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的力量

日更就是每天更新一篇文章的意思。2016年我的好友刘淼在简书担任总编,我们商量了一个计划,每天写1000字,连写100天,实际上我们坚持了200多天。

日更的好处就不必说了:提高写作水平、培养写作习惯、建立与陌生人之间的链接、增加意外的机会……这谁都知道的。

这里要说一说日更的坏处。坏处就是,一旦开始日更,你将再也回不去了。

德国导演赫尔佐格说过:Day one is the day of no return。第一天就是有去无回的一天。

80年代有一位诗人叫徐敬亚,他写过一首诗叫《既然》,虽然写的是改革开放,但用来描写日更也非常准确:

既然
前,不见岸
后,也远离了岸

既然
脚下踏着波澜
又注定,终生恋着波澜

既然
能托起的安眠的礁石
已沉入海底

既然
与彼岸尚远
隔一海苍天

那么
就把一生交给海吧
交给前方
没有标出的航线

一、为什么要日更一百天

有人会问,为什么要日更100天?为什么不是200天?为什么不是一年?为什么不是1000天?

首先,更新100天,是有实证依据的。如果你喜欢编程,你会发现有很多人在执行「编程一百天」计划,用100天的时间来学习 Python 等编程语言。为什么是100天?因为100天足以让一个聪明人学会一门技术,也足以让一个笨蛋承认自己是一个不可救药的笨蛋。

好中文日更100天计划,把一年分成三个不同的写作季,每次100天。

  • 第一季从2021年2月14日开始,100天后,休息10来天。
  • 第二季从5月20日就是中国情人节开始,同样持续100天。
  • 第三季从9月10日开始,也是持续100天。

是不是有点心动?且慢,请耐心读完再做决定。

二、日更带来改变

日更是一个良好的习惯养成过程,经过100天的训练,你一定会惊讶于自己的改变。在现实中有很多日更带来改变的例子,我举三个例子。

例子一:卫西谛与电影度过的一年

卫西谛是影评家,金马奖评委,在2017年,他决心用一年的时间,重温电影史上的杰作,每天写一篇观影日志,他把这个计划叫做「和电影生活在一起」。一年后,他果真完成了。

我们知道,一部电影的长度一般是两个小时,还有的电影长达三、四个小时,比如卫西谛最喜欢的华语电影杨德昌的〈一一》,就有173分钟,接近三小时之久。光看就够累,何况看完之后还要写影评。所以,卫西谛每天至少要拿出4个小时被电影陪伴,这其实是非常辛苦的,因为他既要保证这个项目的进行,又要保证自己的日常生活尽可能少受影响。这一年,他参加了西班牙自驾游,为上海电影节选片,陪同岳父母到日本旅游,还出了一本书,在电影中扮演一个配角。所有这一切都在日更的伴随下完成。

别人旅游是玩耍,卫西谛旅游是玩命。在西班牙的时候,他要比别人早起4个小时,先看两个小时的片,再写两个小时的影评,这一切完成后,他和大家一起吃早饭,共同出发。365天日更给他带来的最大的变化竟然一年没有生病。估计他身体内的器官都开了一个会,说:「这一年咱们大家都不许生病,因为这小子要玩真的。」也有可能是在天堂电影院里的天使们给了他特别的保护。

卫西谛可以算是一个日更的活体实验,从他身上可以发现一些日更的规律。他说日更的兴奋期在前三个月,紧接着出现疲惫期,会有厌倦情绪,他想「躲起来暗自抽自己的嘴巴」,因为他感觉上了贼船。而真正想放弃的时候是最后的两个月,各种诱惑,各种灰心丧气都涌上心头,他甚至有一种想法,「就算完成了又怎么样呢?」这种想法使他差一点就前功尽弃,幸亏有一个朋友把他给骂醒了。

这个朋友就是我,我指着自己的鼻子对他说:

你为什么不坚持?难道你想跟我一样吗?

这句话让他如梦初醒, 是啊,他心里一定在想:

再堕落也不能跟他一样啊!

最后,他坚持了下来,整整一年,365篇影评,一篇也没落,当然他也没生病。

卫西谛的日更说明,人的状态有起伏。前100天是兴奋期,相对好坚持。超过100天后,就不好说了。所以,日更最好控制在100天之内。

例子二:脱口秀演员李商

李商老师是一位作家,也是研究笑话方法论的专家,去年他决定挑战一下自己,业余时间成为一个脱口秀演员。

为了演好脱口秀,他报名参加了猫头鹰俱乐部的开放麦,每天练习写段子。一般的脱口秀演员一年只能创作30分钟左右的段子,可是李商半年就写了60多分钟的段子,可以演专场了。最近,他专门训练自己写一句话笑话(one liner),这种段子难度很大,要在一句话里让矛盾、笑点集中爆发出来。比如他欣赏的一个段子:

医生对我说:我先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你得的这种病将以你的名字命名。

他原创的一个笑话是:

我最讨厌那些自来熟的人。你们也一定跟我一样吧,各位老铁。

例子三:小山日更100天

小山是好中文之友,于2020年10月16日参加了好中文日更100天计划,按时完成后,写了一篇总结小山-日更第101天-如何神采奕奕 日更一百天(总结)

刚一开始,他的文章写得很长,经常一件事分成两天写。我给他提了一条建议,我举了一位英国作家的例子,在一封信的最后此人写道:

可惜我时间不够了,否则会把信写得更短一些。

我跟他说,这叫「文减事增」,是一种写作的最高境界。当年欧阳修编写《新唐书》,就是用了比《旧唐书》更短的篇幅,容纳了比旧史更多的内容。

他听了我的建议,加上自己悟性和毅力,果然日更质量有了大幅度提高。

三、日更五原则(默认状态即写作;固定时段日更;每次写一件事;学会精准表达;不要规定字数)

如何做好日更,这里有五条原则,虽非放诸四海而皆准,但实践证明,在不少人身上是有效的。

原则一:默认状态即写作

《读库》的总编老六说过一个多看书的秘诀:

每当你想拿起手机的时候,
就把它换成一本书。

默认写作与之相类似:

每当你打开电子设备的时候,
就把默认界面设置成写作界面。

拿我来说,我把默认的软件定为一款笔记软件,手机也是这样,每次打开电子设备,我的默认状态就是输出。

当然你也可以不用任何电子设备,用笔和纸写作,那样更好。

  1. 用笔和纸写作回归了写作最纯粹、最原始的状态。面对一张白纸,就面对无数的可能性,可以写最美的诗篇,可以画最美的图画。天马行空,任你遨游,无拘无束,无限可能。
  2. 用笔和纸可以排除一切干扰,摆脱电子设备带来的奴役,很简单,纸不连接Wi-Fi信号,笔不能搜到5G基站,一旦摆上纸和笔,你就进入聚焦模式,不再受外界力量的干扰。
  3. 用笔写作可以摆脱完美主义的困扰。写作最大的困扰事一遍写一遍去修改和润色,这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会强化自我批判心理,影响写作的进程。而对写作而言,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就像托马斯曼在《沉重的时刻》中所写的:「只要完成了,它就是完美的。」这个世界诺贝尔奖尽管有时也会颁发给一些烂作品,但是要记住,没有人会向存在于头脑中的作品去颁发任何文学奖的,你必须先写出来,才能再谈其他。用纸和笔可以帮助你把头脑中所想的变成文字。看着自己潦草的字迹,提醒你自己是不完美的,不但书法不完美,写作的内容也同样不完美。这种心理暗示,使你成为一个更为谦卑的写作者,从而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你自己写作内容和写作风格。
  4. 用笔写作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给文章一个精修细改的机会。因为纸上的文字迟早要电子化,打字的过程就是修改的过程。此时你已经从一个想象力丰富的创作者变成一个冷静的旁观者,能够放手去修改,毫不留情,止于至善。
  5. 用纸和笔写作还有隐性的益处,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容易让人产生心流,从而可以更好地进入状态。

所以,如果你写作的缺省状态是一张纸、一支笔,简直太好不过了。我个人更喜欢铅笔。铅笔的字迹保持不了很久,容易磨损漫漶,更让人明白「没有什么是永垂不朽」,从而像卫西谛那样,「做一个人生谦卑的学徒」。

原则二:固定时段日更

每天固定一个时段写作是确保日更顺利完成的关键。这个时间段由你决定,可以早晨起来更 ,可以中午休息更,可以晚上睡前更,也可以随时随地更。按你自己的节奏,找到自己最舒服的时刻。

村上春树就是用这种方式写作的:

……我规定自己一天写出十页稿纸,每页四百字。用我的苹果电脑来说,大概是两屏半的文字,不过还是按照从前的习惯,以四百字一页计算。即使心里还想继续写下去,也照样在十页左右打住;哪怕觉得今天提不起劲儿来,也要鼓足精神写满十页……

原则三:每篇只写一件事

老舍在交流写作经验的时候,说过一个写作秘诀:每次只写一件事。

有的人喜欢在一篇文章中拉拉杂杂,同时写好几件事,对于文章高手来说,这不是什么问题,但对于普通写作者来说,这样做文章容易变得散乱、庞杂,让读者找不到重点,在如今这个碎片阅读的时代,显然是对读者的不友好,甚至冒犯。

所以,记住,一文只写一人、只写一事、只讲一个道理。

原则四:学会精准表达

精准表达在任何时代都是一种稀缺的能力,一旦拥有,受益无穷。

关于精准表达,我想起古希腊人对于「人」的定义。曾经有一个哲学家把人定义为「无毛直立的受造物」,这个定义得到广泛认同,直到有一天,有人带来一只拔了毛的鸡。

在唯物主义的经典著作中,把人定义为「会制造工具的动物」,「制造工具」可以算得上精准表达了。因为大猩猩也会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所以不能用「使用工具」作为划分依据,海豚也会使用简单的语言,所以也不能用「使用语言」作为本质特征。相反,「制造工具」确实是一个门槛,把除人类之外的灵长类都关在了大门以外。

说起精准表达,我想起几个例子。一个是我的朋友夕总,她总结女性如何穿着时说:

要想穿得既性感又优雅,记住:每一次事业线和大腿只能露一样。

当metoo运动兴起的时候,推特网友Roy告诉男性如何才能避免性骚扰的指控:

在吻一个姑娘之前,不要摸她。

自从创办了好中文写作营之后,经常有人问:「能不能用一句话说明怎样才能写出好中文?」,我的回答是:

一年只用三个感叹号。

这些言简意赅的表达,分析起来都大有深意:

  • 如果一个女人既穿了深V领的上衣,又穿了热裤,性感固然性感,但穿着未免跟从事某种古老的职业的人有点类似。
  • 如果一个姑娘允许男人吻她,那么有一些身体接触应该不算性骚扰。
  • 如果一个人能够很节制地感叹号,一年不超过三个,那么他一定能想出更精准的语言表达自己,而不是靠惊叹号来虚张声势。

原则五:不要规定字数

很多人日更的时候总被字数所困扰,有人规定自己每天必须写满1000字,甚至当成日更的标配,其实大可不必。千字文是纸媒鼎盛时期对于专栏的要求,当年,报纸都开设有专栏版,一张4开小报一个版能容纳4000字,往往开有四个专栏, 因此,编辑要求每个专栏800–1000字,专栏作者们把这些文字结集出版,使得千字文成为了一种流行的文体。其实,古今中外好的文章很少有正好一千字的。

一些千古传诵的名篇只有寥寥百字,苏东坡《记承天寺夜游》,正文只有84字;白居易《荔枝图序》,只有129字。

再看一些西方散文大家,蒙田、乔治·奥威尔等人写的文章几乎都超过一千字,甚至动辄四五千字。这是因为非用这么多字,无法充分表达自己。

只要能够把心里的话说清楚,万言不算多,百字不算少,所以,千万要打消对字数的执念,日更就是胜利,字数反在其次。

四、日更的主题

日更写什么?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在有的人看来,日更可以不必设定主题,把每天经历的事情、阅读的书影、各样思考记录下来,就是很好的日更题材。

但是在另一些人看来,人都趋向于惰性,再加上每天的事务繁杂,一想到找不到当天的主题,就不想写了。

如果你有这样的困惑,不必烦恼,下面是一些日更懒人包。

第一种懒人包:332个日更主题

这些主题专注于挖掘个人的人生经历和生命体验,主题比较宽泛,例如「文字的力量」、「背叛的心碎」等。

第二种懒人包是专门设计的写作训练,例如:美国旧金山写作社642件可写的事 (豆瓣),这本书的特点是写作题目设计得很具体,有的巧妙(例如:假设你是一个私家侦探,受一位敏感女性的委托跟踪他出轨的丈夫,你怎样才能给她写一份得体的报告),有的尖锐(例如描写你第一次性经验),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性联系。这本书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它实际上是一本笔记本,里面有大量留白,可以把日更的内容直接写在上面。

第三种懒人包是Playwriting: A Practical Guide: Greig, Noël: 9780415310444: Amazon.com: Books,这是Noël Greig在世界各地多年从事戏剧教育工作的训练精华,它从热身训练开始,从主题、性格、找到故事、地点、个体的声音等方面,全方位地训练写作新手,虽然针对的是剧作,对于一般写作也大有裨益。

当然,如果你想寻找日更主题,还有其他途径,比如在网上搜索写作主题或者写作动机,就会搜出许多网页。你也可以买一本读库《日课》,根据它所选的内容,进行联想写作。甚至一本普普通通的台历,也能给你每日所需的写作灵感。

五、情人节行动

2021年第一个100天日更从2月14日情人节开始,如果你愿意参加,可以免费报名。

如果你这次没有时间,也可以考虑参加本年度5.20,或者9.10的100天日更计划,日子很长,总有一天,文字会找到你。

日更者,日耕也。牛年已至,让我们迎着春光出发。

Loading

3 Responses to “日更的力量”

  1. 对于一些在一天完成吃不了的事情,恐怕不适合日更吧。同时对那些不允许出现质量下降的更新尤其是不合适的。

  2. wangpei says:

    欢迎参加,加我微信吧 wangpei1215

  3. 一介大叔 says:

    留言就算报名么?在自己博客试试。几年前的愿望就是日更,后来倒也不是没内容,好像乏动力……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