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面向市场写作

如果不是几位朋友的帮助,我的编剧故事营第四期的招生文案不知会拖多久。

编剧故事营新一期的策划由来已久,但因为受到疫情的影响,迟迟没有行动。我也曾想干脆改成网课,但是去年第三期有一段也这么做过,结果效果很差。在家里讲课,而且是视频课,对于我来说形同儿戏。因为我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只有特定的场合、安全的环境下,才能用激情来弥补口才的缺陷。一旦在狭小的斗室之内,面对空无一人的观众,我是一点感觉都没有。总之,第三期让我搞砸了,至少线上课是如此。

所以,第四期我必须克服自己的不舒适,适应环境和形势,而不是让环境去适应我。

正在徘徊之际,是黄浦江边刘淼的一句话惊醒了我:

既然做编剧营就要做线下课,因为这是你的品牌啊。

刘淼如是说,也许他说的原话并不是如此,但基本意思大差不差。

于是,我回去继续写招生文案,正在踌躇之际,我收到了海波兄写的一本教程《面向市场的写作》。

这份教材以他自己推广markdown.app软件的亲身经历为案例,分析了面向市场写作与面向自己写作的不同。面向自己,可以不考虑受众,不在乎排版,用不用图片也看自己的心情。但是,如果是一个推向市场的产品,就要改变思维方式。要设身处地为用户着想。

在看了我的文案后,他提出了四方面的意见:

第一,不要用第二人称,虽然听上去好想挺平易近人的,实际上读者还是可以感觉到明显的广告和教导的气息。

第二,虽然我经常讲知识的诅咒,其实我自己经常陷入知识的诅咒,比如写的文案,一开始,就给故事下了一个定义

故事就是发现生活的真相。

如果讲义里这么写肯定没问题,但作为给潜在目标客户看的文案,这么写就令人费解了。因此,海波给我改成了–

好的故事,成就更好的我们。

云开月朗,水落石出,不需要专业知识也能看得懂。

第三,虽然是在推销自己的课程,但依然不要看上去像广告。一些夸大的词句,总会让人有些不舒服。例如,我说自己是「互联网第一代著名写手」,虽然这接近于事实,但没经历过那个年代的读者看了只会觉得这是在吹牛。所以,海波给我改成了「比较著名的写手」。

第四,最重要的问题其实是结构。我原先的结构重点以自我为中心,努力用排比句说自己的课多好,但是读者关心的可能是更重要的信息:我究竟需不需要报这样一门课。价格对于我来说很重要,对于读者来说其实不重要。如果愿意学的人根本不在乎那仨瓜俩枣,对于不愿意学的人来说,再便宜也不能吸引他。只要我自己心里定价合理就可以了。今年经济下滑,学费就要定低一点,与大家共度时艰,目的是让大家看出这个课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赚钱,还要有道义和情怀在。所以,价格完全可以放到附件里。

海波兄不但提出修改意见,还在百忙之中,给我改了一些文字,这其中的情谊,我只有默默记在心里。

附上我的原稿和海波兄的修订稿比较,绿色显示的是修订稿。

Replace draft 1 with draft 2 · gccamp/writing-towards-markets@70226c4

一切都不言自明,面向市场的写作就是这样练成的。

公众号的排版是另一朋友指导的,这需要另写一篇了。

Loading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