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富士康

买了《第一财经周刊》第239期,只因被它附赠的一本单行本小册子所吸引,小册子的标题是《在富士康》。

2012年11月4日,《第一财经周刊》人物主笔李申,化妆成工人到淮安富士康应聘,在生产线上工作了15天,写下了这篇报道。我读了两遍,眼眶湿润了两次。

富士康一直是一家被推到风口浪尖上的企业,不仅仅是因为2010年开始的连续11起员工跳楼事件,而且因为它是苹果公司攫取高额利润的重要一环,在全球都受到关注。

福特曾说:“没有人能管理100万人。”那是因为他活得不够长,不知道郭台铭和他的富士康王国。郭台铭发现,当工厂的人数为40万的时候,规模效益最大,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少。所以,他开始在内地开办规模为20万人的工厂。淮安富士康就是其中之一,它主要生产iPhone5用的Lightning数据线。这条线在苹果官方商店每条的零售价是149元。

李申的特写,为我们展现一幅大工业化时代的图景,它不壮丽,也不凄惨,但像机器王国一样整齐划一、枯燥单调。

文章开篇是一幅富士康体育活动大厅的流程图,看上去跟生产线上的流程图没什么两样,只不过“作业内容”是领取器材、锻炼身体、归还器材。这叫“目视管理”,就是让一切一目了然,不用解释。

生产线上也是这样,富士康把生产一条数据线分解为近百个工站,12个检查点。每个工站要完成的动作不超过3个,一个工人,不管有没有技能和经验,经过简单培训就可以上线生产。李申所做的工作是“DB端焊点检查”,每天检查4500根数据线,按10小时工作制计算,平均8秒一个。

富士康工人来自于地方的招募与输送。每个地方政府在吸引富士康建厂的时候,除了给予了土地、税收方面的优惠之外,都承诺帮助招募劳动力。政府把任务层层分解,最后交给中介来完成。中介搬着小板凳在闹市区,招徕工人。

平时而论,富士康的待遇在中国的工厂中算是不错的。员工基本月工资2000元,要想多赚钱,那就多加班。非节假日晚上加班费是平常工资的1.5倍,节假日加班是平常工资的2倍。到了旺季,一个工人一个月的收入可以达到4000元。工厂配备有心理辅导员,还开通了78585爱心热线,平均每6500个工人背后就有一个话务员。厂区里有体育馆、游泳池、图书馆,当然还有网吧,每个员工每月10小时免费上网时间,超出部分要收费,但也比外面的网吧便宜。

但几乎没有人在这里上班超过3个月。

农民工的季节流动性是原因之一。中国有2.5亿农民工大军,他们随着季节在不同行业和地区迁徙。冬天是建筑业的淡季,却是电子业的旺季,因为苹果等数码产品在圣诞节前后销量会大增,拥挤的厂房也成了避寒的地方。因此,很多男工会到富士康来工作几个月。

工作的乏味枯燥是工人坚持不下去的第二个原因。李申写到:

“在流水线上,没有复杂的工作,不需要动脑子。单看每一项具体工作,也不很费力。但是,当每项工作重复4500次之后,就会变得很辛苦,身体上一直重复用力的部位,会很疼痛。”

“当你看着流水线不断流动,似乎永无休止,做完一件,就有三两件在等着你。而时间过得很慢,似乎下班永远不会来临,就会立即产生疲劳、厌倦。有人在生产线上大哭,说他月底、周末、明天、今晚就要离职。男工人和女工人通过讲一些黄色笑话来打发流水线的枯燥和无聊,虽然也不是很好笑,但是谈论性确实是舒缓压力的方法。偶尔也有人在车间里吵架和打架,声音都很大,但是别的工人完全没有时间去看,所以很快就会平息。”

作者在文中不慌不忙穿插了泰勒制和福特制的历史叙述,福特曾经通过采取流水线作业,使得工人的日工资增加到5美元,劳动4个月就可以买一部自己装配的T型车,从而跨入中产阶级的阶层。而富士康的工人们的绝望之处在于,他们永远不可能像100年前的工人那样步入中产阶级。

谁能在中国过上好日子?如果像郭台铭这样采取大规模生产和精益求精地追求质量,都不能让工人致富,那么中国的财富都跑到哪里去了?文章没有回答这个问题。但看最近网上爆出的房叔、房姐、房祖宗,就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不难寻找。

李申通过亲身体验,得出结论:

“富士康不是血汗工厂。它不限制人身自由,不强制加班,可以请假,可以旷工,大部分工人都是自愿来的,即使不是自愿来的,进了富士康之后,可以立即离开。”

“小学或者初中文化程度的人,连26个字母也不会写。经过一两天的培训就能上岗,每个月可以赚到3000-4000元人民币,他们的劳动可以换回美元,这就是富士康的价值。”

然而富士康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涨薪也没有人领情。一百年以前,美国黑人们唱着蓝调涌向底特律。

我们要去底特律,
去找一个叫福特的人。
找一份好工作,
不再挨饿。

如今不会有人唱一首歌给郭台铭,他始终处于批评漩涡的中心。

富士康的下一个希望寄托在机器人身上。他们启动了“金匠中原计划”,大量的工业机器人将在山西晋城制造。等到机器人成熟之后,郭台铭将不再需要那么多产业工人,他将率领130万机器人在工作。

李申写到:

“那时的富士康不需要招募,不需要体检,不需要培训,不需要考核,不需要拉学生来实习,不用背负道德批判,不用盖宿舍和食堂、游泳池和网吧,医院和超市,不用制定规章制度,不用把规章制度改名叫温馨提示,不用标语,不用打卡机,不用支付工作和加班工资,不用统计请假和旷工,不需要替补,不需要休息,不用分早晚班,不用防止跳楼、禁止吸烟,不用担心有人打架,不用警告、记小过、记大过和开出,不用安保系统,不用关爱中心和78585热线,不用带(戴)着红袖章和红帽子的人维持秩序,不需要线长、组长、课长在车间里转来转去,去需要奖励和惩罚。”

“这样郭台铭会不会更开心和轻松一点。但是如果这些都没有了,还要富士康干什么。富士康的价值不久在于它做了这些事情么?如果这些都没有了,就可以搬到美国去了。”

从农村涌向城市的中国产业工人,一直是媒体所关注的。《华尔街日报》记者张彤禾曾经写过一本书Factory Girl,我曾做过读书笔记。但作者没有进入生产第一线,所有的材料来自访谈。与之相比,李申乔装成工人,进入流水线,一干就是半个月,获取了第一手资料,记录下亲身感受,十分难得。这也凸显出文字记录的重要,《在富士康》没有一张照片,但是比影像更有力量。

向一财和李申致敬!

Loading

Tags: , , , , , , , , ,

25 Responses to “在富士康”

  1. […]  假期结束两天了,工作的第二天。听一同事说今天早上用生命在起床,我早上起来时也有一股想要去富士康工作的冲动。同事习惯凌晨两点才睡,她是怕早起。而我渴望尝试简单的工作,一种不用为别人的错误而心情不好的工作。        曾经前辈告诉我说,我现在年轻,几届过后,见多不怪了,工作就会那么艰难了。我想那就是熬到自己麻木,就“心静如水”。有点消极,却很想变老并达到那种麻木的心境。想到富士康员工只要做一些机械的工作,这不就上我提前达到如水心境了吗?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把工作当是生活的一部分,当也快乐的来源,至少我还没达到那种境界。网上很多人大批富士康,戴元守认为富士康一个几十万员工自杀几个算是很正常的,树大招风,被媒体推到风口浪尖。        引用最近常看的一个独立博客的内容:"平时而论,富士康的待遇在中国的工厂中算是不错的。员工基本月工资2000元,要想多赚钱,那就多加班。非节假日晚上加班费是平常工资的1.5倍,节假日加班是平常工资的2倍。到了旺季,一个工人一个月的收入可以达到4000元。工厂配备有心理辅导员,还开通了78585爱心热线,平均每6500个工人背后就有一个话务员。厂区里有体育馆、游泳池、图书馆,当然还有网吧,每个员工每月10小时免费上网时间,超出部分要收费,但也比外面的网吧便宜。"——王佩 […]

  2. 乐成期刊 says:

    并在博客进行了转载。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b6a91d0d0101a1jk.html

  3. 乐成期刊 says:

    您好,我在微博上介绍了您这篇文章,特此告知,感谢您的分享。——乐成期刊

  4. huilin says:

    一天一天的重复。太过枯燥吧。

  5. 张萌萌 says:

    一次周末打车回公司,车上的师傅听说是去富士康,一路上便说这公司的种种不是,仿佛他自己曾亲身经历过,即便是我试图像他澄清一些事实,他也仍然对原有的看法深信不疑。富士康当然不是十全十美,但多少是被过分的妖魔化了。

  6. 佐窗夕儿 says:

    跟我现在所在公司很像,努力去关怀员工,尽所能去提供关怀,却抵挡不住员工重复工作的反抗~~人员流动率大

  7. Kati says:

    记者的角度和真正的普通工人也可能不同的,因为处境不同

  8. hjzheng says:

    我觉得这不是富士康的问题,而是Gov的问题!!!

  9. 机器人 says:

    我做过几个月的工人,深有体会,工作虽不是很辛苦,但对于我来说精神上确实很大的折磨,自己就像是个木头人,不断的重复一个动作,每天上班十小时左右,让我觉得自己的人生一点点价值都没有。这样的生活再高的工资不拿也罢!

  10. qiongqiong says:

    i would also like to work in FUSHIKANG for a month to have a look if that is real or not.
    Because i don’t know how’s it, so i can say nothing just looking for the entry which was written by Lishen to understand und search more.

  11. yaoyeR says:

    说重复动作疲劳我只能说他待的时间太短,这事情有适应期,另外富士康的IE成熟的部门基本已经能做到很好的操作动作平衡,理想状态是你全身上下哪里都很疲劳,回去倒下就想睡,但是没有一处严重酸痛,累都累得很平衡。三年级生以上确实罕见,像我当年的师傅那种六年级普工基本都是传奇人物了……一般三年是道坎,不升线长就走人,而讽刺的是大多数老人根本不想当线长……

  12. LH says:

    经济学人报道过,富士康是在开始准备在美国建厂,因为市场主要还是在美国,如果在美国生产会更方便,尤其是现在有机器人,并且中国工人的工资越来越高,时机成熟了。

  13. levolove says:

    相比于中国的大部分工厂,富士康已经够人性化,他会考虑你生活,你的精神层面,只是的工作确实太枯燥,不断重复着同样的工作,人跟机器有何区别?

  14. 猫鱼儿 says:

    这个企业已经做得很好了。但是在现在这个时候,像这样的代加工工厂即使做得再好,员工福利再优厚也不会得到一致好评。忽略掉这些吧。那么多的人想进富士康工作已经是对这个公司的一种肯定了。

  15. zhouyisu says:

    可是,如果没有了富士康,哪些工作谁来做,那些劳动力又能去何处?如果说,一个工人在富士康呆久了走了,那么还是会有更底层的人上来顶他的位子,接着这个底层的人也走了,又会有人来接,就这样循环往复。

  16. 砚青 says:

    正因为他们是人不是机器,才有这么许多“问题”吧~

    让一个人在工作中找到价值 找到快乐 找到尊严 ,而不仅仅是 工资 稳定 安全 利润 。
    这不仅仅是富士康的问题;是所以企业老板要想的事情;是社会的问题;是每个人的难题。

  17. Little says:

    看完文章,觉得企业应该给工人某种激励机制,虽然不能像福特工人那样劳动4个月就买得起一台T型车,但也许可以在做这些枯燥的体力活时得到一些慰藉和鼓励吧。

  18. Nancy says:

    应该还是能找到方法解决机械工作带来的问题,比如可以缩短工时,使用更多工人,还可以2、3个小时就轮换一次岗位。留住工作机会还是最重要的。

  19. […] via:白板报 […]

  20. 民工 says:

    应该是篇好文,有必要找来学习。

  21. 海纳百川 says:

    这种工作对谁都是折磨,真可以上机器人了。

  22. 小卟咚 says:

    啊~工人真辛苦啊,打死也不能当工人被资本家奴役。。。

  23. sunnybbc says:

    是有点绝望。

  24. laojiang says:

    像郭台铭这样采取大规模生产和精益求精地追求质量,都不能让工人致富,那么中国的财富都跑到哪里去了?这一次是跑到苹果那里了吧

  25. Daniel C says:

    富士康在中国的示范意义在于让广大代工厂商看到做代工组装也可以做这么大这么好。富士康只是中国向蓝海转型的缩影,fxn遇到的问题会在其它企业中都存在,有些深有些浅。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