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Archive

学背后一枪,也说说“制衡”

Monday, July 18th, 2005

好友背后一枪,是一个海归派(海南归来)。人间繁华都经过,如今恬淡度中年。他是个练达之人,对事物的看法一针见血。

有一次谈起签合同的事,他说了句:“还合同,画个老虎都没有用。”

背后的Blog里说了这么件事,他的一位朋友当上了副总:

她开始还挺高兴,但一头扎下去,方知水很深很浑。这个正总是业内名声很糟的老江湖,提起他,就有人摇头。但领导也知道这些,正因为对他不放心,所以要派个人去,这叫“制衡”。

制衡的方式有两种:要么是派一个听话的SB去监督一个能干的NB;要么派一个能干的NB去辅佐一个听话的SB。NB+SB=?

领导不关心等号后的事情。他们总是信任SB,因为SB给领导带来智商上的自信,情商上的愉悦。我见过一个很会拍马的人,跟同事们忧心忡忡地说:“X总喝茶太少了。早上我给他泡上一杯龙井,中午居然一滴都没少……”这样的SB,领导能不喜欢?

而NB则不同,不能给领导带来安全和快感,所以领导给他们暗自下的评语总是:此人可用,但不可重用。

因此,就有了制衡。领导们坚信这样的SBNB组合可以锻造一支“思想可靠、技术过硬、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领导班子。(“班子”这个词就像“政工”一样,真SB!)

结果,战是战了,不过打的是内战。最后,NB者大都心灰意冷,挂冠而去,SB一个人当然无法支撑局面,于是又被领导安排到新的岗位,继续发挥他们制衡的作用去了。

天生SB必有用,领导委派搞制衡。
感恩戴德不辱命,誓把NB全摆平。

Loading

人是什么

Sunday, July 17th, 2005

人是一个未完成品,一段Bug不尽的代码,一条塌方的隧道,一根朽坏的吊桥。

人是碎片,是纸屑,是牛骨上残存的卜辞,是坏道林立的磁盘。

是失效的咒语,删除不净的插件,是蛀空的牛腿,面目全非的石雕,是不可降解的安全套,大将军核战图上的西安以东。

人是密码失窃的信用卡,发射后失灵的燃料传感器,乌血凝固的月票,沾满泥巴的鼠标滚球,检测不到的硬件,访问不了的网页快照,防火长城之外的Blog。

人是遗忘的台词,穿帮的魔术,差一气的对杀,被判越位的帽子戏法。

人是烂尾楼,是糙白石,贞操换来的白马论试题,紧急叫停的后续报道。

人是呱呱坠地的alpha,须发皆白的beta,人是没有射线的gamma,求解无望的delta。

而世界是666个sigma,坟墓是100%的omiga

Loading

我所知道的骗子

Wednesday, July 13th, 2005

《圣经》中说:“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动物虽然有保护色,但它们的欺骗手段与人类相比实在望尘莫及。

我曾经有一次难忘的受骗经历。1989年夏末,我踏上开往厦门的列车。车很挤,只容得下一只脚落地。站了十几个小时以后,终于找到了一个靠近厕所的空地,我把旅行包放在地上,一屁股坐下去,妈呀,终于休息一下了。

过道里,有两个女孩,也就是十八九岁的样子,我记得一胖一瘦。旅途漫漫,我们聊了起来。后来夜深了,那个瘦一点的女孩就把头靠在我的膝盖上,睡着了。当时我心里很澄澈,没有一点杂念。

后来到了厦门,我回到了学校。过了两三天,那个瘦女孩慌慌张张跑来学校找我,怪异的是,她怀里抱着一个枕头。她说她们在旅舍包被老板抢了,为了挽回损失,她抢了旅舍一个枕头。她开口向我借100块钱。那个时候的100块是个很大的数目,我们大多数学生一个月的生活费也只有50-60元。

我犹豫了一下,借给了她。她给我留了个地址:河南三门峡市制镜厂。并说,回家之后就把钱寄还给我。

我等了一个多月,连钱的毛都没见着。给她去信,查无此人,退回。

我才知道上当了。

迄今为止,我不止一次受骗,有的比这次更惨,但没有哪一次留下的记忆这么深刻。

它使我对人类有了全新的认识。

第一、骗子是怯懦的。他们自己没本事,又不敢去偷抢,只好骗善良单纯的人。

第二、骗子都会露出蛛丝马迹,比如那个女孩怀里抱着的枕头。弗洛伊德研究过口误心理学,认为那是人类潜意识的体现。我深以为然。是的,不管你伪装多么巧妙,举止多么圆通,一个口误,一个细节,一个眼神也会暴露你的心迹。

看骗子表演比看话剧有意思多了。

盯着他们的神情,听着他们的聒噪,我想:为什么不检讨一下自己?为什么不学点本事?为什么没本事还非要占着茅坑耍阴谋诡计呢?

唉,也许,这个世界上有一些可怜虫,只配当叛徒、小丑和骗子!

不要以为自己得计,要知道,上帝让你们还在这儿,只不过由于他的仁慈。

对于善良的人们,要记住这句话:“你们到人群中去,要灵巧像蛇,驯良像鸽子。”

Loading

枕头的故事

Monday, June 20th, 2005

今天在超市看到有荞麦枕,上面覆了一层草席,我闻到了青草和粮食的气息。

躺在新买的枕头上,我想起故乡和童年。

忽然想起,我已经有15、6年没有枕过这样的枕头了。我们山东的传统,枕芯一定要放粮食。最好的填充料是黍子,其次是稷子。这两种都是中国历史最古老的谷物,在先民吟唱诗经的时代就有了。

枕头的填料,越细越好,因为枕着舒服。小时候,村里不太讲究的人家,用麦子、甚至玉米填枕,若让人知道,那家的女主人会被人笑话。

还有一种,用蚕的粪晒干填枕头,据说可以养生。这种枕头我谁不惯,有股怪味不说,头一动,就西西簌簌地响,好像枕头里藏了一只老鼠。

童年的夜,很黑很漫长,我经常被半夜偶然的动静惊醒,吓得睡不着。一个人要走多少坎坷路,才能成为真正的人?现在,即使导弹爆炸,我也会酣睡不醒。看来恐惧是一个时间问题,日子一长,也就克服了。

还有青草的气息,一直存活在童年的记忆里。家乡都用青草编织席子和枕套,所以,一整个夏天,人就浸润在一股青草味中。

在城市生活,如果不考虑方便的因素,基本上是一种SB生活。就说嗅觉吧,在城市里会越来越麻木,麻木到连废气的味道都浑然不觉。怎么办?只能以毒攻毒,用香水来刺激沉睡得感官。

一瓶品牌香水,至少要3、400块钱,买青草能买十马车,但,人造的香味怎能与大自然的清香相比呢?

城里的枕头,基本都是棉花或人造棉花做的,这跟我们村光棍汉,枕着棉裤睡觉有什么区别?

而睡在黍稷上,等于睡在祖先采集的粮食上,这才是生活。

虽然,今夜只能睡在荞麦上,但头脑却像被家乡的雨水洗刷过一样。大脑里很自然地冒出一首唐诗:

打起黄莺儿
莫教树上啼
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

我的眼睛蓦地湿润起来,想起我亲爱的故乡,我亲爱的爸爸妈妈,我亲爱的妹妹,还有亲爱的亲朋伙伴……

Loading

四个人的力量

Friday, June 17th, 2005

汤姆-汉克斯最近在大学里的一次演讲证明,一个好演员,必然是一个智慧的人。
汤姆说--

有人研究,如何把一条交通瘫痪的道路变得畅通无阻:只需要从100辆汽车中,去掉四辆,就够了。

对,只要有四个人不开车,道路就会通畅。

这就是四个人的力量。

如果你想在英格兰北方萧条的港口城市,组建一个乐队,你只需要 John, Paul, George,Ringo四个人,你就是BEATLES。

如果你想开一家软件公司,你有100个程序员,你只需要留下其中四个,保罗-艾伦,比尔盖茨……,其余的96个打发掉,你就是Microsoft.

Loading

新闻圈 无道德

Wednesday, June 8th, 2005

最近,一份577人的《名人电话簿》在网上悄然流传,尽管一些网页已被删除,但只要借助一个简单的方法就可以搜到全文。在GOOGLE输入“你知道的明星名字 他的手机号”,这样一份完整的名单就出来了。

这份名单,其实是国内大报“娱乐记者入门级必备秘笈”,两三年前就在小圈子内默默传播着。当然,还有一份“娱记必备高级版通讯录”,这个流传范围更小。

谁把这份通讯录贴到网上去的?现在媒体猜测很多,有说是沈阳陶姓娱记,不慎丢失采访包所致,也有人说,是CCTV某个被辞退的工作人员泄愤干的。

我有个更险恶的阴谋论,没准是哪个二流明星,为了出名,把自己的名字悄悄放进这份名单,再转手贴到了网上。这样,他就可以跟“姜文”、“赵薇”齐名了。

这完全有可能,因为现在的人,简直想出名,想疯了。

还有一件事,《辽沈晚报》一名男记者,伪装成买春客,诱使高校女生卖淫,并召唤来警察逮捕之。(详见:http://news.sina.com.cn/s/2005-06-07/10356868273.shtml)

这俩记者的行为,在国外有个术语,叫做“sting operation”,可以翻译成“叮人行动”。即装扮成妓女、线人、毒贩或瘾君子等,诱惑嫌疑人犯罪,从而取得证据的方法。在西方国家,STING OPERATION是一种严格受控的非常手段,只有警察在经过法官允许的前提下,才可以使用。私家侦探和记者,都无权“叮人”。

2004年12月,美国一家报纸Corpus Christi (Texas) Caller-Times的女记者,扮成妓女,参与了警方的STING OPERATION,导致两人被捕。事后,该报编辑发表声明,对让记者参与这种行动表示抱歉。“让记者掺和到执法行动中,是一个错误。”他们的编辑说。

新闻记者参与卧底,在我国是一件很光荣的事,但在国外,却屡屡遭到质疑。

新闻史上一个著名的案例,发生于1977年芝加哥,《芝加哥太阳报》为了调查当地官员索贿的情况,买了一个旧酒吧,由记者扮服务生。这就是著名的 Mirage Tavern Investigation。

1997年,美国广播公司(ABC)的制作人为了调查Food Lion食品连锁店的卫生状况,到该公司应聘,当起了卧底。陪审团判令ABC赔偿FOOD LION 550万美元。理由是,ABC使用了欺骗和不诚实的手段。

记者参与STING OPERATION从新闻伦理上讲,是有违道德的。正如明尼苏打大学Jane Kirtley教授所说:“记者不是一个撒谎的职业,建立在谎言基础上的调查是违背正义的。”

Loading

Blogger

Tuesday, May 31st, 2005

别以为你们就NB了
猪笼城寨也垒起墙
防火、防盗、防水
到门、到户、到人

就算我们都是聋子
一段手语
也能让你们
一夜
崩溃

Loading

冠军!

Thursday, May 26th, 2005

Tomorrow morning who up early who call who.

冠军联赛期间,这是我跟董事长的接头暗号。

今天凌晨是决赛。让我对董事长有了更新的认识。

这场比赛简直惊天地、泣鬼神,AC米兰上半场3:0领先,利物浦居然在下半场10分钟内连追三个。

然后是难熬的加时赛,都没有进球。

点球大战。利物浦拿到了冠军。

为了看球时,发短信交流方便,我在手机里预存了以下两句:

“GOAL!!利物浦又进一个!!!”

“利物浦门将又扑出一个!!!”

为了抢时间,我都是提前发送,结果六发四中,但跟董事长比,我只能算个道童。

5月25日22:07:54,我接到董事长的短信:

希望3:3,然后点球利物浦WIN.

多么谦卑的预言家啊,神了,跟利物浦一样神.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