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喜剧共度一百天day5:你有梗吗?

在当当书店买的一堆喜剧书到货了,用不到一个小时读完了黄西的《有梗》。这是黄西的第二本书,封面上写着:

  • 4 个演说工具
  • 12 个沟通方法
  • 17 个幽默技巧

开编剧故事营三年以来,我越来越喜欢在一线的 storyteller 所写的 storytelling 的书。同样是教人讲故事,小说家史蒂芬·金写的《论写作》,价值比故事理论家罗伯特·麦基的《故事》高。原因很简单,著名网友一毛不拔讲过:

靠钱越近的知识越靠谱。

史蒂芬金赚的是大众读者的钱,如果他的故事卖不动,就无法从出版社拿到版税,他干的是「平地抠饼,对面拿贼」的营生,故事讲的不好就会饿肚子(广义上的,像他这样的人付不起高尔夫俱乐部的年费也相当于普通人的饿肚子)。他关于如何讲故事的知识,都是一手得来,因此是靠谱的。

相比之下,罗伯特·麦基尽管也做过剧本顾问,但并非是一线创作者,他的讲故事技巧的,主要是二手的,到读者手里就变成三手的。并且,他的目标受众是一群小众,主要是编剧、作家、创作者,他们能否靠这些技巧,赚到受众的钱,他是不需要负责任的。事实上,有九成以上的买家只是用《故事》来装饰书架,甚至连翻都没有翻。所以,他的书靠谱性就差一些。

黄西,作为一个著名的脱口秀演员,人生的高光时刻是参加白宫记者晚宴给时任副总统的拜登讲笑话,从此,一战成名。所以,我相信他关于笑话的知识是靠谱的。

一本书的高下不是由其厚薄,而是由其见识所决定,黄西这本书里果然有很多洞见。

黄西说,接到白宫的委约之后,每天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就去咖啡馆,写一个小时的段子,坚持了两个半月,才养成坐下来写段子的习惯。他建议,创作的时候,最好只带笔和纸,这样才能保持专注。

他用了三句话,就说清楚了中国的相声与西方单口喜剧的区别。

  1. 相声讲别人的故事,单口喜剧注重讲自己的亲身经历。
  2. 相声讲究传承,单口喜剧讲求创新。
  3. 相声一捧一逗,两个人完成,单口喜剧,演员类似于捧哏(即郭德纲的角色),观众类似于逗哏(即于谦的角色)。

这本书的精华都在第三章:幽默原来可以这样轻松制造

  • 段子或笑话的基本结构:铺垫+包袱
  • 反向思维(反转)
  • 事不过三
  • 比喻或替代
  • 生僻题材
  • 谐音梗
  • 脑洞
  • 现挂
  • 夸张
  • 低调
  • 联想
  • 应景
  • 方言
  • 附加包袱
  • 回应 call back
  • 肢体动作

既然笑话的创作方法包含这些要素,我们完全可以做一个反向工程,就是把别人的段子进行逆向拆解,从而创作出属于自己的段子。

黄西有一个「打水漂」的段子:

我家在东北,我从小体育不好,唯一擅长的就是打水漂。
我夏天打水漂可以一次打3 个。
冬天,我能打 8 个。
直到长大后,我打水漂的水平才有长足长进。因为我学会了炒股票。

这个段子我做了修改,今晚在 Clubhouse 里试讲了一下,包括李商老师在内的受众,想了一下都笑了。

黄西在美国说脱口秀,奔走在各个俱乐部之间,而且每次都要到门口拉两个观众才有资格上台演出。但他回到国内,央视财经频道《是真的吗?》节目组主动联系他,告诉他有个竞争主持人的机会,他不需要亲自去,只需要录一段视频发过去即可。他简单录了几个段子,发给央视,一个星期后,就得到了导演的通知:

领导看了很满意,你来当主持人吧。

他拿下了这个职位,一干就是七年(截至本书出版时)。

联想到最近陈思成100亿票房达成、贾玲导演处女作票房超过25亿,就知道在中国吃文娱这口饭是多么容易。现在的问题是:

我有票房,你有梗吗?

就怕内容创作者这样回答:

梗,我有,脑梗。(当然,我知道这个谐音梗也不怎么样,但我实在想不出该怎么结尾了。)

Loading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