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接活的角度,看张艺谋导演的G20峰会文艺演出

[Screen Shot 2016-09-05 at 4.28.16 AM]

G20峰会文艺演出在《欢乐颂》和烟火中落下帷幕,张艺谋再一次向主办方(注意:不是全国观众)交出了一份差不多满分的答卷。笔者作为一个从事过大型晚会策划和编导的业内人士,想从干活的角度谈谈张导的这台演出。

张艺谋是一位了不起的巨匠,2007年他用一个字征服了杭州市的主要领导,击败了雅典奥运会的总导演,成为「印象西湖」实景演出的导演。

他说出的这个字是「雨」。此言一出,杭州市的领导连叫了三声「好!」因为,西湖是水做的,而雨是湿漉漉的、缠绵的、柔情的,和杭州这个城市的气质、要素都吻合。让西湖每天都下一场雨,简直太神奇了!

G20峰会的文艺演出,张艺谋自然不遑多让。一来,有着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经验,二来,这台演出本来就是在他团队的「印象西湖」的基础上升级而来。他不来谁来?他不干谁干?

一、首要问题:给什么人看?

任何晚会类文艺演出,都需要解决一个最基本问题:那就是给什么人看的问题。

没干过晚会的人会觉得这个问题很好回答?给谁看?不就是给现场观众看吗?如果有直播,那就是给电视机前的观众看。

这个回答当然拿得上台面,但是并不总是事实。真相是,晚会要办给现场的VIP和VVIP看。他们的认可,才是晚会成功的标准。当然,全国观众的意见也是一个参考指标。

早在做印象西湖的时候,张艺谋就说出了这个道理。当时他问大家「我们这个演出是给谁看的呢?是给大妈们看么?不是的,是给境外游客看。」

G20峰会文艺演出的目的很清楚,就是给现场的各国领导人看。当然,通过央视的转播,也让全世界观众「共襄盛举」。但是,当现场演出效果与电视直播效果发生冲突,不能两全之时,保哪一个?毫无疑问是保现场。

所以,这才有观众吐槽的第三曲《美丽的爱情传说》、背景的打开的扇子过于艳俗,影响转播效果的问题。

如果你看过「印象西湖」现场的话,就会知道,其实那样大的一个扇面,放在湖光山色中,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远远地看,也绝不会像在摄远镜头中看到的那样,喧宾夺主。

同样的道理,第七曲《月光》有观众反应钢琴音量太小,被交响乐队盖过。杭州音乐人阳一老师认为「钢琴录音没有防风,鼓没有专业低音话筒。音频效果差评。」我只能说,这是你作为电视观众的看法。对于现场的观众来说,袅袅的琴声,随风飘来,忽高忽低,时断时续,才别有一番风味。这就是《红楼梦》中贾母所说的「笛子要远远地吹才好听」。张艺谋是什么人?不但熟稔中国传统美学,在人情练达方面也简直就是刘姥姥的转世。

二、内容与形式:上什么节目?

为了这台G20峰会文艺演出,张艺谋筹备了一年时间。作为舞台经验最丰富的晚会类大导,张艺谋总有超人之处。

当年策划「印象西湖」,张艺谋认为,人性是有历史传承的,于是提出了五幕戏。第一幕,相遇,人与人相遇,特别的美好。第二幕,相爱,特别美妙,体现西湖的特色。第三幕,离别,爱情都是凄美的。离别之后叫追忆,这是第四幕。最后一幕叫追寻,最美的离别都值得追寻。在这五幕之中,大事、小事、人物、时空都在不停地轮转。

作为G20峰会助兴的节目,张艺谋选择了用音乐来串起整台晚会。九个节目,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不能太中国化,那样外国领导人听不懂;也不能太国际化,那样差不多等于班门弄斧,也不符合「讲好中国故事」的政治要求。所以,要掌握一个度。有古琴的地方,也有大提琴。有越剧的地方,也有小提琴,虽然是五声音阶的洪流,但有两个现代舞演员的肢体烘托,老外应不难懂。至于廖昌永和小女孩一起唱 I and My Country,这可能属于规定动作。吸收「林妙可事件」的教训,这次张艺谋找来杭州大关小学的一个小女孩真唱。当然,如果大叔和小女孩的组合唱的是一曲《悬崖上的波妞》就更好了。

在真湖上跳天鹅湖,不知柴可夫斯基的老乡会怎么想?张艺谋不管这些,他要的是视觉震撼。说说容易,实施起来难度超过想像。剧组为演员们专门特制了防滑舞鞋。

最后一曲《欢乐颂》,张艺谋把喜欢用的荷尔蒙元素,用在了泼水上,可以说是「印象西湖」原有节目的移植和妙用。《杭州日报》报道:一次泼水排练中,一位演员的隐形眼镜被水冲掉了。他坚持到结束,被同事搀出湖面。导演组很细心,决定让演员戴上泳镜来泼水。节目最后燃放的烟花,最初设想是:无人机载着烟花,在空中燃放出”G20″字样。大家都叫好,但纠结很久,还是放弃,因为会有信号干扰的问题,会影响对无人机的控制。谁也不愿意看到烟花在观众席上空爆炸,不是吗?

三、分工合作是关键

作为一位晚会的总导演,其实并不难,因为他把活都分下去了。舞蹈由舞蹈组负责,音乐由音乐组负责,服装、道具、机械装置等等各有各的小组。总导演的职责就是把这些人捏拢在一起。

哪怕是在节目进行中,总导演都并不是现场最重要的人物。每台晚会演出现场都有一位神一样的存在叫「舞台监督」。他手里掌握着一份竞争对手愿意用员工的青春和性命来换取的东西叫「Rundown」,就是一份详尽的节目流程图。

张艺谋是一个有帅才的人,早已安排妥帖。据《杭州日报》报道,作为此次主创团队核心成员之一,杭州歌剧舞剧院院长崔巍一年前就进入筹备组,穿梭京杭之间,核心团队中的本土人士还有阎宝林(合唱总负责人、浙江音乐学院教授、八秒合唱团指挥)和杨允金(杭州艺术学校教师,国家一级导演,曾执导杭州国际动漫节开幕式)。

张艺谋是个完美主义者,节目一共修改了二三十遍。从8月4日大部队进场排练,几乎每天都有变化。一个一个细节抠,一个一个动作改。

张艺谋很尊重每个导演的专业性,这个方案不行,马上放弃,很快,他又会琢磨出一个新点子。

作为总导演,也不能太任性。毕竟这只是一个比较高级的「活」而已,犯不着举全国之力去完成。

每一个搞大型文艺演出的人,都能够从G20高峰文艺演出中学到一些东西。瞧瞧人家张导这活干的,那叫一个漂亮。

演出圆满成功,领导满意,来宾满意,群众满意。

当然对于绝大多数晚会级的演出来说,想不成功,想不满意,也是不可能的。前面有层层把关,总导演心理还扎着一层篱笆。

总而言之一句话,能把这活交给你,就知道你肯定能成功。否则,怎么会交给你呢?

这就是一切晚会背后的秘密。

Loading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