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May, 2021

vim对写作有什么用

Saturday, May 15th, 2021

vim对写作有什么用

我选择vim的原因很简单:当我用了很多笔记系统之后,发现我最需要的就是普普通通的文本文件,也不需要建立什么目录树,因为我心里有数,只要满足以下三个要求就行:

拿起就写,写完一扔,用时再找,找就找到,一次写作,多处使用。离线存储,多方备份。

而符合以上要求的工具,简直可以说非vim莫属。

由于对文本的书写和控制是分开的,vim操作更精细化。例如写到这里,我对这个句子不满意,我就可以进入Normal模式,用d$命令,从光标处删到段落结尾。

假如我要从光标处进行修改直到一行的结尾,就Normal模式下敲c$。

再比如,我想把整行都删掉,只需要在Normal模式下用dd命令。

这并不能节约多少时间,但日积月累习惯以后,却能大大提高文本写作的效率,更妙的是,让写文本有了编程一样的体验。

我想到一句话:

代码写出来是让人阅读的,顺便可以运行。

而文章是更高级的代码,它不是运行在大脑的模拟物–电脑上,而是运行在大脑的本体上。

信心能移山,观念可填海。 文章如果运行起来,比软件的力量可大多了。

对于vim我还没有资格说太多,因为我还是个新手,等我有了更多使用经验,再跟大家分享吧。

Loading

我为什么要学vim

Friday, May 14th, 2021

vim是一个跟计算机一样古老的文本处理软件,从有unix的那天它就有了。

今天很多程序员依然在用,因为它虽然刚上手很困难,但用熟以后,效率节节上升,不像一些markdown软件,学起来很快,但用不了多久就感觉不到生产力的提升了。这是我的好朋友一宁告诉我的。

一宁是个程序员,同时又是好中文日更一百天计划的参加者。

一宁给我画了一张示意图。

vim与markdown软件学习曲线对比图
vim与markdown软件学习曲线对比图

从上图可以看到,虽然markdown软件,一开始提升效率很快,但不久就达到了天花板,再也感受不到它的倍儿爽。这一点跟我的个人经验是一致的。我记得刚接触一款叫做mou的软件时,那种兴奋与愉悦,但后来用着用着就厌倦了,重新用回了文本编辑软件。

而vim则不同,刚开始反直觉、巨难用,但效率可以一直提升。拿一宁来说吧,他编程和写作都在vim里完成,并实现了从字数控制、到字词限制(例如出现「了」「的」太多就发出警告)、邮件发布都在一个界面完成。

作为一个效率控和工具控,他的话让我怦然心动。我当即回家安装了vim,开始了艰难探索,后来发现,这真是一条崎岖难走的路。

好在,我大胆迈出了第一步。

Loading

我的聪明笔记之路(一)漫漫憨砣路

Monday, May 3rd, 2021

我的聪明笔记之路

第一部分:漫漫憨砣路

今天是我效率最高、收获最大的一天,因为我打通了任督二脉,建立了自己的笔记系统,摆脱了对于价格和功能双重变态的笔记系统的依赖,打造了最舒服的工作流,实现了流程化、自动化。可以把心思专注在写作上,享受心流,把奴役变成了自由。

我是怎么做到的?这需要认真记录下来,加以思考、优化,并且希望能够造福其他人。

我是一个有强烈表达欲的人,互联网的早期和成熟期,给了我很合适的工具与平台。

无论是最早的bbs,还是网易个人主页,都既满足了我表达的需要,又为了带了不大但有用的名气,让我28岁以后的人生彻底改变。

后来的博客、微博、Twitter都让我混得更加风生水起,宽松的言论环境,较高的受众素质,较少的竞争,让我平凡的文章可以脱颖而出,获得本不属于我的文名和稿费,以及由此产生的种种复利。

但情况终究会发生变化,网络舆论收紧,网民泥沙俱下,媒体日薄西山,高手风起云涌,我所擅长的那些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在的时代,更有甚者,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的无害的言论,现在会被认为是有害信息,受到追讨,并且竟然被有司找到门上。种种情况说明,现在再公开写博客,不是傻,就是已经出国。

从2016年开始,我开了一个秘密博客,只有四位读者,都是我的好朋友。当我有话憋得无处说,就到这个博客里去倾吐。四年,竟然也写了1200多篇,虽然有的只有一两句话。

这时候,我才明白,我所写的已经不叫博客,而是日记,或者笔记。

在接触了smart notes聪明笔记系统之后,我开始把以前的博文和秘密博客全都导入到笔记系统之中,但是这套系统却总有这样那样的缺憾,不能让我满意。

我用过以下所有的笔记系统:

  • Evernote
  • Ulysess
  • Workflowy
  • Dynalist
  • 苹果自带备忘录Notes
  • Simplenote
  • 群晖服务器自带Note系统
  • Notion
  • Byword
  • Metion
  • Flomo
    ……

这个名单太长了,不能再罗列下去了,再罗列下去,时间就不够了。

从去年开始,我接触到Roam Research,被它的双向链接系统所惊艳。所谓双向链接,就是写任何一条笔记,都可以找到来路,便于追根溯源,建立知识之间的链接体系。我花了500刀买了它的5年会员,被官方钦定为believer,为了学会怎么用,我还花了150刀购买了RoamResearch for Results教程。

Roam Research刚开始很好用,哪怕需要翻墙,我也用得乐此不疲,并且在我需要赶稿子的时候,它发挥了强大的催促人干活的作用,一面显示番茄钟,一面显示字数,让我仿佛被一条藏獒追赶着跑完马松一样,在死线到来前,完成了我的工作。

一切看上去很美好,我甚至买了它的中国模仿者的5年用户资格,准备在我下一期好中文培训班上普及这套笔记系统。

然而,一次坐火车从上海返回杭州的旅程改变了我的看法。当时我同样需要赶一个稿子,正准备打开Roam Research,但是由于火车信号或者别的什么原因,我始终连接不上梯子,那意味着我只能离线而不能在线使用我的这套系统,既不能搜索,也不能同步。自中美贸易战以来,咱们经常说被卡脖子,说的就是这种滋味。

忽然,我发现这种始终需要连线工作的笔记系统是扯淡。它总是默认网络畅通,把一个根本不需要时刻联网的东西,做成联网,名义上是为了跨平台多设备,其实就是为了卡你的脖子,让你离开它,离开网,就没法好好工作。

这样一套昂贵难用的系统给我带来了什么好处呢?无非是双向链接,最小颗粒度的信息输入,以及各种综合插件(例如番茄钟、日程表)带来的便利,但付出的代价是,我无法在我最喜欢和习惯的软件界面里写作,也无法真正拥有我自己的文件,因为文件都被绑架到了云端。

当我遇到技术难题的时候,我需要一个朋友,一个懂技术、讲常识、尝尽繁华、返璞归真的朋友,幸运的是,他,如期而至。

他是一位程序员,但也是一位思想者。我们约定每个月有一天用两个小时的时间朋友,聊技术、文学、饮食、健康,也聊一点八卦。当他告诉我他一直使用vim写作,并且用vim实现了各种自动化(例如,自动发邮件、自动统计字数、自动检测有没有特定词汇)时,我一下子惊得目瞪口呆。原来我这个每年花费上万元购买软件和服务的人,所用的功能程序员都能不花一分钱实现,且实现得更完美。我不禁要问:

我是一个憨砣吗?

是的,我是一个憨砣。

我准备永远做一个憨砣吗?

不,我要改变。

于是有了我的寻找新的笔记系统的冒险之旅。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Loading

学习成绩好就代表一定有出息吗

Sunday, May 2nd, 2021


title: 2020–11–07-成绩好
date: 2020–11–07 12:40

学习成绩好就代表一定有出息吗

我认为,学习成绩尽管很重要,但并不能完全衡量一个人将来有没有出息。

因为光死读书,没有创造力和想象力是不会有出息的。考试成绩也要看是什么样的考试,如果考的是死记硬背,考得再好,并不代表他真正能理解和应用。比如古代小说里的范进,一心想考举人,考了很多年都没考上,最后终于中举,但是也发疯了。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有出息呢?

相反,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哪怕暂时成绩不好,也会取得成功。比如说爱因斯坦,爱因斯坦虽然小时候考试成绩不怎么样,但是他最后还是发现了相对论,成为了人人知晓的大科学家。

我再举一个例子,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大学曾经退学,但是他创立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品牌苹果手机。

因此,我认为,一个人的学习成绩不能作为衡量这个人将来有没有出息的标准。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