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July, 2017

拼刺刀与纸质词典

Wednesday, July 5th, 2017

说起拼刺刀,不少人都感觉这是上个世纪的战法,只有在抗日神剧中才能看到。2008年,奥巴马在总统辩论的时候,也说过,拼刺刀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现在有天空中的致命武器,叫战机,水底下的攻击武器,叫潜艇。因此,从2010年开始,美军也取消了拼刺刀的科目训练。

但是最近一条新闻却很耐人寻味。

2017年7月1日,英国特种空勤团(SAS)小队在摩苏尔遇伏,遭50名伊斯兰国(ISIS)成员包围。在子弹即将耗尽的情况下,英国特种兵端起刺刀,如发疯的武士般向ISIS成员发动冲锋,杀得对方丢盔弃甲,落荒而逃,在成功击毙32名ISIS成员后,SAS小队全身而退。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2004年在伊拉克,2012年在阿富汗,英军在弹尽时都发起过刺刀冲锋,都是大胜,阿富汗那次还冲过80多米没有掩护的开阔地带。

我在看这条新闻的时候,查了“刺刀”的英文:bayonet,我查的是我家里最厚重的一本词典《牛津英语大词典》(简编本)(Shorter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我家的《牛津英语大词典》(简编本)
我家的《牛津英语大词典》(简编本)

这本词典的规格如下:

出版社: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第1版 (2006年4月1日)
精装: 3750页
开本: 16开
商品尺寸: 28.4 x 22.4 x 10 cm
商品重量: 4.2 Kg

足足有八斤多重,比我大学军训的时候,用过的号称七斤半的枪还重。

在一个电子词典满天飞的时代,纸质词典的缺点是再明显不过了。

它查起来非常慢,内容也不全。由于是简编本,它不但缩编了很多词语,而且忍痛割爱舍弃了20卷本《牛津大词典》的精华:历史例句。

通过简编本,根本无法欣赏到这个让人会心一笑的句子:

The soldier was about to plunge his bayonet into the breast of the unfortunate Frenchman.

那么保持纸质版还有什么好处呢?当然,有的。

在bayonet同一页上,我的目光不禁往下浏览,我看到了bazaar 这个词语,同时知道了,它的来历是波斯语,原意是市场。

在相对的一页上,我看到了 bayes theorum,贝叶斯定理,通过简单的定义,我知道了贝叶斯,是一个英国属学家。贝叶斯定理大致是怎么回事。虽然我没有明白,但是我可以顺着这个线索继续在网上查维基百科,搜寻其他资源。

纸质词典的特点就是有这种相遇感,可以让人在漫不经心中学到新的知识。当然,由于找寻的过程不容易,这个单词还更容易记住。所有这些优点加起来,可能也无法挽回纸质词典的辉煌。

纸质词典在这个时代,越来越像是步枪上的刺刀,它肯定干不过飞机大炮,但是你不能不说,它代表了人类的勇气和信心。

克劳塞维茨曾经说过:物质原因和结果不过是刀柄,精神的原因和结果才是真正锋利的刀刃。

同样的道理也可以适用于学习,我们获得知识,靠的不仅仅是便利,而是这种探索的乐趣与勇气。最终是精神战胜物质,纸质战胜电子,植物战胜硅基,也未可知。

电子带来了方便,但并没有让中国人的英语水平提高多少。当年,朱生豪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独立翻译完了莎翁全集的大部分作品,而现在拥有武装到牙齿的电子设备,我们的翻译界却闹出了一个又一个笑话,从把蒋介石翻译成常凯申,到把孙逸仙大学翻译成双鸭山大学。这暴露出,我们现在的学习英语学习方法出现了偏差。

而回到纸质词典,也许是一个回归英语学习正途的好办法。

我的朋友淑貞老师告诉我:

日本电影 《编舟记》中提到电子词典与纸质词典的差异,男主说,电子的没有这种“出会い”,也就是所谓的“遇见”。看电子书犹如在黑暗中只有一束光,刚好够照亮你,身边有什么完全无法得知。

电影《编舟记》讲述了一个忘我编纸质词典的故事
电影《编舟记》讲述了一个忘我编纸质词典的故事

拿一本书,旁边放一本纸质词典,就这样天天查,天天练,比心猿意马地一会打开电脑弄弄这,看看那,要高效得多。借用淑貞老师的比喻:电子书,好像在黑暗的房间里打开了一个手电,只能发出有限的一束光;而纸质书,则好比点亮了一盏水晶灯,把满屋子都照亮了。

由此可见–

快,就是慢。

落后,就是先进。

巧办法,不过是旁门左道的歪点子。

笨办法,恰恰是名门正派的好办法。

Loading

为什么书价房价再贵,也要买纸质书?

Monday, July 3rd, 2017

人生快意事之一,乃是在追求知识和美德的路上,有良友相伴。这话听上去是柏拉图说的,实际上是我的感悟。也许古希腊贤者们也说过,跟我的想法撞车。

晚上小睡了20分钟,打开手机,看到朋友师北宸的微信,问我:

我记得好几年前你写过一篇文章,大意是买一本纸质书是30块,按照当时杭州的房价,存纸质书的成本都得60块,你还能找到那篇文章吗?

我当然说过,并且毫不费力地在自己的博客白板报(baibanbao.org)中搜到了这篇博文Kindle之火焰 « 白板报。顺便说一句,尽管有很多博客建站方案,可以在Github或者是bitcron上建博客,我依然保留着一个wordpress独立搭建的博客,并且为此每年支付很高的空间费。不为别的,就是为了检索方便。写了十几年博客,这已经成了我的对外公开的文章库,用的最多的人,当然是我自己。无数次,在没有灵感,面临催告,或者课件枯竭的时候,我求助于自己的博客。毕竟,自己抄自己,不算剽窃吧。

很快,我知道了北宸兄问我的目的。原来他搭乘飞机的过程中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我为什么抛弃Kindle,重新回归纸质书?

按照北宸的观点,尽管以前,他也是一个狂热的Kindle的支持者,现在也越来越倾向于看纸书。原因是:

虽然可以在知道关键词的时候「精准检索」,但是没办法在脑子里对某个片段有模糊印象的时候,快速「模糊翻阅」到自己想找到的内容片段。

没办法像纸质书一样,可以在书页空白处写写划划,让自己在读到某一段内容的时候,将自己的思维碎片与作者的思绪「即时」碰撞与交汇。

之前也有跟很多用过Kindle的人跟我说过这个问题,他们放弃Kindle的原因是:看电子书,记不住。

对于这一点,我感触太深了。面对电子书,如果是在电脑上打开,还算凑合,尤其是PDF图书,可以快速预览,拖动,加上电脑的处理速度快,屏幕大(我都是用双屏幕显示),在没有纸质书的情况下,可以急学先用起来。但是一旦在手机或者是Kindle这种电子设备上,不管是不是e-ink,都显得捉襟见肘。关键是有在锦州监狱防风的感觉。抬头一小片天,四处都是高墙,你看不到大的画面,看不到总纲概览,无法快速拖动,无法自由翻页,关键是看了就忘,无法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人类辉煌的文明史,书是最伟大的发明。尤其是纸质书,把人类一下子从蒙昧状体啊,拉到文明时代。

纸质书,不需要能源。最重要的是,可以自由翻页,模糊查询,非线性阅读。我看书,往往不会从第一页看起,而是随便翻翻,看到有意思的内容,就扎下去往后看。看着看着,再往前翻一段,继续往后看。如果一本书的内容顺序是abcde的话,那么我看书的顺序可能是: d,c,b,a,e,这种阅读的便利性要拜纸质书所赐。

而在电子书上,我无法这样阅读。我甚至无法随便翻页。Kindle上没有页的概念,只有location,那是一长串对人类没有意义的数字。没有人类拿过一本Kindle版图书之后,立即输入go to location 23568,然后往后读。有病啊!

正因为Kindle这种反人类的性质,它不能给我们带来随便翻翻的快乐,也无法帮我们快速掌握一本书的内容。

我以前算账,只算了房价,没有算比水泥盒子更贵重的东西:时间。如果我们掌握一本纸质书用8个小时的话,看电子书至少要多花三倍的时间,而且看了还容易忘。那么人一生的岁数,按照《圣经》上给的标准是70岁,掐头去尾再减去荷尔蒙肆虐期,能读书的岁月,也就30年,如果一个人看电子书,虽然他节约了一点买书和买房的费用,但是一生,只过了别人三分之一的容量。这简直太可怕了。

我宁可用纸质书把家里填得满满的,书架里、地面上、婴儿床上都堆满书,我宁可每年把别人用来买电子玩意的钱,投入到逛实体书店和网络书店上,也不愿意让自己的生命打折。另外,我还多说一点,我买书有一个习惯,只要是看到就马上买,绝不考虑是不是打折。因为跟书的缘分,与跟人的缘分是一样的,错过一次,可能就错过一生。

纸质书因为有物理性质,比冰冷无形的电子书,多了更多的质感。我这两天,找出我买的一本英文版新译本的《安娜卡列尼娜》,这本书的毛边装帧,它厚实的纸质,它拿在手上的分量感,带给我一种莫名的愉悦。这跟摄影爱好者,手拿一台徕卡m系列胶片相机的感觉是类似的。这些物理性,是帮助我们记忆的。手指接触的地方,铅笔划过的地方,都会留下,个人的痕迹,这就是生命的痕迹。

我以前心疼书,不忍心在上面划线写字,现在我问自己:

你买书的目的,是为了传给子孙呢,还是自己看呢?

子孙喜欢看什么书,我怎么知道?还是留给自己看的。既然如此,那么就把这些书当成一次性的消费品,让它们伴随我,度过读书的黄金岁月,让我的生命的价值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吧。

Loading

做诗人还是做数学家?

Monday, July 3rd, 2017

如果你的孩子哭着喊着要做一个诗人,怎么办?答案是:别拦着,让他去。如果他有才华,迟早会找到自己的职业呼召(calling),而对于诗的爱,会默默藏在心里,滋养这个职业。

今天要说的这个美籍韩裔青年June Huh,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June Huh
June Huh

June Huh目前是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的数学系的长期研究员,他被认为是四年一届的数学界最高荣誉菲尔茨奖(Fields)的希望之星。

June在加州出生,但是2岁时就随父母回到韩国。他的数学成绩并不好,一直梦想做一个诗人,他写了一些诗歌和中篇小说,但是都没有发表。2002年,他考上了首尔国立大学,知道写诗无法养活自己,他决定做一名科技记者,于是选修了天文学和物理学。

在大学的最后一年,菲尔茨奖(Fields)的获得者、日本数学家广中平佑到首尔大学讲学,June想去采访他,顺便赚点稿费。听了广中关于奇点数学的演讲后,他似懂非懂,但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报了广中的数学课。这门课没几个人能听懂,June也听不太懂,但是坚持了下来。每天还跟老师拉近乎,一起吃午饭。

当老师谈起数学理论的时候,他“假装”知道,并且与之谈笑风生。广中就把自己的平生所学,都传给了他。

所谓奇点,就是微积分遇到的难题,但是通过加入新参数,可以将其化解成一个一般的微积分问题。

June属于偶然成才。广中平佑还饰有点私心的。他已经快80岁了,还有一个关于奇点点重大数学猜想没有证实,希望能找到衣钵传人,替自己完成一生的志愿。

在他推荐下,June同学进入了伊利诺伊大学读数学。

谁也没想到,这一去让他最终证明了数学皇冠上的一颗宝石:罗塔猜测 (Rota conjecture.)。

我们先来看一个普通的三角形。

一个三角形
一个三角形

很简单,有顶点,有边,这个谁都能看懂,是吧?

这个数学猜想,可以理解为给多边形的每个点涂上颜色,但是同一条边上的两个点,必须是不同的颜色。

给三角形顶点涂色
给三角形顶点涂色

换句话说,可以这么描述。

  1. 一共有q种色彩,需要涂到多边形的顶点。
  2. 同一条边上的两个顶点,必须涂上不同的颜色。

问题是: 那么一共有多少种色彩组合。

这是一个中学生也能回答的问题。

1. 对于顶点,一共有q种颜色可选,因为它是第一个点,你爱涂什么颜色,就涂什么颜色。
2. 对于底边一侧的顶点,则只有q–1种选择了,理由很简单:它不能跟顶点同色,所以选择上就比q少了1项。
3. 对于剩下的一个顶点来说,只有q–2个选择了,因为它不能与另外的点同色。

这样所有的颜色排列,一共有:

q x (q – 1) x (q – 2) = q3 – 3q2 + 2q.

这么多种。

这个等式叫做 chromatic polynomial(着色多项式)。它有很多有趣的特点。

取这个多项式的系数:1, –3 和 2

取其绝对值,就是: 1, 3, 2

它们有两个特点。

  1. 是单峰(unimodal),也就是说,只有一个顶点(在这里是3),在顶点之前,数值都是上升的(在这里是1),过了顶点都是下降的(在这里是2)。
  2. 是对数凹(log-concave)。意思是,相邻的三个数,前后两者的乘积(在这里是1×5=5)小于中间这个数的平方(32=9)。我们对比以下,如果是数列(2,3,5)则不是对数凹,因为(2×5=10 大于中间数的平方 32=9)

你可以想象一个有无数条边的图形,有很多的顶点,很多的边,以不同方式相连。

每个图形都有一个不同的着色多项式。

在这么个图形中,数学家猜想,这些着色多项式的系数,都符合上面说过的两个特性:

  1. 单峰。
  2. 对数凹。

这叫做Read’s conjecture.(里德猜测)

June证明了这个猜测。他用的是奇点理论,之前从未有过数学家从这个角度去思考里德猜测。

之后他才知道,原来里德猜测只是罗塔猜测的一个特例。

罗塔猜测更抽象。

June的贡献,就是跟同伴一起,证明了罗塔猜测,并把结果公布在互联网上。

June取得这样的成就,固然与自己的天分有关,也与他的恩师广中平佑深厚的人文修养和他自己的诗文训练,有很大的关系。

广中平佑曾在台湾大学发表过一篇《数学中的创造性》的演讲。

他认为数学的思考方式在未来很重要,要想加强数学思维,必须学会理解隐晦 (ambiguity)。

人生也罢,大自然也罢,处处存在隐晦。

广中平佑把隐晦分成了六种:一、杂音 二、不详 三、繁杂 四、不可测 五、冲突 六、抱卵 七、方便

每一项都比较有趣,发人深省。

杂音,就是能够提出通讯中的噪音和误差。

不详则是学习处理资料不全,或假设不足的问题,比如估算出一个水塘的容积。

繁杂是用分形理论,对付复杂性。

不可测就是承认上帝掷骰子。

冲突很有意思,就是要找到分歧点。

分歧点类似高速公路上的下匝道,错过之后,就不能倒车了。

抱卵是句日语词,指的是思维孕育的过程。他进一步解释:

我现在还不太能描述这个孕育过程,不过,似乎有这样一种说法,在一个人坚定信念形成之前,都会有一段完全茫然困顿或是心不在焉的阶段。 好像传说中一些宗教里受苦受难的先知,都有过一段全然困惑无知的状态。 打个比喻,好像洗相片,一定要在暗房里才洗的出好照片。 人们往往在一段空白无知的时期之后,而不是在刻意思索又思索之后,忽然间,豁然开朗,真相大白,复杂的东西条理分明的整个呈现眼前。 就好像前面引述的莫札特的话那样,这是一种很难了解的过程,可能和人类思考活动的不逻辑性有关,似乎人类的思考过程不是合乎逻辑的一步一步推向结论,而是有时候需要先观看全体,而在逐渐擦掉你不想要的部分,最后留下来的刚好是假设与结论间的明确关系。 似乎一定要有这么一个心不在焉的、一片空白的无知状态,才会弄清楚一些东西。 如果你有这种心不在焉的经验,也许你会有成为科学家的可能。

最后,方便是指,就是不能为了分类的方便,无视事物的复杂性。

June深受恩师影响,才从接受隐晦开始,找出了一条光明的正途,沿着一条几乎没有人攀登的录像,爬上了数学的高峰。

广中与June
广中与June

2018年Fields奖,可能会颁发给June,如果没有,2022年,他也是这个奖的有力争夺者。Fields奖四年颁发一次,与男足世界杯同年。

我们期待神奇小子,June再创神奇吧。

这件事对于我们的启迪:

  1. 创新就是旧加新,A加B
  2. 听不懂没关系,基础不够也没关系,只要消化能听懂的部分,后面的可以慢慢地补,会都豁然开朗。
  3. 数学和诗歌都需要天分,但是两者并不是互相矛盾不可融通的。
  4. 一个优秀的数学家,也是能够横跨文理二科的。广中平佑酷爱俳句,有一次用日本俳句诗人小林一茶(Kobayashi Issa)为笔名投稿。其结果是,在复变函数论中多了一个一茶定理(Issa’s Theorem)。

顺便说一句,小林一茶的俳句充满烟火气,他写过“大雪后,小便洞真直”,以及“拔萝卜的农夫,挥着萝卜指路。”

所以,本文标题的答案已经显明了。做诗人,做数学家,都需要创造性的头脑,而两者很可能是同一种东西。

Loading

好中文的样子第21课:剧本初步

Sunday, July 2nd, 2017

今天的课能给大家带来一千万,为什么是一千万?

因为据说有的热门电视剧的编剧,可以拿到这么高的稿酬。但是,有擅长砸场子的群友肯定会问:“等等?你教我们赚1000万。你赚的1000万在哪儿?”

来人呐!叉出去。

听我来给你讲,为什么你不需要这一千万。

我们今天要谈的一种文体叫做“剧本”,英文叫Play,它涵盖了传统的戏剧剧本stage play,以及电影和电视剧剧本。我们今天主要讲的是传统意义上的戏剧剧本。

一个从没有给人看过牙的人,写一本关于牙医的术,恐怕是不能让人信服的。好在,我在剧本这个行业,还涉猎过一些。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

剧本,是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

在谈剧本之前,我们先要了解三个基本事实。

第一、98%的剧本写出来,都不会被排演和制作。

第二、排演和制作出的剧本,70%都不赚钱。

第三、绝大多数编剧(依我看不低于95%吧),都不能把编剧当成唯一的收入来源。要么是把编剧作为爱好,要么有第二职业可以养家糊口。

所以,从生计考虑,绝不是鼓励大家去做专职编剧。

那么为什么要写剧本?有这样一个故事。

在古希腊的时候,有一天,宙斯的神像被毁坏和亵渎。人们很震惊,生怕神降下灾祸。过了几天,又一座神像被毁。

人们发誓要抓到这个罪大恶极的渎神者,经过日夜守候,终于抓到了。

大家问:“你丫知道这么做的后果吗?”

那人说:“知道啊,判死刑呗。”

“那你为什么还要这么做?”

那人笑笑说:“我是一个小人物,nobody,没人知道我是谁。但是从今以后,大家都会记得我的名字,难道这不值得我去冒险吗?”

停顿了一下,他又说:“你们要记住,与获得的不朽相比,死亡是极小的代价。”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了解到,对重要性的渴望是人的基本需求。对于作家、编剧、甚至普通人来说,他们要通过释放自己的创造力,告诉世人自己有多重要。

每一个人都需要被人重视,需要引人注目,需要被人记得,当一个人认为自己对谁都不再重要之后,他最可能的选择是自杀。一个剧本在商业上能否成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为自己的创造力找到了一种人畜无害无害的表达方式。

剧本,自古以来,就是面向公众写作的。

剧本,无论是在国家剧院上演,还是在公司年会上演,还是在乡村舞台上演,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公共性。一个人的创作可能是在镜子前自嗨,或者是,两个人在卧室里秘戏,那可能很有趣,但不是戏剧,也不是剧本。

那么作为剧本来说,需要三个元素才能到达观众:

  1. 一个表演的地方,无论是剧院,礼堂,教室,露天,还是地铁口。要有空间展示。
  2. 观众。要有人看。
  3. 演员。要有人演。

这三个性质,决定了剧本与小说、诗歌、散文等文体等不同。如果心里没有装着剧场、观众、演员,那么写的很可能就不算剧本。剧本的语言必须适合大声地唱或念出来,或者用形体表现表演出来。

我们为什么需要剧本?

我们之所以需要剧本,是因为,我们在生活中刻意回避了一些东西。

我想回避最多的东西叫:冲突。

一般来说,我们在生活中不愿意跟别人起冲突。我们总是刻意回避生活中可能的冲突,忍一时风平浪静,能忘就忘,能和就和,能捣浆糊就捣浆糊。

但是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住着一个真实的自我。这个真我渴望能够直面这些冲突。这个真我希望抹掉脸上的假笑,大喊一声F打头的英文单词及其汉语对应词。

剧本不是什么新东西,人们创作,演出,欣赏它已经2000多年了。剧本之所以有这么巨大的魅力,原因就是直面了冲突,以及冲突背后的:紧张感。英文叫tension.

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去游泳池游完泳,在走到更衣室门口,看到一边写着蓝色的大字“男”,一边写着红色的大字“女”,很难不产生这样的念头:我为什么不能走到红字那边去……

这就是他的tension.当然,如果他真的走进去,那么他会在他的肖申克监狱里面对“三姐妹”,那就是另外一种tension了。

有一位叫做杜兰特的大学者写过多卷本的《世界文明史》,他最后把精华写了一本小册子叫做《历史的课程(也可翻译成:历史的教训)》他说:

一个荷尔蒙勃发的年轻人,会纳闷为什么自己不能尽情放纵情欲。如果他不顾风俗、道德和法律,真的这么做了,他可能在成熟到明白下列道理前,就已毁灭了自己。这道理就是:性是一条流火的河,必须被岸和上百种力量所束缚与冷却,否则会给群体和个人带来混乱。

这就是原因。我们不能真的去用行为试探这些tension。所以,我们大家都是幸存者。我们逃过了混乱和自我毁灭,至少目前逃过了。但是在我们的心里,还存在着对于紧张感的怕和爱。

戏剧的核心,就是直面tension,释放我们内心的紧张感。

下面我们将结合一出戏,说一说剧本。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剧本是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之一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俄狄浦斯王》。

在讲俄狄浦斯王之前,我要说说,我对古希腊人名翻译的态度。除了那些大家耳熟能详、约定俗称的名字之外,我反对用汉字来翻译古希腊人名。因为太难分辨,太难记住。

所以,在我家的古希腊作品藏书上,我都是标上其拉丁字母拼写的名字。所以,除了俄狄浦斯、特拜城和阿波罗之外,对于地名和人名我都用拉丁拼写。

俄狄浦斯是特拜城的国王Laius和Jocasta的儿子。太阳神阿波罗作出过预言,国王Laius和Jocasta会生一个儿子,这个儿子会杀掉自己的父亲,娶自己的母亲。为了避免这个灾难,俄狄浦斯一出生,就被交给了一个牧羊人,让他扔到山里,任其死掉。

牧羊人于心不忍,就把这孩子送给了一个朋友,让他带走。俄狄浦斯被带到了一个叫做Corinth的城,在那里被这个城的国王Polybus收养为儿子。

俄狄浦斯听说了阿波罗的预言,非常害怕。他逃离Corinth城和自己的父亲Polybus。

后来,他到达了特拜城。

此时,特拜城的国王Laius被一个陌生的旅行者给杀死,城市陷入一片混乱,一个叫斯芬克斯的怪兽,统治了这个城市。斯芬克斯喜欢出一个谜语,答不上来的都被它吃掉。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了。俄狄浦斯答出了这个谜语,斯芬克斯自己死了。

俄狄浦斯当上了过往,并顺理成章娶了特拜城的王后Jocasta。并和她生了四个孩子。

就这样幸福快乐地过了15个春秋。

剧终。

如果此刻剧终,那将是多么和谐美满的“希腊梦”。

然而大家都不答应。因为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住着一个东西叫tension.我们的生活已然平淡无奇,没有波澜,也不敢冲出牢笼。我们不希望在舞台上看到生活的复制品。我们需要看到紧张,看到冲突,看到爆炸,看到天梯,看到一切生活中难以看到的东西。

古希腊人跟我们一样。

十五年过去了,突然特拜城发生了严重的饥荒和灾害。虽说是多难兴邦,太多了也不好。王后的弟弟Creon,被派出去,求问阿波罗,如何才能拯救特拜。不久,Creon回到特拜,带来了如下的消息:

阿波罗神叫我们把藏在这里的污秽清除出去,别让它留下来,害得我们无从得救。

俄狄浦斯当然要问,这个污秽是谁?

Creon就说了,是杀害以前的国王Laius的凶手。

俄狄浦斯就重重诅咒了凶手。

我诅咒那没有被发现的凶手,不论他是单独行动,还是另有同谋,他这坏人定将过着悲惨不幸的生活。我发誓,假如他是我家里的人,我愿忍受我刚才加在别人身上的诅咒。

此时,俄狄浦斯还怀疑是Creon阴谋设计来还自己。盲人预言家Teiresias对俄狄浦斯说出了真相:

我告诉你,你犯了罪。你自己却不知道,你的罪在坟墓里起来反对你。

在与Jocasta的交谈中,俄狄浦斯才知道,原来15年前杀掉国王的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但他还心存侥幸,至少杀的不是自己亲爸爸。

这时候,Corinth城来了一个报信人,带来了一个消息,说国王Polybus死了。俄狄浦斯如释重负。这说明杀父娶母的预言不会应验在自己身上。俄狄浦斯成为人类历史上听到爸爸去世就高兴的两个人之一,另外一个是德云社的相声演员。

但是报信人说:Polybus不是你的亲爸爸

报信人之所以知道,因为他以前是一个牧羊人。他曾经抱过一个小孩,没舍得遗弃掉。那个小孩的脚踝上有记号。俄狄浦斯在希腊语里的意思就是“肿脚”。

俄狄浦斯又进一步问,这个孩子是谁遗弃的?这个时候Jocasta脸色大变。当时,正是她把自己的儿子交给了牧羊人。

Jocasta自杀,俄狄浦斯自瞎双目,为了不让自己看到自己乱伦的结果:四个孩子。

大家可能会问,一个上吊,一个自瞎,这么怎么演?在古典剧本中,这些都不是直接演的。因为所谓剧场,就是一间充满想象力的房间。剧本是调动人们想象力的媒介。

索福克勒斯是通过传令官,描述的这样的场景:

我们随即看见王后在里面吊着,脖子缠在那摆动的绳上。国王看见了,发出可怕的喊声,多么可怜!他随即解开那活套。等那不幸的人躺在地上时,我们就看见那可怕的景象:国王从她袍子上摘下两只她佩带着的金别针,举起来朝着自己的眼珠刺去,并且这样嚷道:“你们再也看不见我所受的灾难,我所造的罪恶了!你们看够了你们不应当看的人,不认识我想认识的人;你们从此黑暗无光!”

他这样悲叹的时候,屡次举起金别针朝着眼睛狠狠刺去;每刺一下,那血红的眼珠里流出的血便打湿了他的胡子,那血不是一滴滴地滴,而是许多黑的血点,雹子般一齐降下。这场祸事是两个人惹出来的,不只一人受难,而是夫妻共同受难。他们旧时代的幸福在从前倒是真正的幸福;但如今,悲哀,毁灭,死亡,耻辱和一切有名称的灾难都落到他们身上了。

瞎眼的俄狄浦斯被放逐。

剧本的结尾,歌队长唱出了这出戏的主题,也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忒拜本邦的居民啊,请看,这就是俄狄浦斯,他道破了那著名的谜语,成为最伟大的人;哪一位公民不曾带着羡慕的眼光注视他的好运?他现在却落到可怕的灾难的波浪中了!

因此,当我们等着瞧那最末的日子的时候,不要说一个凡人是幸福的,在他还没有跨过生命的界限,还没有得到痛苦的解脱之前。

是啊,在死之前,谁也不要说自己是幸福的。因为命运的幽深,你看不透。然而,作为人类来说,明明看不见的东西,偏偏要去窥探。这就是剧本存在的价值。

《俄狄浦斯王》被称为悲剧。戏剧一共有三种:悲剧,喜剧,历史剧。这也是莎士比亚最擅长的三种。

三种之中,最容易写和演的就是喜剧。

这也就是为什么小品(确切地说叫喜剧短剧),还有开心麻花等喜剧那么受欢迎的原因。因为把一群人放在一个剧场里,想逗笑他们很容易。稍微弄个口音,方言,大家就笑了。但大部分的笑是没有价值的。

今天给大家讲剧本,目的是让大家把“剧本”与“写成剧本体的东西”区分开来。剧本是解决人类的紧张感的,是带人深刻思考平常不思考的问题的的,是激发人想象力的,是面向公众的一种古老的艺术载体。

“写成剧本体的东西”可以是任何玩意,电视剧,网剧,口水话剧,粉词,艳曲,堂会戏,歌功颂德剧,等等等等。

我再重复一遍:

一、98%的剧本不会被制作;

二、70%制作出的剧本会赔钱;

三、95%以上的编剧需要有别的谋生手段。

但是,剧本能够:

一、让我们找到重要感;

二、直面生活的紧张感和冲突;

三、激发我们的想象力,让我们思考平常不容易去思考的人生问题。

有鉴于此,哪怕不赚钱,还是有人要看剧本,还是有人要演剧本,还是有人辛辛苦苦写剧本。这就是写剧本的意义,也是一切写作的意义。

你感觉能赚1000万吗?

也许你会说,去他的一千万。哪怕有1000万,我也不能保证自己幸福。因为:

在他还没有跨过生命的界限,还没有得到痛苦的解脱之前,不要说一个凡人是幸福的。

关于剧本的初步,我就先讲这么多。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