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Archive

《网络战》:权当相声看

Tuesday, May 4th, 2010

原载:《广州日报》

  最近一两周,有一本书在美国火得不行。那就是美国五角大楼前助理、为里根、老小布什、克林顿做过军事幕僚的Richard A. Clarke与人合著的《网络战:对国家安全的下一个威胁及应对措施》(Cyber War)。本书基调是,美国已经失掉了网络战争的先机,应该像过去重视核战争一样重视网络战。

  按照这本书的说法,信息化程度越高的国家,对付网络战的能力越脆弱。因此,美国打网络战的能力,全球只能排第四。排前三位的是谁?第一是朝鲜,第二是伊朗,第三是中国。书中特意强调,尽管朝鲜自身网络基础设施非常薄弱,但是网络战队却很发达。而俄罗斯黑客和安全部门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本书的开场是中国久违了的报告文学体。2007年9月6日,叙利亚的一个秘密工地,忽然遭到以色列的F117的轰炸,问题是,叙利亚的雷达没有发现目标。只有三种可能的解释:一、无人侦察机侵入了叙利亚雷达系统;二、以色列特工侵入了俄罗斯主机;三、以色列特工偷偷接驳了叙利亚军事指挥光缆。不管哪一种方式,都说明网络战不是摧毁防御体系,而是让敌人连用到防御体系的机会都没有。

  作者又举2003年第二次伊拉克战争的例子。战前,很多伊拉克作战军官都收到一封美军劝降的电子邮件,大意是,你们只要把坦克停到外面,就可以平安回家。于是,美军所到之处,空坦克整齐排列,供美军打靶。

  作者用以色列对叙利亚、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例,说明网络战有两种模式。一是用黑客技术摧毁敌人计算机防御体系,再用传统武器解决战斗。二是用宣传战瓦解敌人斗志。因此,网络战是真实的,是迅速的(以光速进行),是波及全球的,是超越战场的。而且,网络战已经打响了。

  接着迎来了本书最高潮的部分:中国威胁论加阴谋论。书中说,中国跟比尔·盖茨要了一份操作系统的秘密代码,这套代码连美国政府都拿不到。同时,中国又搞掂了思科,从那里拷贝了路由器硬件结构。软硬兼施,中国黑客彻底掌握了网络战的核心技术。

  接下来的内容让我捧腹大笑!书中指责微软为中国修改了操作系统代码,核心加密部分都用中国自己设计的,美方无法破解。而试图给计算机安装绿坝,目的不仅是扫黄,更是为抵御敌国网络战的侵略!

  作者号称是美国前国防部助理,我怎么觉得是德云社的助理、郭德纲的弟子。

  在书的最后,作者夸夸其谈,说俺们做军事顾问的,都有一个特点,不能只提出问题,不给出解决方案。作者列出了六条网络战应对方案:1.掀起公众讨论网络战的新高潮。2.增强防卫反击能力,让网络攻击者三思而后行。3.减少网络犯罪发生,以免为网络敌人提供人才。4.各国签订减少避免网络战条约。5.研发更安全的网络。6.总统进行干预。

  等于什么也没说。如果这也算解决方案的话,那么我觉得不如只提一条:“世界和平”。

  这本书在美国的流行,说明美国的民族主义情绪开始抬头、中国威胁论阴云不散。正如有读者指出的,“网络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所散布的网络威胁论,等于为更强化的治理方式背书,因为按照作者的逻辑,美国要想在网络战中获胜,必须严管网络,给每一台电脑装上“绿坝”。

Loading

海盗电台和123诗社的骄傲

Thursday, April 29th, 2010

123诗社朗诵了台湾陈黎先生翻译的《疑问集》之后,收到了一则是陈黎先生本人发表的评论。

陈黎留言

“我听到了,很棒。
我们的朋友聂鲁达,也听到了。”

这是对诗社莫大的鼓励,我们一定不负陈黎先生和广大读者的热望,把更好的诗歌呈现给大家。

另外:白板报海盗电台,在德国之声博客大赛中,获得播客投票第三名,第一名被伊朗波斯语播客Radiokalu夺得。

谢谢各位的投票,明年我们会再参赛。

Loading

史诗纪录片:美国-我们的故事

Thursday, April 29th, 2010

2010年4月,America: The Story of US「美国:我们的故事」在美国的历史频道首映。这是一部12集的史诗纪录片,收视率超过了绝大部分美国虚构电视剧。它全面使用电脑CG,把阿凡达式的视觉效果和好莱坞式的表演技巧引入纪录片,令人目瞪口呆,忘记这是真实的历史。

第一集的第一组镜头就把人牢牢吸引住了。深蓝色的水底,一条大鱼游过,随后从水下看到一艘船缓缓驶来。在一个俯瞰船身的镜头之后,摄像机加速度向着美洲大陆飞行,镜头前领飞的是一只美国兀鹰。

这部纪录片的叙事采取了画外音叙述,演员表演,嘉宾评论三种历史纪录片常用的方式,并把这三者巧妙地穿插在一起。给演员的镜头频繁使用特写,过肩,偷拍等纪实风格,与现代影像语汇契合,同时又跟历史虚构片保持了距离。

CG在片子中运用得出神入化,镜头时常拉出事发地,一直拉到俯瞰地球为止。在前两集中还多次使用了黑客帝国曾经用过的子弹时间特效,以表现军事冲突的紧张与暴力美学。

我认为片中与内容最相得益彰的特效是表现本杰明-富兰克林骑马送信的镜头,他和马匹变成了一个火球,在13个殖民地上滚动,随后火球蔓延开去。画外音解说:在殖民地,信息自由流动,英国军队开枪的暴行很快传开。而在英国好多人还不知道。

看了一些美国的评论,大家普遍认为,这片子史实还比较牢靠,反映了面向美国中小学生的主流史观。编创者不忘政治上正确,强调美国革命队伍中也有黑人。嘉宾的访谈评论点到为止,对欣赏画面几乎不构成干扰。尽管如此,美国还是有电视人对于使用嘉宾访谈形式提出了批评。有的地方我也觉得别扭。例如请出一个现役海军陆战队上校,说我恨不能跟华盛顿一起并肩作战。口味有点太重了。想像一下,一部讲述岳飞的纪录片,请一个解放军军官对着镜头说:我希望我能投入抗击金兀术的战斗中……

总体来说,我给美国:我们的故事打五星。看过它之后,我立即找出一本目前最火的Remini写的「美国简史」对照阅读,果然印象深刻,趣味盎然。这也是这部大制作纪录片的初衷,希望把人们(主要是年轻人)吸引到瑰丽的历史王国里来。从目前它的受欢迎程度来看,这一目标应该不难达成。

Loading

海盗电台、123诗社四月巨献:聂鲁达《疑问集》(61-74)全诗终

Tuesday, April 27th, 2010

【按】终于整理完了,为了那些美妙的诗篇,以及不再重复的夜晚。

当晚录音的时候,纳纳有一点担心,担心录音容易整理难。这种担心并非多余,因为我缺乏韧性,经常随情绪而动。但是,我相信,我还能守住底线,那就是不要让自己成为接力链条上最弱一环。一生之中我多次不靠谱,但始终不敢忘记童年的诺言。

初二的时候,班上一个小女生,也是我悄悄喜欢的小女生,让我把一张她的两寸照片,送给她在我们村的好友,一个退学的女生。我怀揣着这张照片,前往退学女生的家里。门口一条大黄狗,恶狠狠拦住了去路。我假装蹲地捡砖头,把黄狗吓走,然后径直往院子里走。就在我走到门口的时候,我感觉背后一阵风声。我还没来得及反应,腿上就被狗狠狠咬了一口。我忍着痛,甚至带着笑,把照片送到退学女生的手里。当夜父亲车载身背,带着跑遍了全乡,去找狂犬疫苗。这事已经过去了很多年,它常常从记忆里跑出来,提醒我,我是一个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下面请听,123诗社带来的聂鲁达《疑问集》。

《疑问集》(陈黎 译诗

作者:聂鲁达
译者:陈黎
朗诵者:纳纳、Snoopy、冯一刀、吴凡、王佩

《疑问集》61-74(完)

[audio:http://p.paowang.net/file/poem/422/422-all-yiwenji-61-74.mp3]

浏览器不支持Flash?请点这里直读MP3文件

前集回顾

《疑问集》46-60

[audio:http://p.paowang.net/file/poem/422/422-all-yiwenji-46-60.mp3]

浏览器不支持Flash?请点这里直读MP3文件

《疑问集》31-45

[audio:http://p.paowang.net/file/poem/422/422-all-yiwenji-31-45.mp3]

浏览器不支持Flash?请点这里直读MP3文件

《疑问集》16-30

[audio:http://p.paowang.net/file/poem/422/422-all-yiwenji-15-30.mp3]

浏览器不支持Flash?请点这里直读MP3文件

《疑问集》1-15

[audio:http://p.paowang.net/file/poem/422/422-all-yiwenji-01-15.mp3]

浏览器不支持Flash?请点这里直读MP3文件

Loading

海盗电台、123诗社四月巨献:聂鲁达《疑问集》(46-60)

Monday, April 26th, 2010

【按】不知不觉,《疑问集》已经接近尾声,但我不急于把它一次性整理完,而是按照每天15首的速度,循序渐进。设定目标,不乱节奏,这几乎一切成功的保证。昔我盲目,今我看见,这也是整理《疑问集》最大的收获之一。

《疑问集》46-60

[audio:http://p.paowang.net/file/poem/422/422-all-yiwenji-46-60.mp3]

浏览器不支持Flash?请点这里直读MP3文件

前集回顾

《疑问集》31-45

[audio:http://p.paowang.net/file/poem/422/422-all-yiwenji-31-45.mp3]

浏览器不支持Flash?请点这里直读MP3文件

《疑问集》1-15

[audio:http://p.paowang.net/file/poem/422/422-all-yiwenji-01-15.mp3]

浏览器不支持Flash?请点这里直读MP3文件

《疑问集》16-30

[audio:http://p.paowang.net/file/poem/422/422-all-yiwenji-15-30.mp3]

浏览器不支持Flash?请点这里直读MP3文件

《疑问集》(陈黎译文

作者:聂鲁达
译者:陈黎
朗诵者:纳纳、Snoopy、冯一刀、吴凡、王佩

Loading

123诗社四月巨献:聂鲁达《疑问集》(31-45)

Monday, April 26th, 2010

【按】我做事没有定性,经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是因为我总贪图完美,希望一次完成,但往往忘记了自己能力的界限,最终半途而废。

如今我明白,做事不能急,不怕慢,就怕站。要日拱一卒,不期速成。这次整理《疑问集》的录音,对我是一次锻炼。我且慢慢悠悠,用五天时间,把它整理出来好啦。

《疑问集》31-45

[audio:http://p.paowang.net/file/poem/422/422-all-yiwenji-31-45.mp3]

浏览器不支持Flash?请点这里直读MP3文件

前集回顾

《疑问集》1-15

[audio:http://p.paowang.net/file/poem/422/422-all-yiwenji-01-15.mp3]

浏览器不支持Flash?请点这里直读MP3文件

《疑问集》16-30

[audio:http://p.paowang.net/file/poem/422/422-all-yiwenji-15-30.mp3]

浏览器不支持Flash?请点这里直读MP3文件

《疑问集》(陈黎译文

作者:聂鲁达
译者:陈黎
朗诵者:纳纳、Snoopy、冯一刀、吴凡、王佩

Loading

赠书

Sunday, April 25th, 2010

我不知道这个世上有多少赠书被扔进无人问津的角落,又有多少直接卖给了废品收购站,反正我经常在二手书摊上看到”XXX雅正”的书,那些书的品相都很好,我打赌,它们后来的主人不但没时间雅正,估计连翻一翻的兴趣都没有。所以,人生教训是,不要把自己的大作随便送人,哪怕有人当面索要,也很有可能是出于礼貌和客套,而不是真心喜欢。如果他真的想读你的作品,他会自己去买的。所以说,自己掏钱买书,再找作者签名的人,一定是真正的爱书人。

但是,我喜欢另一种形式的赠书。那就是把自己读过且喜欢的书多买几本送朋友。

前几天,我收到北大金老师的赠书,有理解农民中国,转山,反自杀俱乐部。这些书都是金老师看过之后,不想专美,而赠给我的。在此之前,她送给过我一本拉哈尔茶馆里的陌生人。她在飞机上读完之后,觉得有趣,就转送给我。一读,果然趣味盎然。这真是一个美好的习惯。

我也喜欢买好书送人。去年到今天,我累计送出去5本杜甫的五城,4本日本四季,三本诗经直解。这些书没有一本跟我有关系,但我像赠送自己的著作一样,满怀热情送给朋友。因为我相信,他们一定也能找到与我同样的乐趣,在这些书里。

不过这种赠书方式有一个小问题,那就是不宜在扉页上题字。书又不是自己写的,题上自己的名字多别扭啊!这一点金老师又做出了榜样。她在每一本书的前几页夹了张便签。比如在理解农民中国里的纸条上写着:这是一本理论书,提供的研究方法很有价值,希望你能读下去。我一定会读下去的,因为理论书对我来说本来就甜如蜜糖,倒是大部分虚构小说对我如同毒药。

向金老师学习,从今天起做一个赠书的人。这样即使以后在二手书店里看到,也会因为不认识而释然,并欣然买下,心中窃喜有了一个好价格,转手再送给另外的朋友。

Loading

海盗电台深夜放送《新鞋子旧鞋子》

Sunday, April 25th, 2010

时空倒流回美好的1980年代,当时的中国,百废方兴,朝气蓬勃。在这种大环境下,音乐也获得勃兴。其中台湾歌者侯德健来到大陆,把民谣的种子播撒在黄土高坡和一条大河。他复活了宋词元曲的伟大传统,歌词明白晓畅,意韵悠长,乐曲婉转动人,似吟似唱。

侯德健拍拖上当时拉二胡的小歌手程琳,并为她创作了《新鞋子,旧鞋子》。这首歌风靡大江南北,称为一个时代温和的呐喊。

4月22日,夜,123诗社纳纳、snoopy,冯一刀,吴凡,以及刘桂兰、方恨少、一脚刹车在我家,伴着吉他,轻轻哼唱起这首老歌。虽然歌词大家都记不清楚,但每个人都被旋律带回到那阳光灿烂的日子,那山是青山,水是绿水,微笑是微笑,眼泪是眼泪的1980年代!

[audio:http://p.paowang.net/file/poem/422/422-all-xinxiezijiuxiezi.mp3]

用iPhone/iPad,浏览器不支持Flash? 没关系,请点这里直读MP3文件

《新鞋子旧鞋子》

词曲:侯德健
演唱:123诗社

新鞋子还没有缝好以前,
先别急忙着把旧鞋子脱,
旧鞋子还没有穿破以前,
先别急忙着把新鞋穿上,
老先生老太太都这么说呀,
从前的生活就是这么过,
老先生老太太都这么说呀,
现在的孩子们不会过生活。
旧鞋子穿过了留它干嘛,
还不如光着脚凉快得多,
新鞋子缝好了不穿为何,
等等等过两年又穿不下,
小弟弟小妹妹都这么说呀,
青春的好年华不能错过,
小弟弟小妹妹都这么说呀,
老先生老太太他们太罗嗦。

旧鞋子还不是新鞋穿破,
新鞋子也会有穿旧的时候。
老先生老太太也这么说呀
青春的好年华也不能错过,
小弟弟小妹妹也这么说呀,
新鞋子旧鞋子都是过生活。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