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February, 2014

我看电影《白》

Thursday, February 27th, 2014

大师不是随便叫的,能够在方寸之中,时限之内,运用看似平常之电影手段,讲述惊涛骇浪故事的,才配称得上是大师。

在李伯男的推荐下,看了《白》。美之极,恶之极,洒脱通透之极。一个性无能的丈夫,报复离异妻子的故事。故事的主体却是一个在乱世求生存的故事。中间还穿插了男人之间的友谊。这是一部复调电影。尽管只有80多分钟,但是故事讲得不慌不促,时机timing拿捏恰到好处。

最喜欢的片段是男主角卡洛,把曾经救了自己的伙伴从自杀边缘救活之后,两人一起溜冰的镜头。成人世界的龌龊与勾心斗角被短暂遗忘,两人又回到童年的状态,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本来以为《蓝白红》会是艺术大闷片,想不到这么情节剧。等有空了,再把另外两部给看了。

我蹉跎过太多岁月,遗漏过太多好片,现在要一一补课。 

Loading

回家的感觉真好

Sunday, February 23rd, 2014

我觉得我又活过来了。异乡的不适应和痛苦,瞬间消失了。

Loading

量子基金创始人吉姆·罗杰斯给女儿的18条建议

Monday, February 17th, 2014

​本文翻译自吉姆·罗杰斯的《给女儿的礼物》(A Gift to My Children)。吉姆·罗杰斯是华尔街著名的投资家、环球旅行者,他与索罗斯共同创办了量子基金。与别的投资家不同,他投资之前,除了阅读报表、书报之外,还喜欢实地考察,用脚丈量大地。他曾两次驾车周游世界100多个国家,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他今年72岁,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叫Happy,今年11岁,小女儿叫Bee,今年6岁,不但能歌善舞,而且都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这本《给女儿的礼物》,就是写给两位女儿的信,出版于2009年,诚恳真挚,智慧满溢。

1、永远买高质量的商品,它们不但耐用,而且残存价值高。

2、去采购食品之前,记得要吃饱。如果你饿着肚子,将会买回一大堆超出所需的食物。

3、任何贴着“必看”、“必读”、“必须试试”标签的东西,都要避开,尤其是流行的,更要退避三舍。保持良好的教养,无论身处何方,无论对面是谁。这可以把你与他人永久区分开来。在任何社会,都要入乡问俗、入乡随俗。

4、无论在哪儿都要警惕从政的人,他们也就是在校时了了,大未必佳。

5、永远不要问别人赚多少钱以及某样东西值多少钱。不要告诉别人你的东西多少钱买的。不要跟人谈论你赚多少钱以及有多少身家。这是咱们家族根深蒂固的传统,从我的爷爷那辈开始,大家就遵循,因为谈论这些事不但扎眼,而且缺乏教养,至少对我们家而言是这样。证明自己要靠行为,而不是谈钱。如今很多人喜欢谈钱,但我不希望你们这样。

6、如果你们借钱,一定要提前还,至少要按时还。好的信用至关重要,坏的信用记录会困扰你许多年。

7、等你们长大了,会跟男孩们打交道。我希望永远给你们建议和警告。与他们交往的基本原则是:记住他们对你们的需求远远大于你们对他们的需求。当他们狂热追你们的时候,他们会许下千万条诺言。实话告诉你们,这种漂亮话我能说得比他们好。直接忽略他们,对自己诚实。当听到荒谬的许诺、奉承、夸奖时,运用你们的常识。不要追随男孩们转学、迁徙、换工作。让他们来追随你。

8、等你们长大了,要知道你们单独去酒吧几乎没什么好处。吧台的少爷们知道的、经历的比你们多得多,他们会从你们这里讨便宜。

9、要警惕:许多看上去跟你爸爸或爷爷一样年纪的人,并不会把你们当成他的女儿或孙女。

10、在你们28岁之前不要结婚,只有到了这个年纪,你们才会对自身、对世界有所了解。

11、非常重要的一点:要分清好工作与生活的边界。下班后不要跟同事们去吃吃喝喝,你会发现,当老板的从来不会这么干,所以他们才是老板。永远没必要跟老板去喝酒,尤其是两人单独。永远不要在商务午餐时饮酒。最后,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避免发生办公室恋情。这件事总是以个人和职业的悲剧而结束。

12、在开长途车或在公共场合露面之前,记得要先去洗手间。

13、学会打字和缝纫,我不会,故而常后悔。

14、学会心算,虽然到处都有计算器,但心算会让你对数字更敏感,从而发现别人视而不见的机会。心算能让你们受益终生。

15、照顾好自己,一个人如果身体不好、休息不好,则很难成功。你们知道妈妈经常给你们擦防晒霜,她是对的。

16、当面临压力和混乱时,记得要冷静。这能让你做出清醒决定,也能让别人注意到你们的冷静沉着。我经常头脑发热,现在常常后悔。

17、与人有约,一定要早到。你这样做,不但能让自己保持高效,还能给人以好印象,因为大多数人都迟到,还有人每次都迟到。

18、一旦你对自己有了清醒的认识和理解,记住你是谁,并且保持住。我有时还会迷失,感情用事,或者做自己不擅长的事。当回首往昔,我真想踢自己,让自己对自己诚实。例如,我投资的时候,有时会跟着感觉走。我经常后悔,自己没有坚守住自己最擅长的领地,无论是投资,还是做别的。

Loading

生命的轻重缓急

Friday, February 14th, 2014

这个冬天,我一直在挣扎,连春节都没消停过。从去年开始,构思一个新剧本,关于一个人得了癌症的故事。试写了几场戏,都不满意。由于我还没有徘徊在死亡线上的经验,写出的文字难免肤浅,甚至轻佻。我知道,国外有一类“临终写作”,就是患了绝症的人在生命最后时刻写出的自传体文字。它们不但真实可信,而且在细细回忆中,充满对美丽人生的留恋,对无情命运的蔑视,以及摆脱绝望后发自心底的笑声,例如:《一年有半》、《潜水钟与蝴蝶》、《最后一次演讲》等。

交稿期临近,我大脑一片空白,只好在网上瞎转。无意间在苹果的iBooks在线书店里,看到一本《纽约时报》上榜图书《The Priority List》(直译为“优先表”,可意译为“生命的当务之急”)。光看简介,就把我深深吸引。这是一本自传体的纪实作品,作者David Menasche是迈阿密的一名高中语文老师,他在六年前被诊断出脑瘤,随着病情的恶化,他左半身开始不遂,视力也近乎半盲。就在生命接近终点的时候,他决定放弃治疗,好好活一回……

今天杭州下起了大雪,在一家咖啡馆里,我捧着Kindle Paperwhite读完了这本书,几次热泪潸然。

David Mennasche忽然感觉左耳耳鸣,他没有在意。几个月后,耳鸣变成了左半身的痉挛,他知道可怕的事情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在医院做了核磁共振之后,医生宣布他的左脑中有一颗高尔夫球大小的肿瘤。

“会不会是良性的?”他怀着最后的希望问。
“脑瘤没有良性的。”医生说。
“那我等到暑假再治好不好?”他问。
“恐怕等不了那么久。”医生终于实话实说。

David此时才知道,如果不治疗,他这个病的患者的剩余寿命是一年半。他感到他的世界要崩塌了。作为一个东欧来的二代移民,他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并且在全国闻名的高中谋得一个教职可真不容易。他还成了家,在机场旁买了一座房子,虽然随着飞机起降而摇晃,但毕竟是自己在这世上的第一处不动产。他在高中教英语,他的课堂,既是语文课,又是心理课。受《奥赛罗》启发,他经常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做一个给人生重要事项排序的游戏:爱,隐私,家庭,灵修,事业,友谊……通过分析学生交上来的清单,他再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在他的教导下,酗酒的少年戒了酒,自残的女孩承认自己是拉拉,一个准备嫁个富人做一辈子家庭主妇的印度裔女孩决定不服从父母给自己安排好的人生道路……他们都已经毕业,分散在美国各地,只是不知道他们现在怎么样的。

但是,David很快适应了自己的新境况。他坦然告诉亲人和学生自己的病情,一面接受了开颅手术,一面继续教书。英语文学滋养了他的身心,也带给他蔑视无情命运的勇气。他是一个天生充满热情和同情心的人,当发现抗抽搐类精神药物会让他情感麻木之后,他果断停药。对他来说,让自己变得麻木冷漠,比死还可怕。

他心里总是装着别人,经常用螺旋的比喻,来教导自己的学生。

人一生关心的人和事,是一圈圈的螺旋线。婴儿时期,饿了要吃奶,尿了要换尿片,除了自己,对什么也不关心,此时心在螺旋线的原点。幼童时期,除了自身,会关心零食和玩具,一辆小汽车被抢走,就哭得昏天黑地,好像失去了全世界,这种关心目光短浅,此时心稍微外移,位于螺旋线第一圈。到了七、八岁,看到妈妈哭,会不知所措,再大两三岁,则会给妈妈一个拥抱,安慰她,此时心随着螺旋线向外延伸。直到真正成年,发现活着的意义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亲人、爱人、别人,此时螺旋线已经远离了最初的原点。最终,心到了螺旋线的最外端,多数人到不了这儿,但是每个人都期盼自己能抵达。心位于此处意味着,你把过去、现在、未来、自己、别人都放到一起去观照。你关心不会马上对自己产生影响的事物:贫困地区的饥荒,骚乱地区的战火,他人的痛苦,不属于这个世界的荣耀。我们的心应当到达这儿。

他是文学史上那些璀璨心灵的同行者,也是自己所传之道的实践者。在奇迹般活了六年之后,他脑中的肿瘤长大了,从一个高尔夫球变成了网球。若不是及时抢救,他早就不在人世。在经过了第二次开颅手术和一系列化疗和放疗之后,他的健康每况愈下。渐渐地,他的左半边身体逐渐半身不遂,他的视力范围在收窄,只能看到一道窄窄的扇面,照镜子只看到半张脸,几乎半瞎。他与妻子的心也开始相互远离。他甚至不能再去上课,生命马上失去存在的意义。

忽然,他明白了。癌症夺走了他的过去,也会夺走他的未来,但夺不走他的现在。与其坐以待毙,不如采取行动,真正地活一会。想到这里,他觉得一切重担都放下了。他对医生和护士说,他放弃治疗。大家都很吃惊,不免给他劝诫和警告,但他毅然走了。他找到了对抗癌症的办法:健康、快乐、有目标地活着。他决定实现40年来最大的愿望,周游美国,去拜访自己全国各地的学生们。

他的内心回荡着迪兰·托马斯的一句诗:

“不要柔顺地走进黑夜,要对正在死去的光线暴怒、暴怒啊!”

他在Facebook上发了一条消息:

“所有Coral Reef高中大家庭的成员:首先,我要谢谢大家的相伴。你们把自豪、意义和喜悦注入我的生命。曾经成为你们生活中的一个匆匆过客,这是我最大的荣耀。在大家为我擦眼抹泪之前,请允许我说说我的计划。我要上路了。我计划用坐大巴、乘火车、搭便车、拄手杖等方式横跨这片国土,到达太平洋沿岸。所以,请告诉我你们都在哪个城市,并且让我知道能不能为我提供一张过夜的沙发。”

在48小时之内,他得到各地50多名学子的响应,大家纷纷表示,我的家里有一张沙发属于你。

就这样,他拖着一条瘸腿、拿着盲人用的手杖,踏上了旅程。乘坐汽车和火车,他一共周游了101天,拜访了31个城市,行程18000英里,见了上百学生。每到一处,学生们远接近迎,跟他一起回忆中学时光,分享自己成长的故事。他也遇到过歹徒,扒过飞车,用大麻贿赂卡车司机搭过顺风车,他见过人世间的温暖,也目睹人世间的冷漠。那个曾经喝酒的问题少年,如今已经成了IT精英,那个用火柴自残的同性恋女孩,如今幸福地跟自己的同性伴侣生活在一起,那个不愿意相夫教子一辈子的印裔美女,如今已是主流媒体的记者。他当初撒下的种子,如今已经发芽、开花、结果。他与学生们泡酒吧、玩赌场、交流纹身经验,用残缺的肉体享受物质带来的小小与短暂快乐。

哪怕是已经发财的学生(比如在Google工作并且有几套公寓的成功人士),都忘不了他的教导。David用一种特殊的方法来培养学生们的金钱观。他先问学生们,给你足够多的钱,你会做什么。各种各样的回答都有,但基本都是两类:一是买东西,各种梦寐以求的商品,给自己买,也给自己所爱的人买。二是周游世界,跟自己爱的人一起去目睹全世界的美。他继续问,如果这些都满足了,你还有大把的钱,你准备怎么打发时间。这时候回答就有意思了,有人说希望去免费教孩子跳舞,有人说希望能做探索外太空的宇航员。看到时机已到,他就启发孩子们说:“既然你们愿意义务去做这些事,如果有人愿意付钱请你做同样事岂不是更好吗?”通过这个课堂互动,他希望让学生们明白,尽管金钱很重要,但是没必要让自己的梦想建筑到赚钱上。他鼓励学生们找到专属于自己的、既能带来收入又能满足灵魂需求的职业。

在旅途中,他得到一个坏消息。他的妻子提出离婚,她甚至不愿意等到他入土为安。还有一个更坏的消息,妻子让他回来后马上搬出这所房子。这意味着他将在生命最后的阶段,从头再来。

他乘坐飞机从太平洋沿岸回到故乡,他要回到医院取走做化疗而植入身体的一个部件,他本来以为医护人员会对他冷淡责怪,想不到所有的人都在走廊上排成两行,向他鼓掌、欢呼。

《The Priority List》是一本用生命写成的书,它能让我们的心灵苏醒,重新审视当下的生活,找出自己生命中的当务之急。

请对下面的关键词按照它们在你生活中的优先顺序排序:

A、被接纳
B、冒险
C、艺术表达
D、职业
E、教育
F、家庭
G、友情
H、乐趣
I、健康
J、荣誉
K、独立
L、爱
M、婚姻
N、拥有的物质
O、权能
P、隐私
Q、受尊敬
R、安全感
S、性
T、庇护所
U、灵魂的需求
V、时尚
W、科技
X、旅行
Y、胜利
Z、财富

无论你做什么,都可以停下来,想一想人生的轻重缓急问题。

——————————————————————————————————————————————

图书推荐

The Priority List: A Teacher’s Final Quest to Discover Life’s Greatest Lessons(《人生的轻重缓急:一名教师在弥留之际对生命意义的探求》)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美国中学老师写的自传体励志书,作者罹患脑瘤后,与癌症斗争了六年,最终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这本书以作者最受欢迎的一堂课“人生的轻重缓急表”为基础,以大胆、自由的精神,以幽默、自嘲、笑中含泪的笔法,回答了“人一生中到底什么是最值得关心”的问题。

David Menasche 是迈阿密一所中学的英语语文老师,他热情坦诚、平等对人。从莎士比亚到凯鲁雅克,他从伟大的文学作品中汲取生存的智慧,并且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学生。在不幸被诊断出脑瘤,并且做了两次开颅手术之后,他依然顽强乐观地教学、生活,直到六年之后,病情恶化,他几乎半身不遂,视力也几乎丧失。他做出一个令所有人吃惊的决定,放弃治疗,只身周游美国,去拜访他的学生,学习生命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课。

他一个人踏上对生命意义的终极探寻之旅。癌症已经剥夺了他的过去和未来,他不想再拱手想让出现在。他一路乘私家车、灰狗巴士和火车从迈阿密到纽约,从新英格兰到旧金山,他拖着跛腿、拿着盲人手杖,旅行了上万公里,历时百日,拜访了一百多学生。他的无畏之旅探寻到了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学到的人生课,他把一张排列人生中轻重缓急次序的清单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家庭、爱、事业、安全感、独立、冒险、隐私、灵性……究竟如何排序,每个人都应当停下脚步来想一想。

推荐理由

这是用生命写的书,作者已到了弥留之际,他坦诚又带着苦涩的幽默感讲述自己教书育人以及罹患癌症的过程,并且用荡气回肠的笔法,讲述了自己生命最后周游美国、穷究人生意义的旅程。作者是自由思想者,富有六十年代那种自由不羁的气息,他不笃信宗教,通篇没有说教气息。感人至深,催人思考,令人拍案。这样难得的好书是中国读者迫切需要的。如果有哪家出版社愿意引进版权,请找我来翻译。他用命写书,我会用心去翻译。

亚马逊书评:4.7星
亚马逊销售排名:传记类教育工作者子类第8位

Loading

加尔文的《基督教要义》

Sunday, February 9th, 2014

花97RMB买了如题的Kindle版,是我买的最贵的电子书。

直接跳过前面,读了关于祈祷、拣选的章节,不但没有明白,反而有一些迷惑了。

这不一定是加尔文的问题,可能是我自己驽钝所引起。

对于我来说,一切还是应该以圣经为根本,直接从上帝的话里去找答案。

Loading

我看希区柯克之《蝴蝶梦》

Saturday, February 8th, 2014

“昨夜,在梦里,我又回到了曼德丽庄园。”这是小说史上一个著名的开头,它的原著叫《丽贝卡》(Rebecca),中文翻译成《蝴蝶梦》,蝴蝶梦的典故出自庄周,而庄周又装死试妻,最后鼓盆成大道,与小说中一对夫妻死了一个的情境很契合,所以这真是一个很高妙的译名。

《蝴蝶梦》完成于1940年,是希区柯克前往好莱坞发展后拍的第一部电影。在此之前,凭借《三十九级台阶》、《擒凶记》、《贵妇失踪案》,他已蜚声大洋彼岸的英国电影界。恰好米高梅花高价买下了《蝴蝶梦》的版权,制片人就让他一试身手。

《蝴蝶梦》是一部不太希区柯克的电影。希氏电影的模式是:一个无辜的好人被卷入一场大麻烦。而这部中琼·芳登扮演的女主角–“我”(她在片中甚至连名字都没有,只是被称作“德温特夫人”)显然是因为郎有情、妾有意,才主动进入曼德利庄园的。希区柯克的高超之处,就是把一个并没有太多悬疑元素的故事,拍得揪心夺魄、悬念丛生。

这部两个多小时的电影,有一个稍微冗长的引子,交代了“我”与劳伦斯·奥利弗扮演的男主角麦克西姆从相识到结婚的过程。“我”是贵妇人范库帕太太的仆从,通过她跟麦克西姆相识,并且发展出朦胧的好感。范太太临时决定要去纽约,而且马上就走,“我”不想跟意中人不辞而别,就去房间找他。麦克西姆通过一次漫不经心的求婚,改变了“我”的行程。在这段戏里,范太太是关键人物,她对“我”严厉,对麦克西姆崇拜,起到了连接、催化二人关系的作用。这是一个很不错的编剧技巧,二人之间关系的发展,需要通过第三方用制造障碍的方式来助推。

这对新婚夫妇来到曼德利庄园,故事才正式展开,“我”走入一个陌生的环境,遇到一个咄咄逼人的仆人丹佛斯太太。奴大压主,即便是在英国也不正常,丹佛斯太太之所以感藐视新女主人,皆因为她的背后有已经死去但又在庄园里无处不在的丽贝卡。当然,其根本原因还是跟麦克西姆的纵容分不开的。至于,他为什么不敢得罪这位老仆人?电影到最后也没有给出答案,只能任观众猜测了。

希区柯克不愧是善于营造气氛的大师,一条狗,一扇窗,一道蕾丝花边,一个装满烟头的烟灰缸,都能传达令人惊恐的效果。故事草蛇灰线,处处照应,看似不紧不慢,实则按照大师设定的进程,进入圈套。

麦克西姆到伦敦出差,留下“我”在家主政,是影片故事的转折点。前半部分是出谜语,后半部分是揭谜底。丽贝卡表兄费弗尔的出现,让影片增加了新的悬念,也增添了一些喜剧气氛。丹佛斯太太带着“我”去参观丽贝卡的卧室,在梳妆台前讲自己每晚会给丽贝卡梳20分钟的头,边讲边用梳子比划了几下。对照剧本才发现,梳头这个细节在“我”刚进庄园就出现过,当时“我”正在自己梳头,丹佛斯太太敲门进来。丹太太讲得太投入,不但编出丽贝卡经常走动的话来吓唬“我”,而且还展示薄如蝉翼的丽贝卡的睡衣。她弄巧成拙,反而倒逼出“我”的勇气。“我”立即行使女主人的发号施令权,让丹太太把丽贝卡的东西统统拿走。不但如此,“我”还上奏麦克西姆重开化妆舞会,决定重整家风。

接下来,影片叙事加快。任何人都可以猜到,“我”在制作cosplay衣服的时候,被丹太太给耍了。就在我受到麦克西姆的斥责,伤心欲绝,在丹太太魔鬼细语的诱导下,准备跳窗的时候,沉船事件发生了。在丽贝卡的海滨小屋,麦克西姆说出了真相。他讲述了丽贝卡临死那天的情景,讲到那儿,空镜头就跟到哪儿,仿佛丽贝卡依然坐在那里一样。接下来,影片达到了高潮。

麦克西姆:我知道丽贝卡的尸体在哪儿,在船舱里,沉在水底。
“我”:(恐惧地)你怎么知道的,麦克西姆?
麦克西姆:因为……是我把她放到那儿的。

在原著小说中,麦克西姆用手枪打死了丽贝卡,但是按照当时好莱坞的电影道德准则,“杀害配偶的人不能逍遥法外”,所以希区柯克把她改成摔倒头磕在船具上而死。至于为什么摔倒,电影巧妙地戏耍了一下观众。

按照麦克西姆的讲述:“我当时气疯了,我可能打了她。她站在那里,盯着我……她微笑着走过来,被什么东西绊了一跤,摔倒了。”

很多观众会以为麦克西姆失手打死了丽贝卡,但是影片埋下的伏笔却是让他脱罪,丽贝卡是得了癌症而自杀。她想激怒丈夫,让他打死自己,从而让自己的表兄兼情人要挟勒索,让这个曼德利庄园依旧摆脱不了自己的影子。一看麦克西姆不上当,丽贝卡故意摔倒,恰好撞死(这难度比C罗在禁区内假摔还要大!)

麦克西姆讲完这段故事,无奈叹息道:“丽贝卡赢了。”

“我”争辩,丽贝卡没赢。

接下来的戏,即表现麦克西姆如何惊险脱罪,又表现费弗尔如何敲诈勒索。费弗尔形象非常鲜活,咄咄逼人又不失礼节,带着那么点滑稽。如果没有他,这部电影会沉重而黑色。最后,丽贝卡得癌症的秘密揭开,麦克西姆也逃脱了杀人的指控,并且摆脱了负罪感的控制。一切看上去皆大欢喜。

只不过,麦克西姆说对了一点,丽贝卡会赢的。她的忠仆丹佛斯太太点着了庄园,自己葬身火海。丝丝的火苗,烧着了绣着丽贝卡名字首的枕套,全剧终。

老子说“圣人无弃物”,大师的电影里也没有废弃的人物,连一条狗都有独特的用途。丽贝卡的爱犬——名叫贾斯帕的一条可卡犬,在电影中起到了引导、推动作用。

1、“我”初进庄园,狗守在丽贝卡的房间门口。

2、“我”走进丽贝卡以前写信读书的Morning Room,趴在壁炉旁的狗一见我就不屑一顾地走了。

3、“我”跟麦克西姆散步,狗引导“我”去海边找到了丽贝卡的小屋。

4、丽贝卡的表兄偷偷来访,狗对他摇头摆尾很是亲热,一看就知道此人跟丽贝卡关系非同一般。

5、“我”在房间,抱着狗睡着了。丹佛斯太太拿着蜡烛走进来,准备点火连“我”一块烧死。电影没有交代后来的事,但从“我”牵着狗逃出火海,不难推断,此刻狗已经完全接受我作为它的新主人,从而救了我一命。

这部电影中,琼·芳登扮演的“我”处处受压、笨拙紧张,劳伦斯·奥利弗则时而柔情,时而暴怒,神秘莫测。电影的主题十分暧昧,站在丽贝卡的角度看,麦克西姆绝对不像自己表白的那样戴着绿帽子清白无辜,事实上,从他暴怒的脾性,把“我”当成玩偶的举动,观众也能猜出此人也非善类。倒是丹佛斯太太,举止稳重,忠心耿耿,真爱无敌,让人觉得性格完整统一。难怪她被美国电影协会评为电影史上TOP100坏蛋第38位。

这部电影为希区柯克赢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摄影,但他没有得到最佳导演奖,因为这一年有一部更伟大的电影与他竞争并最终获胜,那就是约翰·福特的《愤怒的葡萄》。

《蝴蝶梦》是一部不错的电影,但是跟希区柯克巅峰时期的《迷魂记》、《惊魂记》、《后窗》等电影相比,还差一大截。

Loading

钱并不是坏东西

Friday, February 7th, 2014

古今中外对于金钱的批判中,以莎士比亚的下面的话最为著名,也最富文采,连马克思都常常引用。

“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只这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吓!你们这些天神们啊,为什么要给我这东西呢?嘿,这东西会把你们的祭司和仆人从你们的身旁拉走;把健汉头颅底下的枕垫抽去;这黄色的奴隶可以使异教联盟,同宗分裂;它可以使受咒诅的人得福,使害着灰白色癞病的人为众人所敬爱;它可以使窃贼得到高爵显位,和元老们分庭抗礼;它可以使鸡皮黄脸的寡妇重做新娘,即使她的尊容会使身染恶疮的人见了呕吐,有了这东西也会恢复三春的娇艳。它会使冰炭化为胶漆,仇敌互相亲吻;它会说任何的方言,使每一个人唯命是从。它是一尊了不得的神明,即使它住在比猪巢还卑劣的庙宇里,也会受人膜拜顶礼。”

当然,这只是莎翁给《雅典的泰门》中的泰门所创作的独白,这并不一定代表莎翁本人的想法,读过莎士比亚的传记,他老人家本人还是很喜欢钱的,要不怎么能养活一个环球剧院呢?

马克思本人也不讨厌钱,他只是常常缺钱。我们知道,马克思跟恩格斯之间有最伟大的友谊,他俩经常通信,马克思的信,主要就是要钱。一般马克思一周要花销2-5个英镑。这可是不是个小数目。1英镑就是一枚索弗林金币,8克多,以前中国人叫它“马剑”,按照现在的国际金价,1克=40.54美元,当时的1英镑相当于现在的324美元。一周2-5枚就是648-1512美元,这真是高消费呀。从1851年至1869年,马克思总共收到恩格斯的汇款3121镑,相当于今天的1,011,204美元。其实,恩格斯本人也不是土豪,他只是用自己做职员的收入,尽力贴补老朋友罢了。

钱究竟是一个好东西,还是个坏东西呢?每个人在每个不同的时期看法都会不同。有时候,我觉得钱挺好的,因为钱能简化人际关系、降低交易成本、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我前年装修,不慎漏水,淹了楼下邻居,我很快做出了补偿,赔款加维修。但是由于装修公司干活太糙,邻居大伯对维修结果一直不满意,时不时打电话,让我重新给他刷墙。我联系装修公司,他们每次都答应,但是每次都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去。从春天拖到秋天,从秋天拖到年底,后来,每次看到手机上显示邻居大伯的来电,我都要打一个寒战,不敢马上接,而是定定神,再打过去。说尽了好话,赔尽了笑脸。今年元旦前,我正在开车,又接到了邻居电话,此时我忽然灵光一现,为什么不用钱解决呢?一谈,果然可行,他的心理预期是500元,我直接说了个1000,最后皆大欢喜。我后悔的是,早知道用钱就可以解决,我何必受这一年多的煎熬啊!

关于用钱,我得出两个结论:一是能用钱解决的问题不要麻烦他人。比如说借车,对于车主来说,其实是一个风险性很高的行为,因为如果驾驶员出了事故,车主负有连带责任,万一涉及巨额赔偿而借车的人跑了,车主就会陷入大麻烦。明白了这个道理,我宁可租车也绝不借车。同样的原则也适用于搬家。二是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是小问题。当然,如果钱太多,也不是小问题。

尽管这个世界上有谋财害命、见利忘义、为富不仁、人穷心凶、人为财死、不义之财、铜臭熏天、纸醉金迷、有钱能使鬼推磨、钱多能使磨推鬼……但这些都是赚钱和用钱的方式不当引起的,毛病并不在钱身上。没有了货币这种交换中介,人与人之间的交易成本反而会更高。

人与钱应该保持什么关系,耶稣用一句话就说透了:“不要为自己积攒财宝在地上;地上有虫子咬,能锈坏,也有贼挖窟窿来偷。只要积攒财宝在天上;天上没有虫子咬,不能锈坏,也没有贼挖窟窿来偷。因为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那里。(太6:19-21)”

可见,钱不是一种坏东西,只是要明白,钱是被赐予之物,不要刻意想发财,更不要掉进钱眼里。除了钱之外,人的眼睛应该向上仰望,寻找并积攒更大的财宝。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那里。

Loading

《四平青年》突破自我审查的魔咒

Thursday, February 6th, 2014

在刘淼推荐下,我看了国产地下电影《四平青年》(国内视频网站上都被删光,请看Youtube链接)。可以负责任地说,这是我十年来看过的最好的一部国产电影。

《四平青年》是一部讲黑社会黑吃黑的黑色喜剧片,几乎每一句对白里都有詈词脏话,也毫不回避暴力和情色,尽管镜头拍摄和剪辑粗糙,配乐喧闹和艳俗,但充满了一种在国产电影中消失已久的东西——生命的张力。

二龙湖黑社会小混混浩哥,看上了富二代蓝百万的女朋友琳琳,于是带领小弟追到四平,在那里收了小弟,并跟四平黑道上的八哥发生了冲突。而八哥也看上了这个琳琳,于是展开了一场黑吃黑的争斗。这里面有民间恩仇,也有江湖情谊,看到几个死心塌地跟浩哥干的小弟,着实让人有些感动。

整部电影充满了冷冷的反讽,常常让人忍俊不禁。真正的黑心杀手坤哥杀了人,跟女友琳琳依依惜别,镜头拉开,背景是四平公安局。里面对警匪关系,也毫不避讳,在国内被禁是必然的。

中国有世界上严厉程度仅次于朝鲜等少数国家的电影审查制度,草莽起家的执政党深谙影像与政治的关系,哪怕出版稍纵文网,影视管制也毫不放松。所以,冯小刚在一次导演年会上才说了大意如下的一段话:“国外同行的电影都往好处改,我们则往坏处改,为了获得通过。”问题不在于被审查,而在于当审查成为习惯,制片人、编剧、导演的脑袋上,就会自己给自己安上紧箍咒。这种自我审查才是最可怕的,它像癌细胞一样自我繁殖,吞噬正常、纯良、健康的细胞,最终杀死宿主的创造力和生命力。

《四平青年》的价值就在于让我们看到了假如放松审查国产电影无限的可能性。这部电影是四平市人民剧院一群二人转演员攒出来的。他们不是专业影视演员,但他们本色的表演,接地气的语言,直面现实的故事,尤其是敢于表达真我的艺术精神,比影院里放的、电视里播的、横店影视城里拍的,不知要好出多少倍。

令人遗憾的是,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四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认为该片在网上“对四平市的市容形象产生消极的负面影响”,已“要求人民剧场辞退剧中所有的演职人员,并勒令及时删除上传影片。”《四平青年》的导演、曾任人民剧场经理的李平和剧中的其他演员已经各奔东西。善于自我审查的“赵家班”赚翻了,思想没有枷锁的李平们却失业了。这个社会真的病了。

思想生来就没有枷锁,为什么把艺术关进牢笼?电影工作者应当对照《四平青年》反躬自问,自我审查是不是已经深入骨髓、融入潜意识?如果你写出来的东西、拍出来的东西,很容易通过审查,那么哪怕你在商业上成功了,你在艺术上也失败了。伟大的作品,必然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充满生命力的,在现阶段,也必然是抗拒审查,冲撞体制的。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