获是对地理有了鲜活的概念。在读小说The Shipping News(《航讯》),男主角丧偶后带领女儿和姑妈从纽约移居到纽芬兰岛,我不但找到了这个岛,而且用皮尺量了一下两地距离为4cm,这是1:4千万的地球仪,也就是说两地相隔1600公里,是够远的。 ​​​

《西游记》导演杨洁在《敢问路在何方》里,记录了中国电视剧演员的专业化进程。唐僧的演员换了三个。第一个汪粤,试拍很好,但是执意要去拍电影。第二个徐少华,拍了近十集后要去山艺读大学,并要求剧组跟校方交涉,让他不上课就可拿文凭,后来干脆玩蒸发,剧组不得已换成了更有职业精神的迟重瑞。 ​​​

@ichliebealenessa:徐少华应该是第一个,汪粤只演过一集《人参果》就蒸发了,然后就还是徐少华,最后迟重瑞坚持到最后。要么就是拍的顺序和播出的顺序不一样。

@白板报王佩:回复@打盹的珊妮:你记性真好,按照书里说,汪粤是第一个唐僧,拍了《祸起观音院》、《偷吃人参果》、《三打白骨精》、《除妖乌鸡国》(试镜)。徐少华拍了困囚五行山,猴王保唐僧,计收猪八戒,坎坷逢三难,智激美猴王,大战红孩儿,夺宝莲花洞,斗法降三妖。其余都是迟重瑞。

NHK大河剧# 在NHK的节目中,大河剧的制作成本是最高的,2006年制作一集43分钟大河剧(《战国功名录》),成本是6110日元,折合人民币400万,如此说来,50集大河剧的制作成本就是2亿人民币。这还是7年以前的成本。 ​​​

为什么领导总要念稿?猜想是:官话套话其实与他们内心真实心理、真实思维相去甚远,长时间脱稿讲话,要合乎规范,需全神贯注,会很累。念稿,保留一半意识即可,也是大脑的一种休息。 ​​​

在优酷网上看国家话剧院演的《玩偶之家》。一上来就唱贵妃醉酒,并且找了一个女老外演娜拉,张口闭口说英语,娜拉的丈夫海尔茂则是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老爷打扮。导演为了证明自己有思想,不肯好好按着剧本演,也不把人类剧场规律放到眼里,非要搞一套宇宙真理,真特么把人活活气死。 ​​​

【读书】安德鲁•所罗门 这是一段有关同情、慷慨和爱的历程。作者采访到了很多的父母抚养“特殊子女”的经历。这些故事虽令人心碎,却也是对父母之爱的崇高颂扬。一位少年杀人犯的母亲这么说道:“如果迪兰当初没有出生,那世界将会更美好,但我相信那并不会让我的生活更美好。” ​​​

在高铁上读了英国剧作家马丁.麦克多纳的剧本《枕头人》。我相信我读懂了(尽管不喜欢),本剧的主题是:在极其残暴的人间,依然存在兄弟之爱。或者说,爱战胜一切,甚至残酷的暴力。奇怪的是译者胡开奇写了一堆,愣是没看懂这出戏。 ​​​

在文艺领域,平等为什么重要?平等为什么就是方法?看吴文光纪录片《草他妈的电影》就知道了。吴导以一种居高临下,循循善诱的方式,跟拍了一个执著的农民编剧,吴还故意把影视界大腕介绍给这个农民,看他被拒绝,一次次出丑。这样的纪录片是朗西埃反对的,是令人作呕的。 ​​​

马云踌躇满志地宣布,从今天起退休,以后生活是他全部的工作。许多人对他羡慕不已。在我看来,资本来到人间,需要大规模繁殖。技术到了引爆点,需要大当量释放。它们的节点上,恰好需要一个代理人。不是马云,就是牛云。他不需要做什么,做什么不是他的功劳,他只是资本与科技随机选择的宿主而已。 ​​​

如果朗西埃知道这个例子,会由衷高兴。 //@一件海魂衫:魏碑神品多为刻工直接凿上去的。由于他们的文化程度有限,字体没什么来路,只顾得到让自己方便,没想到却开创了一种极具个性和审美价值的书体。

我要去的地方,本朝以前叫归化和绥远,合称归绥,不过其原住居民叫它厚和。 ​​​

1930年代的本县天主教堂,内有学校,还有发电机,是科技、教育、文化最发达的单位。 ​​​

听到一种说法,雅雨、雅女、雅鱼,民间合称“雅安三绝”。“雅女”就是雅安女人。到甘肃也听到过类似说法:“张掖的大米兰州的瓜,天水脚下的白娃娃”,“白娃娃”就是皮肤白净的天水女子。这些民间说法,无不渗透着性别歧视,把女性物化,甚至玩物化。媒体在传播时,应慎之。 ​​​

这个vimeo上的纪录短片《钢琴的海洋》看得我泪流满面。主角是法国一家古董钢琴配件店的老板兼店员,他在那里工作了28年。他说:“我35年来从没梦到过钢琴。现在生意一年不如一年,但我还希望再干10年。我珍惜现在的自由。只要给我点水、精装书,日子就能打发。” http://t.cn/zTVKaYR ​​​

非常讨厌看国内导师们写的戏剧编剧书,是因为这些人翻来覆去就会引用两本书,一本是威廉·阿契尔的《剧作法》、一本是乔治·贝克《戏剧技巧》,为什么对这两本情有独钟?因为戏剧编剧方面的书,中国这么多年就翻译引进过这两本。 ​​​

一直没有看《黑镜》第二季,原因是之前看了网上的吐槽,说比第一季差远了。今天追看了三集,简直把我给惊呆了,比第一集更加震撼,更有批判力度,叙事技巧更是堪称神级。看完真想大哭一场。如果五星满分的话,我亮出的分数是一只瓢虫。人生教训是,遇到看片这种事,要多跟自己商量。群氓的意见就算了。 ​​​

英国音乐剧《Billy Elliot》里有一首歌《Merry Christmas Maggie Thather》,内有一句歌词:”We’ll all celebrate today ’cause it’s one day closer to your death.”(今日同欢庆,你的死期又近了一天。) 适逢撒切尔夫人撒手人寰,剧团让观众投票要不要当天晚上唱这首歌,结果多数人同意,照唱不误。 ​​​

有没有一部中国近代史,真实地还原西方对于天朝的正面影响,而不是一味凄凄艾艾地控诉殖民侵略者? ​​​

@松瑜:这可能就有点难了吧。以我所见,可能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和费正清的一些关于近现代历史的论述是如此表述。毕竟在大陆的史学家,大多都是受党史影响太深的。

看大河剧《八重之樱》第一集,当美国的“黑船”打过来的时候,日本人选择的不是“攘夷”,而是“师夷”,并以大清的失败为镜鉴,岛国又怎么样?照样有大陆国所不具备的气魄胸怀。 ​​​

回复@白马女子:社会是一套精密的机器,错误是指一个决定和行为,带来了连锁反应,造成不可控制的严重后果。最新的一个例子,昨天杭州西湖不远的水边,一个推婴儿车的父亲,把车停到30度斜坡上,给婴儿拍照,车轮没有锁止,导致婴儿车掉水里,这个爸爸去旧,但不会游泳,瞬间两命。

海桑的诗,怨而怒,哀而伤,俗而套,只有语言还算口语话。跟海子比,一天一地。 //@读库:要不要搞一个网上朗诵会呢?

当莎士比亚、布莱希特、还有形形色色普利策剧本、好莱坞桥段融化进血液,写出来的东西也就分不清哪是别人的,哪是自己的。嗨,干嘛分那么清楚,都是他奶奶的艺术的。 ​​​

编戏剧的感悟# 5. 结构大过天。故事结构的秘密,就是神话的秘密。都在坎贝尔《千面英雄》所总结的这张图表里。可以说,吃透这张表,就可以直捣编剧的蜂巢了。什么一集25万,姥姥! ​​​

《海子2》,写《巨塔杀机》那哥们谈非虚构写作(这个词还流行吗?),说一定得找到一个“驴子”似的人物:这个人物可以驮着你要说的话往前走,同时他/她本身也跟驴子一样是个有点张扬的角色。海子就是我找到的一个“驴子”似的人物。 ​​​

阿多诺认为,娱乐,作为资本主义文化工业的重要部分,其作用就是欺骗。让受众安于现状,嘲笑一切能引起严肃思考的问题,逃避反抗现实和变革现实的可能性。一言以蔽之,娱乐仇恨一切意义。 ​​​

中央,地方,农民,构成了一个权力三角形。农民获得保护的最好模式,恰恰是地方与中央不一条心,即地方割据。假如地方跟中央完全一个鼻孔出气,像人民公社时代一样,农民几无活路。现在,农民在中央政府与地方官员之间的博弈中,成为获益一方。农民的冤情可以向中央控诉,利益可以从地方获取。 ​​​

根据宝力格教授的研究,拥护中央,维护统一的恰恰是少数民族中的土著,对抗中央,要求独立的要么是少数民族上层,要么是地方诸侯。因为土著知道,有中央在,就有构成了一个权力三角,真正独立,没有了中央,就完全成为上层贵族或诸侯案板上的肉。谁最欢迎统一,谁最喜欢分裂,现在清楚了吧? ​​​

理解了三角形,就理解了世界上一切关系。对于弱小民族以及弱小政治势力而言,三足鼎立,尚有活路。两极相争,必死无疑。 ​​​

任何惊天动地的历史大事,都是从一个个看似毫无关联的犄角旮旯里肇始的。谁会想到,911事件最早发端于几十年前埃及的监狱里?蒙古帝国的灭亡,则来自于契丹人的一声诅咒?从无关处,发现历史的重大隐情,这是对历史学家的考验,也是对戏剧家的考验。 ​​​

史诗,是统一本族对历史人物认识的、宏大的叙事工具。在一个思想多元的时代,史诗尤为重要。 ​​​

在米国,在家上学的孩子会被高看两眼,甚至优先被高一级学校录取。因为在家教育的孩子都有高度纪律性,且教育质量、创造力优于传统学校的孩子。

转自推特:『在家上学是因为相当多家长是对公共教育质量失望。孩子在家自学有严格时间表,不能随意放假。家长们有私塾式的合作组织,聘请教师教授需要实验或合作的科目。有钱人可以有飞去欧洲上历史课这种丧心病狂的搞法。大学对这类学生的看法是家庭氛围好、思维独立、管理和自控能力强。』 ​​​

在二手书店买了一本《寻找我的外公:中国电影皇帝金焰》韩国家庭主妇朴圭媛著。喜欢这种作者拿命写的书。作者发现自己三姥爷是金焰后,着了魔,花十多年时间,飞行于韩国中国加拿大,重走外公路,自己身患绝症,仍要把书写完。这是研究中国电影史的一本可信任的书。亚洲人的书,我只信韩日。 ​​​

电影“悲惨世界”中有这样的结构:无论是革命还是反革命,他们都以自己的角度理解和阐释上帝,对于敌对双方来讲,有个共同的上帝成为超越意识形态的共同点,这是一个三点成面的三角结构,优于只有敌我的线性思维结构。 ​​​

解释了我心中的谜团。我说我为什么既为冉阿让流泪,又为沙威难过呢?

我喜欢地铁站的报刊亭,麦当劳的户外板凳,姑娘们喜气雀跃的购物纸袋,不知疲倦的洒水车,深夜热气腾腾的小吃摊,这些属且只属于城市的事物。 ​​​

父亲最近连续用手机短信给我他写的《姐姐》,写得绚烂之极又平淡之至。大姑一代人纯良,勤劳,没有冉阿让一样善得夸张,却比沙威还要坚韧至诚,所以,人性好坏跟信不信宗教关系不大。 ​​​

昨天跟M逛书店,他问我,出过几本书了。我说,就一本。还是10年前出的。记得人力资源课上讲过一种Behaviour-based Approach,就是在招聘的时候,主要看应聘者过去做了什么,根据过去的行为来判断。一个人的现在是过去的继续,一个人的将来是现在的延伸。十年出一本书的人,下一个十年也不容乐观。 ​​​

Loading

俺爹荐剧

Wednesday, May 9th, 2018

俺爹荐剧
date: 2017-05-22 16:56

tag: 编剧,父亲

就像《摔跤吧,爸爸》里的阿米尔汗饰演的爸爸一样,俺爹也时不时关心一下我的职业生涯。他一定觉得,我在编剧界的地位跟姐姐吉塔在摔跤界一样蒸蒸日上,总是希望我从业务上更上层楼更上层楼。

昨短信我(他不会微信):

曾给你推荐过“遥远的婚约”。你还是看一下,磨刀不误切菜。

上次给我推荐了《满秋》,都是城乡结合部电视剧。

为了让他老人家高兴,我抽空还是去看看,然后评论几句。

可能在他看来,编剧有什么难的?居然还没戡破其中的奥秘,再难有夏天割麦子难吗?有冬天上河工难吗?有一夜帮老农民挖开一条渠难吗?

还是太懒,还是不用功,还是不争气。

却道天凉好个秋!

Loading

宁财神论编剧

Wednesday, May 9th, 2018

宁财神论编剧
date: 2017-05-22 16:54

tag: 编剧

宁财神发圈说:

以前做编剧的时候,对自己的职业没啥感觉,也没觉得自己有多牛多重要。后来开始做其它环节的事,做的越多、越杂,越意识到编剧的重要性。到现在才恍然大悟,合着这个行业的天是编剧撑起来的。一个能🔥能赚钱的项目,没有好剧本,其它环节再强都没用。那么,就请好好对待你身边的好编剧吧。

我问编剧是否可学,他回:

打碎自己很难。
编剧如编程。

我又问:如何从头学?

拉片,扒结构。
写什么类型,就扒什么片。

醍醐灌顶,受教。

Loading

与一位编剧的业务切磋

Wednesday, May 9th, 2018

2016-08-27 16:53
status: public

title: 与一位编剧的业务切磋

劝解别人,就是劝解自己。尤其是涉及专业领域的时候。
以下是跟一位想做编剧的朋友的聊天摘要:
* 一个编剧也好,作家也好,首先思想上要解放自己,要在自由的精神王国里翱翔。剩下的再言其它。
* 先从小的,熟悉的,身边的,有独特感受的写起。大的恐怕一下子驾驭不了。小切口,大社会。
* 写一个台湾711便利店也是一个好故事。
* 而且当代获奖戏剧的一个模式就是不超过4个人物,场景不超过两三个,然后围绕一件特玄乎的事,进行叨叨。
* 找自己最擅长的小势力范围。
* 还是那句话,没有绝对的热门题材,也没有绝对的冷门题材,根据自己能负担得起的成本(时间、心力、金钱),决定下一步开发哪一种。
* 不要老是构思,构思构思就不想写了。一鼓作气,现在就动笔。
* 写成一个寓言更容易一些。画鬼容易画虎难。
* 一点点提高,别着急。就像红楼梦中香菱学诗。
* 熟读一本名著,无论哪一部,融进血脉,可以获益终生。
* 你做的是前无古人的创造性工作。比那些整天抱着西游记啃老祖宗的强太多了。这一点就应该为自己骄傲。
* 要彻底的原创,要自己的概念,自己的人物,自己的故事,自己的响当当的IP。不要做什么改编,嫁接,改写。没意义(除非有乔铎的钱拿)。
* 如果你觉得自己文笔不好,先写成默片,对话保持最低限度。拍出来,一个文字也不见啊。要知道,这才是真功夫。
* 逐渐地搜集98巷的语言,多琢磨,多创造,再学基本关键的书,关键的剧本,学习人家的技巧。

Loading

《永不妥协》的两稿剧本

Wednesday, May 9th, 2018

没有什么比研究同一部成功电影的前后几个剧本,更能增长编剧本领的了。

索德伯格导演的《永不妥协》(2000),剧本第一稿的编剧是SUSANNAH GRANT,剧本经过了RICHARD LAGRAVENESE的修改。

我们看到的拍摄版就是第二版。

第二版剧本(拍摄本)

Screenplay-Erin-Brockovich.SCW

第一稿剧本(PDF版)

Erin-Brockovich.pdf

对照会发现,修改版好很多。

关于《永不妥协》,最靠谱的场景分析。比救猫咪、序列编剧法,都靠谱,又与之不完全矛盾。

STORY STRUCTURE: The 5 Key Turning Points of All Successful Screenplays – Michael Hauge’s Story Mastery

编剧SUSANNAH GRANT访谈,《永不妥协》是如何写成的?

Writing ‘Erin Brockovich’ | Screenwriting from Iowa

编剧SUSANNAH GRANT谈其创作过程时说,自己并没有完全按照大纲写,而是把大纲当成一个路线图。

I always have a road map. It is an outline that gets revised as I move along. I start with, “How does this movie start? What’s the first scene? What’s the scene after that?” And I bite off a little piece at a time. It’s like climbing a mountain. You can’t look at the mountain top, you just have to look at the ridge you’re on.
I start with a full outline. Not every beat will be hammered down and I rarely stick to the original file. I always over-outline. … As I write, I amend and revise and condense. I wouldn’t call it an outline, I’d call it a road map that I detour from.

Loading

越具体越有力

Wednesday, May 9th, 2018

ji#3) STORYTELLING: The Power of Specifics | The Benshi

I remember reading long, long ago one of Joseph Wambaugh‘s early non-fiction crime books about a serial killer around Philadelphia. The man had managed to assume several false identities and did an impressive job of deceiving people. The thing that Wambaugh mentioned repeatedly throughout the book was that the most common comment from the people who were taken in by the killer’s deceptions was that “his stories were so specific.”

说的是一个费城历史上出过一个连环杀手,最擅长伪造身份骗人。所有被他骗过的幸存者都说:“他讲的故事太具体了。”

我们常说“编得有鼻子有眼”,就是指具体而微的故事。只要讲一个specific(明确,具体,确定)的故事,就可以欺骗善良的人们,何况观众。

其实观众走进剧院和电影院,心里早就怀着一个念头:欺骗我,但是要用高超的技巧。

Loading

最后的武士

Wednesday, May 9th, 2018

016-11-24-每日看片之《最后的武士》

夜里原本准备起来看欧冠,可是没有一个队伍值得看。巴萨、曼城、阿森纳都不是我的球队,马德里竞技我喜欢,但是已经小组出线,再怎么打也淡然无味。但既然半夜起来了,还是决定看一部电影再睡。

看的是阿汤哥的《最后的武士》。这是一个西方人想象的东方故事,每一个人物都像是用公式推算出来的,剧情的进展也都能猜到。但是它抓人,奏效。

因为它所写的是一个cozy的故事,小乡村,一伙武士,一个漂亮的日本女人,符合人们对于日本的想象。而以冷兵器对抗热兵器,又少打多,又符合自古以来战争故事的套路。只不过,跟黑泽明的《七武士》《影子武士》比起来,差距不能以道里计。黑泽明的武士,都是有血有肉、复杂多变的人,《最后的武士》都是一群纸片人,经不起推敲和分析。

编剧John Logan也参与过《角斗士》的剧本修改,还编写了最新的两部007(天幕危机、幽灵党)。从编剧技巧上讲,Logan是很高超的。他牢牢抓住了西方观众的想看的东方风情,注重细节,尤其是在处理武士道和男女之情(发乎情止乎礼)方面,颇得东方文化之三昧。

如果满足做一个匠人,能写出这样的剧本,也就达标了。但如果想写出伟大的电影,满足于这等水平是远远不够的。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