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20 13:38:15
昨天,冒着霏霏细雨从余杭坐高铁到上海虹桥,然后坐地铁十号线到交通大学站,5号口出来,走法华镇路,到上海影城。
距离13:30电影开场还早,就在影城的星巴克找了个座位,读带去的一本《比利怀尔德对话录》,看到怀尔德关于《热情似火》的制作,主人公男扮女装,这个过程不必展示。所以,前一场戏是主人公模仿女子的声音打电话,接着就是两个人穿着女装,踩着高跟鞋,提着乐器,笨拙地走在列车车厢旁。空切,天衣无缝。
怀尔德说,他不会去写《等待戈多》这种深刻的东西,他是面向大众的,但是他努力让大众的品位提高一点。
观众看完自己的电影,如果还能在咖啡馆、小酒吧谈论这部电影15分钟,这就是成功了。
下午1:15进场,被广告的“淘票票”恶心到,腻烦,重复,代表了当代阿里系的口味。这种垃圾不扫除,中国文化没希望。
终于在大银幕上看到了《热情似火》,整个观影过程,去了两次厕所,但是情感随着起起落落,全程皆嗨的体验。隔座坐着一位不认识的女士,但我觉得我们看电影时,情绪是互动的。不仅如此,全场都是互动的。当最后富翁说出那句:
Nobody is perfect.
全场嗨到爆,响起由衷的热烈的掌声。
虽然《热情似火》我看过十多遍,剧本也读过这次在大屏幕上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