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将留在家中的最后十本书
最近我在准备搬家,将大部分书籍搬到另外一个城市,书搬人不搬。因此,我开始思考,如果只能留下十本书,我该如何选择?我设定了几个原则来帮助我做出决定。
选书原则
首先,这些书必须基本上没有电子版。如果有电子版,我就可以选择阅读电子版,而不必保留纸质书。其次,这些书的版本必须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第三,它们必须是我可以反复阅读、不断学习的书,而不是那种一次性读完就失去吸引力的书。第四,这些书占用的空间不能太大。既然为了节省空间,我决定将大部分书籍搬走,那么留下的书就不应该占用过多的空间,比如像《全唐诗》这样的巨著,即使再有价值,也不在考虑之列。第五,版本不能重复。例如,我有多本圣经,但没必要把它们全都留在这里,因为这只会增加不必要的负担。第六,如果是全家共读、父子共读的书,更应优先考虑。将来这些书不仅我可以读,儿子也能读,整个家庭都可以从中受益。第七,送走这些书之后,我不会后悔,不会因为需要查资料而感到遗憾。第八,这些书必须是真正令我喜爱、受益匪浅的书。即使一些异教徒写的书文笔优美,如果对我的灵性没有助益,我也不会留下。它们必须是属灵的,或者在某个专业领域内不可替代的,同时文笔优美,是我愿意珍藏的好书。
第一本:四十天读完新约
根据这些原则,我决定留下的第一本书是《四十天读完新约》。这本书来之不易,我曾经拥有过一本,但后来赠送给了一位朋友,事后我感到后悔,因为我也非常喜欢这本书。最终,我通过一位牧师朋友联系到金陵神学院的库房,才得以重新拥有这本书。这本书是中英文对照,中文是现代译本和当代译本修订本,被公认为目前用现代汉语翻译最好的版本。英文版采用的是TNIV,比NIV更为简洁流畅。没有章节号的设计使阅读更加顺畅,因为章节号是在十五世纪才被加入的,并非原作者的本意。此外,这本书还重新排列了新约书卷的顺序,按照时间顺序和性质进行编排,例如将路加福音排在首位,而不是马太福音。这样的排列更适合阅读,对我的灵性成长非常有益,因此,这本书是不可替代的。
第二本: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
我要留下的第二本书是《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又名《希区柯克论电影》)。这本书意义非凡,记录了西区柯克与法国电影大师特里夫之间的重要访谈。正是通过这次访谈,特里夫发现了西区柯克电影的艺术价值,并通过他的电影手册在电影圈内传播,确立了西区柯克在电影界的地位。这本书详细地论述了西区柯克每一部电影的创作过程,包含了经验、教训、生活细节,以及许多独到的见解。通过这本书,你可以深入了解电影的制作过程,真正理解电影艺术的精髓。
虽然这本书有电子版,还有一部根据它拍摄的纪录片,但这些都无法替代纸质书的质感与阅读体验。因此,这本书是我在上海必须保留的第二本书。我必须承认,这本书我尚未认真从头到尾读完,而是根据需要随手翻阅。这次留下后,我打算认真阅读,详细做笔记,或者使用迷你分析法记录我对每一部电影的感受。甚至,我计划将西区柯克的影片进行剪辑,以更深入地探究他的艺术魅力。相信这种实践将带来巨大的收获,甚至胜过在电影学院学习,或阅读大量电影书籍。这本书是电影业内人士写的关于电影奥秘的珍贵之作,真正地为读者揭示了电影的真实面貌。
第三本:对话比利·怀尔德
我要留下的第三本书是《对话比利·怀尔德》。比利·怀尔德是我最喜欢的喜剧大师,他的电影有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魅力,他将喜剧从单纯的娱乐提升到了艺术的层面。每当我心情低落时,我会看《热情似火》(Some Like It Hot);当我需要力量时,作为一个编剧,我会从《日落大道》(Sunset Boulevard)中汲取到鼓舞。可以说,比利·怀尔德的电影在我人生的每个阶段都能提供娱乐的享受和深刻的启迪。
当你感到叛逆时,可以看《双重赔偿》(Double Indemnity);当你迷失在诱惑中,可以看《公寓》(The Apartment);当你觉得身处困境、不知所措时,可以看《战地军魂》(Stalag 17)。而当你只想大笑一场时,他的每一部电影都能带来无穷的欢乐。无论是《七年之痒》(The Seven Year Itch)还是《倒扣的王牌》,比利·怀尔德的作品总能给人带来惊喜。
在我心中,比利·怀尔德与巴斯特·基顿和卓别林一样,都是通过喜剧表达深刻人生智慧的顶级大师。他们的电影可以让人超脱尘世的苦难,重新找回生活的勇气和精神力量。比利·怀尔德的台词精妙无穷,与当下许多拙劣的编剧作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今天在医院时,我听到别人放抖音,里面的对白全是直白的心理活动表达,这是最拙劣的编剧手法,然而现今的观众却往往被这样的内容吸引。而回到比利·怀尔德的电影,可以让我们重新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电影艺术,什么是精妙的对话,什么是智力的对抗,什么是美好的瞬间。所以,《对话比利·怀尔德》是我留在家中的第三本书。
第四本:全唐诗
第四本书的选择相对困难,因为接下来的书其实都可留可不留,但既然要选十本,我还是得慎重考虑。最终,我决定留下《全唐诗》。
《全唐诗》是我在大学被退学那年,全班同学送给我的纪念。尽管后来我因某些原因将它送给了别人,但这本书在我心中一直占据着重要位置。我觉得,我欠自己少年时一个交代,那就是读完这本书。这本书其实有电子版,但我还是决定重新买一套纸质版,逐渐读完这五万多首诗,哪怕其中一些可能写得不尽如人意。尤其是李白、李贺、贺知章、孟郊等大家的作品,更值得反复品味。
在阅读过程中,我打算学习我的一位网友蔡一腿老师的做法,用Excel记录下每一首好诗好句,将全诗附在后面,最终选出几千首心目中的“唐诗中的唐诗”。读完《全唐诗》之后,我还希望挑战《全宋词》和《全元戏曲》,这将使我的文学之旅更加圆满。
至于是否需要购买一套中华书局更精美的分册版《全唐诗》,这要看我读完现有版本后的决定。如果读完后非常喜欢,再入手精美版也无可厚非。如果没有读完,那么我就不再浪费纸张和财力。
总之,《全唐诗》是我内心最珍贵的文学宝藏,我要将它保存在上海的家中,细细品读,日日研读,争取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创作,将《全唐诗》的精神融入到我的文章中。这就是我要留下的第四本书——《全唐诗》。
第五本:圣经分析排版本
我要留下的第五本书依然是圣经,但这次是一本《圣经分析排版本》。这本圣经对和合本进行了重新分段排列,并标注了重点,可以说是和合本的精读版本。我非常珍惜这本书,因为它是新客特别赠送给我的。我喜欢这本书,甚至还特意购买了同一出版社出的简体中文版。然而,简体中文版太厚重,而且文字相较于繁体字缺乏优美感,因此我更加珍视这本繁体版的和合本。
和合本是我们华人教会最为普及的版本,也是我所在的教会所使用的标准版本。在与他人交流时,引用和合本使得沟通更加顺畅,因为大家都能理解。和合本是一百多年前由传教士们翻译的版本,没有受到太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可以说,它是直接基于圣经原文的翻译,并采用了传教士们对汉语的独特理解。和合本的翻译为汉语增添了新的表达方式,尤其是它推崇直译,并巧妙利用汉语中的成语和俗语,使得文本更加生动。
和合本的一些独特之处更是让我爱不释手。比如,它能够将英语中的长句子用汉语四个字简洁地表达出来,如“长阔高深”这个四字短语,表达了英语中长句的含义。在一些细节上,它也体现了对原文的精准理解,比如在描述天使长米迦勒与撒旦的对决时,分别使用了不同的“它”字,一个是带男子旁的“他”,另一个是带宝盖头的“它”,这就巧妙地区分了天使和魔鬼,与希腊文原意相符。
这本和合本的分排版,或称诗体版,是一种极其美妙的阅读体验。所以在我的书单中,这本圣经位列第五,尽管我内心深处,它的珍贵程度略逊于《四十天读完新约》。但无论如何,它依然是我必留的书籍之一。
第六本:诗经直解
第六本书的选择非常困难,因为这涉及到我要读的是英文作品还是中国古文,是中文典籍还是英文经典。但无论多么难选,我还是要做出决定,因为这不仅影响我的书单,还会为整个书单定下新的基调。因此,第六本书,我最终选择了《诗经直解》。
《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诗歌典籍之一,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读《诗经》,你会发现它与《马太福音》中“清心的人有福了”这句教义有某种相似之处。虽然《诗经》的语言古奥难懂,注释繁多,但《诗经直解》这本书特别之处在于它将汉语中的古老用法保留了下来,并直接在正文后夹注释,不需要翻阅尾注或角注,非常方便阅读。每个字的解释都在旁边,使得阅读流畅易懂。
我已经将这本书读得相当透彻,在书页上贴了许多批注和便条,足见我对它的喜爱。虽然《诗经》中某些篇章,如“颂”部分,内容或许不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但它依然不可替代。其他注释版本可能内容优秀,但排版没有《诗经直解》这么好。而排版,正是纸质书籍最重要的魅力之一。如果我们买纸质书不是为了排版的美感,而只是为了内容,那么电子版就足够了。
因此,我决定将《诗经直解》作为我第六本留下的书。这是一本值得读一辈子的书,只要汉语存在,诗经的简洁优美就永远不会过时。古人说“不学诗,无以言”,这是有道理的。因为古人常用诗句作为交流的密码,理解诗句就意味着能够破译对方的意图,这与基督教文明中用圣经语言交流的方式类似。读《诗经》与读《全唐诗》一样,都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文化选择之一。
第七本:奥威尔文集 1984
我要留下的第七本书是乔治·奥威尔的《1984》英文版。《1984》是我读过的最震撼人心的书之一。遗憾的是,我在五十多年的生命中,直到今年才第一次读这本书。当时是通过微信读书,用朗读功能把它听完的。译者董乐山的翻译堪称神作,他将奥威尔的冷峻幽默和语言的美感用汉语完整地传达出来。即便这是四五十年前的英文作品,今天读起来仍然毫不过时。
我之所以保留英文版,是因为我希望通过它来提高我的英文写作水平。我每天都会花十分钟时间用英文写点东西,几百字而已。这并不是因为我有成为英文作家的野心,而是因为英文表达可以让我说出一些中文中难以启齿的尴尬话题。《1984》的英文原版其实相当难,里面有不少生词,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但我希望通过阅读,标注并学习这些生词,逐步提高我的英文能力。我会用电子版与纸质版对照学习,因为电子版可以标出大多数生词,这样学习起来更加系统。
《1984》可以说是小说写作的巅峰之作,它描绘了一个极权社会,但描写得如此真实,每一幕都仿佛在眼前展开,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只有像奥威尔这样的大师才能如此精准地展现这种压抑的氛围。学习奥威尔的语言风格,是我写作的终极目标之一,因此,我一定要留下这本书。
除了《1984》之外,我还会留下董乐山翻译的奥威尔文集。这套文集不仅包括《1984》,还收录了奥威尔的重要杂文和散文作品,如《为什么写作》和《射死一只大象》。通过这些文章,你可以看到奥威尔的文风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通过一篇篇小杂文逐步形成的。奥威尔的生活与我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一生贫困潦倒,从体制内辞职,我也经历了类似的过程。虽然奥威尔英年早逝,我却已经超过了他的年龄,但至今没有写出什么令人称道的作品。然而,把这位心中的英雄留在书架上,是为了向他致敬,也是为了在我需要汲取力量和灵感时,能够翻阅他的著作,感受他的文风。奥威尔是我精神的支柱,也是我写作的灯塔,因此,我一定会留下奥威尔文集和《1984》。
第八本:聆听智者
第八本书是C.S.刘易斯的《聆听智者》。这本书是C.S.刘易斯文章的精选集,几乎涵盖了他所有的重要思想。作为一名基督徒,C.S.刘易斯的作品在灵性上给了我极大的启示。他能够洞察天上的事物,并以一种清新而独特的视角来审视我们的世界。
读C.S.刘易斯的书,我总能找到无数的共鸣。他的作品能够帮助每个基督徒在迷失时找到方向。刘易斯从不偏激,也不迷信任何宗派,他总是谦卑自己,但他的文字却充满了力量。他批判理性主义和虚无主义等各种谬误,但并不是以自高自大的姿态,而是以一种温柔却坚定的方式。
《聆听智者》是一本能让我醒脑洗心的书,帮助我反思自己的基督徒生活。这本书留在身边的目的是为了时常提醒自己,审视哪些地方做得还不够好,哪些误区需要纠正。虽然刘易斯的其他作品也很出色,比如《返璞归真》,但那本书更像是说服异教徒的辩论作品,进度较慢,语言也过于谨慎。我更喜欢《聆听智者》中的那种直截了当的论断和洞见。
我已经买了很多C.S.刘易斯的书,也送出了一些,但最终留下来的就是这本《聆听智者》。我每天都会读一小段,模仿一段,领悟一段,实践一段。我相信,这本书能在我的生命中带来巨大的成长。我不需要保留太多书籍,但C.S.刘易斯的这本书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我的第八本书就是C.S.刘易斯的《聆听智者》。
第九本:The Godfather Notebook
第九本书的选择让我颇费思量,最终我决定选择《教父笔记》(The Godfather Notebook)。这是弗朗西斯·科波拉在拍摄《教父》时亲手制作的一本工作笔记。他将原著小说拆开,并一页页地粘贴在大笔记本上,然后在每个场景旁边写下自己的拍摄要点。《教父》是一部经典的电影杰作,而这本笔记正是科波拉创作这部电影的核心工具。尽管《教父》原著小说在文学上并不算顶尖,但科波拉凭借他的才华和独特的视角,将这部小说改编成了影史上的伟大作品。
如果你看过保林·凯尔在《电影时代》中的评论,你会发现她对《教父》原著评价不高,认为书中的人物不过是一些躲在暗处搞阴谋的小人。然而,科波拉却有能力将这些小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特别是由马龙·白兰度饰演的维托·科里昂和阿尔·帕西诺饰演的迈克尔·科里昂,他们的表演将角色的复杂性和深度展现得淋漓尽致。要理解这些角色为何如此引人入胜,这本《教父笔记》是关键。
这本书是英文原版,几乎不可能完整翻译成中文版。我曾试图用它作为教学工具,但发现其难度极大,要逐字逐句翻译是一个庞大的工程,而且很多地方难以准确传达。我留下这本书,是为了自己能够深入研究,再次翻阅每一个章节,细细体会其中的精髓。因此,我决定不仅保留《教父笔记》,还保留《教父》的剧本和小说,这三本书可以算作一个整体,对于学习电影艺术至关重要。
与其去阅读那些理论性强却缺乏实践价值的书籍,如Robert McKee的《故事》或《救猫咪》一类的作品,我更愿意直接从创作的源头寻找方法论。科波拉的这本笔记让我有机会直接从创作过程中汲取经验,而不是接受他人已经总结好的套路。我相信,这本书一定能帮助我提升十年功力,无论是在创作还是教学方面。因此,第九本书我选择了《教父笔记》。
第十本:游戏设计艺术
第十本书,也是我最后的选择,这个决定同样不容易。我考虑了很多其他的重要著作,但最终我决定选择《游戏设计艺术》。这本书对我的工作至关重要,因为我的工作涉及新媒体,而无论是新媒体还是老媒体,用游戏思维进行设计已经成为当下的重点。就像台湾的YouTube频道“无聊人生”一样,它通过学习《游戏设计艺术》,制作出了非常出色的视频内容,这些视频不仅知识丰富,还充满视觉冲击力和叙事魅力,吸引了至少50万的订阅者,这本身就是一个短视频领域的奇迹。
我学习这本书,不是为了单纯地模仿,而是希望将中文知识、《红楼梦》中的智慧,以及我其他想传递的内容,以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在当今科技的支持下,各种AI工具可以帮助我生成画面、视频,甚至进行剪辑,但最难的是如何运用游戏思维,设计出一种沉浸式的体验,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深入其中,既学到知识,又增加了频道的曝光率。《游戏设计的艺术》正好在这方面提供了指导。虽然它主要是一本关于游戏设计的书,但它更深入探讨了如何设计新媒体,如何通过视听结合来传递信息,让人心动。
通过这种方法,我希望我的读者和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并欣赏中文的美妙,这是我一直以来的追求,也是“好中文”这个品牌的核心理念。我一定会坚守并传承这一理念,确保这个频道能够长期运作下去。
虽然我现在同时开展了许多项目,往往分散了精力,但我相信《游戏设计艺术》所传递的精神可以帮助我集中力量,做好每一件事。这本书每一章的背后都有大量的参考书籍,它们仿佛一个个通向知识宝藏的入口。我只要打开这扇门,就能进入新的知识领域,不再浪费时间去看那些无关紧要的书籍。
因此,我最终选择《游戏设计艺术》作为我第十本书。
后记
今天我选择了要留在家里的十本书,因为我即将搬家,必须在众多藏书中挑选出一小部分来留下。这次挑选的过程既有趣又带着些许不舍,因为有太多的书我都想留下。但如果只能留下十本书,那就是这些了。
在这十本书中,并不包括我每天都会翻阅的一些书,比如《红楼梦》。这本书已经融入了我的血脉,我不需要刻意去保留它的实体版本。还有像《莎士比亚》的作品,也是我常读常新的经典。我只需把它们留在心中,而不一定要留下纸质书。至于那些繁多的中文写作书籍,我也没有将它们算在内,因为我越来越发现,写作理论其实非常枯燥,且并非真正的写作秘诀。真正的秘诀在于实践,只要让自己去写,才能提高写作水平。
因此,我选择了另一种写作方式——“迷你番茄钟”和“走路写作法”。通过“迷你番茄盅”定时写作,以及每天走路一万步,边走边口述写作,再由AI整理成文,我每天可以保证输出5000字,而且质量相当不错。我坚信,只要不断输出有利于他人的内容,给大家带去知识、美德、欢乐和收获,那么我就是一个有用的人,我的写作也是有意义的。
我何德何能?我没有特别的天赋,也没有强健的身体,相反,常常为健康问题所困扰。然而,我依然保持着一颗年轻、充满希望的心,感谢上帝将我从死亡的边缘拯救出来,赋予我新生。也许正是这种经历,让我能够与他人分享一点光明,这也是我存在的意义。
我曾说过,今年我要“all in” Twitter(即X)和YouTube,虽然这是我的目标,但实际上,写作才是我最重要的事情。在哪里发布作品并不重要,只要是好的内容,在哪里都会有人看到。高质量的输出和对他人有益的文章,自然不会被遗忘。即便有一天我不在了,这些作品和思想仍然会继续影响他人,带给他们启迪和力量,这就是我写作的最终目的。
注:本文用90分钟散步的时间,口授给Alog这个app,经过ChatGPT整理后完成。
全唐诗是我没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