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新年在读诗中度过

著名话剧演员李钺朗诵闻一多《李白之死》

新年,无论是元旦还是春节,都只是人为的时间划分,只具有社会文化和心理意义。自然的时间是连绵不断,无始无终的。任何一点都可以看成是一个旧的终点或者新的起点,不一定非要等到1月1日。但是人嘛,总是要人为地造一些意义出来,所以这一天,很多新志向被立下,很多旧习惯被发誓弃绝。尽管到了1月22日,旧习惯会被请回来,新志向会被请出去,一切都恢复到从前的模样。为什么是22日,因为据说培养一个好习惯,或者真正戒掉一个坏习惯,需要坚持21天。

杭州师范大学黄岳杰老师朗诵郑愁予《错误》和李白《将进酒》

从2011年开始,我们杭州一些热爱诗歌的朋友,每年的元旦都在杭州组织一次诗歌朗诵会,并一直坚持了6年。今年是第七个年头,当然不应有例外,于是我们在杭州体育场路的万华控股麒麟咖啡,举办了今年的诗歌朗诵会。

2017元旦诗歌朗诵会在杭州体育场路407号万华控股麒麟咖啡举行

我一大早从上海虹桥乘坐高铁到杭州,在进站漫长的扶梯上,听见一个山东口音的男人在谩骂自己的妻子忘记了带身份证,骂得很难听,妻子在辩白,便招来更凶狠的谩骂。那男人甚至准备踢妻子,也不知道有没有踢到,只听到扶梯咔咔响。他们一大伙亲戚就在旁边劝,但也并不真拦阻。在我的家乡,这一幕很常见,男人詈骂妻子成为一种特权,越是当着众人,越要显明这项权力。也许回到家,男人会跪搓板吧,我不知道。

山一程,水一程,元旦诗会已经举行了7届

中文,作为语言的一种,有多种用途,每一种用途都是被允许的。吟诗未必比詈骂更高级,要看在什么场合。如果一介忠良站在严嵩这样的奸贼面前,不骂而作诗,反倒是奇怪的。在《红楼梦》中,有很多詈词显示了一种尊卑之间的亲密关系,相反一些谦词客套反倒暗含杀机。人性的复杂性,决定了语言的复杂性,什么都不可一概而论。

李华朗诵自己创作的新诗

下午一点半,诗友们渐渐聚齐,朗诵会正式开始。这些诗歌,有现代诗,也有诗经和唐诗,无论作者是谁,背景如何,是否熟悉,都能带来全新的体验。

小不拉拉朗诵打工妹写的《吊带裙》

诗歌是专门对付人生的复杂性的。人类的语言,会达到一个描述的极限,再进一步,就说不得或者道不出了。这时候诗歌登场,帮人解脱困境,用它的迷离,它的模糊,它的朦胧性,多重性,来替代平常的语言,从而曲折地传达出作者心中的信号。而这个信号,到了读者那里,又经过了同样曲折的还原和重构,从而形成了一种更加难以言说的体验。这种体验,就是诗意。

二堂喧哗朗诵并讲解李商隐《锦瑟》

就拿李商隐的《锦瑟》来说,千年以来,谁也不能精准地说出,诗人到底要传达什么,但是千百年来,人们对它的吟诵、默念、解读从未断绝。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这个句子被造出来,就脱离了诗人的控制,甚至脱离了语言的束缚,它孤独地悬在语言之外,等待人们去解析。

前些日子,我去了一趟大西南,考察了金沙江上一座在建的中国第二大的水电站。看到人工所开挖的绝壁,下到水面之下200米的基坑,我捡起一块江底的石头,那只是一块普通的卵石,但是我感觉它在对我诉说。

说什么,我却不知道。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参加朗诵的诗友觉得这样的诗会让心灵苏醒

诗歌保持对俗世古老的敌意,为心灵划出一块安全区。诗歌不是必需品,但是一旦尝过其美善的真味,就再也离不开它。有其陪伴,就轻看了苦楚,蔑视了风暴。就写诗,散步,写很长的信,落叶纷纷。

对于我在杭州的朋友来说,是一个团契的理由。因为元旦诗会的缘故,有不少朋友都是每年见一次,见面即过年。更为感动的是,有的带来了自己父亲,有的带来了自己的孩子,诗歌让三代人之间的沟通,有了新的媒介。

新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而“黄金在天空中舞蹈,命令我们歌唱。”

晚上,坐了高铁,回到家中,打开一本新挂历,看到上面写着一段话:

……用诗章、灵歌,彼此教导,互相劝诫,心被恩感,歌颂上帝。(歌罗西书 3:16)

Loading

Tags: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