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学习书法还有什么实用价值和实际意义呢?
这个问题如果早问100年,任何人都会斩钉截铁地回答你,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不仅因为书画同源,而且因为它是文人生存的基本技能。一个才华横溢但书法不好的人,在古代的仕途之路上注定比别人要坎坷。袁枚、龚自珍就是悲剧的例子。书法不好,哪怕不做官,对文人来说,题诗作画都会平添很大的障碍。以前,浙江美术学院的院长潘天寿强调国画班的学生要学好书法,就是怕画家题款太难看,画作见不得人。
而今天书法除了成为书法家们的专业技能以及中小学生的兴趣班课程之外,已经远离了普通人的生活。虽说是书法秀气,卷面整洁,可以增加印象分,但增加这点分数,性价比远远没有多背几道大题更高。虽说一份漂亮的手写体简历,可以让求职者受到关注,但在招聘的各项要求中,这项技能可以忽略不计。书法可以锦上添花,但不能雪中送炭。书法好像是屠龙术、万人敌,在这个短兵相接的时代,已无用武之地。
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刚刚获得了号称建筑界“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的王澍说:“我们的设计课从书法开始,并不是简单地输出中国文化,而是选择贴近身体和本质的东西。现代文明都很干、很干净,是工业化、装配式的干性施工,而我教的建筑是湿的、脏的。”可见,书法还是有用的。
今天键盘取代了文房四宝,但毛笔书法依然是有意义的。因为书法是一种最简单、最易普及的文化活动形式和艺术实践方式。只有实践之后,才能更好地理解,理解艺术的品质和趣味。这好比音乐会上演奏莫扎特,听众得到的只是最低层次的快乐,演奏家得到的是高一个层次的快乐,而得到最高级别快乐的是乐曲的创造者–莫扎特本人。写书法也是如此,临帖比看帖更愉悦,而吃透碑帖之后的自由创作,将得到最高级的愉悦。
不仅如此,书法还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本质和中国人的智慧。艺术史泰斗贡布里希说过,中国的书法就像西方的音乐。这话应该这样理解,西方音乐有和声与复调,与硬笔书写想必,中国的毛笔书法也能表现类似和声的效果。毛笔柔软的圆锥形笔尖,与油画的排刷比,可以表现更丰富细腻的线条。毛笔字,至刚至柔,既可以“泰山为砥砺,黄河为裳带”,也可以“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中国文化的理法意趣,在书法中都能得到呈现。
中国美术学院博导、著名书法家王冬龄教授告诉我,只有真正吃透了书法,才能具有艺术的眼光。看器材、看造型、看建筑,就会有不同的角度,篆书的图案、隶书的气魄、魏碑都野逸、唐楷的法度、草书的抽象,都会给建筑师以灵感,带来不同寻常的“视觉营养”。
对于一般人来说,练习书法可以得到艺术都浸润与熏陶,久而久之,充其内而现于外,人的气质都会发生改变。王冬龄虽然已经67岁,但面色红润,气场暖人,我相信,这也是书法的功效。他最喜欢《书谱》中的一句话“人书俱老”,他解释说,书法练到一定年龄,技巧、功力、性情、修养,气质都会体现出来。一句话,书法的意义就是锤炼人生的线条。
新浪微博上博友对于“数字时代书法何为?”的回答:
盐是盐:便于理解古人,阅读书画,还有装逼传承文化。
陈璟峣:自从文字出现后,图画将不再承担沟通的作用,上升为美学,当书写文字被键盘敲打取代后,书法的意义也走向相同的方向。 (2月29日 19:04)
海豚不回来:无需置疑,当然!一手好字,美好带来身心愉悦。
野少微勃:先不说修身养性,退一步来说,书法也算字体设计的一种。
ita_泉:传递信息和传递美是不一样的。空间、线条和色彩可以没有任何意义,只是让人留恋。//@杭州王宁: 有照片那么多年,绘画一样有意义,字写得好还是让人羡慕。
白马女子:键盘屏幕时代的书法基本丧失原始功能,成为绘画般的视觉作品,好这口的当然可以学。
谢尔文:书法的艺术属性会逐渐增强,而技能属性会慢慢减弱。
庆辉Kent:这很有趣,我想到的是茶饮料和茶。我们在商场能买到各式各样各种口味的茶饮料,而且在口感方面摒除或者说减弱了苦涩,我们还有必要折腾搞一套茶具泡茶喝吗?我觉得还是有一部分这种需求,至少泡茶于某些人已经脱离了生津解渴的本质,更多可能是一种习惯、情操或者单纯装逼的需求。
若水:以防文化断层,更准确的说断的慢一点?至于家不家的,不重要了,保持对传统技艺的好奇也是一种变相的责任心吧,总有人在做的,兴趣深入了之后也许可以演变成一种责任,让传统”死”的慢一点?再来纸上艺术也低碳啊,也算是能源保护意识的培养吧,毕竟地球已经进入中年了,科技与传统之间需要一种平衡。
四月_Cinephilia:我是要学的。问它存在的意义就好象是问那些文物为什么被陈列在展览馆,为什么有了流行歌曲还有人唱昆曲,为什么有了度假村还有自然保护区,为什么有了机器和模具还有人做手工。
握紧权利珍惜选票:考试卷写得工整漂亮些可以得更高的分。
何火:不是每个人都需要,但学习的人肯定可以提升自己的审美。另外,电脑字体也需要书法家。听说乔布斯的书法课对他帮忙很大。
-晨耕暮读-:呃 那些名家 随便写几个字 就是大把大把的钞票 这速度比印钞机都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