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September, 2011

Markdown知识初步

Wednesday, September 7th, 2011

Markdown知识初步

Markdown实在太简单了,不值一学。

为了更好的掌握它,我买了byword,到现在还不知道怎么用呢。

不过窍门应该不难掌握。

Loading

学习一点Markdown

Wednesday, September 7th, 2011

在我学习Mac的道路上,有一个年轻人对我影响很大,他就是小欠同学。

在他的感召下,我写下了人生第一段源代码:

Hello world.

如果说列出从小到大对我影响最大的四个非家庭成员,那么就是:

青少年时期 现在
苍井空 小欠
雷锋 流川枫

我不是在胡说八道,你知道我在学习Markdown,一种很有意思的标记语言。

我职业生涯的第一次飞跃就是从学习HTML开始的,当时我从一个小地方的小公司,来到北京,找到第一份工作:网页设计,靠的就是我对html的熟练掌握,当时我可以不借助任何所见即所得的编辑工具,编写出一个复杂的表格。

今天是一个值得高兴的日子,因为我的心灵之光,我的欲念之火,让我魂牵梦绕的mac mini 816已经交到了我最信任的顺丰速递手里。如下图所示:

我准备把它打造成第一快的电脑,如同下图所定制的配置一样。

只不过我的费用比它节约了很多。

为了更好地压榨电脑的新功能,我决定好好学习markdown,好好写tumblr,就像小欠那样。

Loading

物欲,又是物欲……

Wednesday, September 7th, 2011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别是--资本主义不断制造欲望,并且满足之。社会主义不断制造欲望,并且消灭之。

自从苹果出了mac mini 2011款,我的心思就活络起来。感觉老mini速度越来越慢,越用越不习惯,更新的欲望如此迫切,让我不断去刷官网,看行货何时上市。当通过内部渠道得知,要等一段时间之后,我就更加百爪挠心了。

新款mini的配置真不赖,i5的cpu,预装lion系统,速度是2010款的2倍。不仅如此,从这一代mini开始,苹果终于不再把mini做得像维多利亚时代的女装一样严丝合缝,而是增加了旋转的底盖,可以方便地加内存,并且还可以换硬盘。

试想,如果把这么快的mini的内存加到8g(原为2-4g),那么速度将何等疯狂,如果把硬盘换成ssd,那将是中国速度。

为了尽快满足这撩人的物欲,我做了三件事:卖掉老mini,买进内存和ssd硬盘,去淘宝下单。

前两者进展都比较顺利,毕竟便宜货谁不想要啊。内存我买了三星的两根4g金条,ssd硬盘经过咨询推特上的达人,最终买了镁光256g,价钱比较贵,但是快需要代价,难道不是吗?

就在我满心欢喜等待淘宝订购的mini最新款的时候,卖家拖了两天还没有发货。这个把我急坏了,我的欲望要满足并且要立即满足,不满足,毋宁死。

我一怒之下,从淘宝的代购店家那里,申请了退款,满网找现货,结果让我十分失望。那些打着现货幌子的商家,都是大忽悠,他们手里根本就没有货,只是为了在淘宝上获得较好的排名,才虚与委蛇。谁说淘宝提高了中国人的诚信我跟谁急。

无奈之下,我只好重吃回头草,到退款的淘宝店询问他们究竟有没有现货,如果有的话,不管什么型号,我都要了。

这次店家在旺旺说,低配已经没有了,只有高配816,要的话今天发货。尽管已经比预算超出了1000多元,我还是答应了下来,并且像饥民抢购大米一样急忙忙付款。

到写这篇轻博客为止,我登了两次淘宝,发现店家还没有发货。但是,我依然执着地相信,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也不可能被同一个人忽悠两次,店家一定会给我发货的,一定会的。

其实,我真的想不出这电脑到了我手上有什么大的用处,除了刷屏,除了上推特,开一堆窗口,我其实根本用不着这么高性能的电脑。

那么就是纯粹为了满足欲望,欲望,像黑夜一样的欲望。

既然欲望的满足在于过程,而非结果,那还是让它满足得缓慢一点好。所以,mac mini啊,你慢慢地寄,慢慢地运,慢慢地到,让满足欲望的过程变得很长很长很长……

Loading

一周微史记(2011-9-6)这是信息匮乏时代遗留的“饿”

Tuesday, September 6th, 2011

回看这一周,有一点凝滞,有一点茫然,时间因没有大事件出现,而丧失了流动感。正是史家不幸诗家幸,历史没有波澜的国家,微博没有热点的民众,应该都是幸福的。

你会让你的孩子上私塾吗?

开学季到了,我在饭否发起一个提问:“如果不考虑学籍等因素,在你的城市有一所私塾,任教老师都是文理科方面的达人(例如:《读库》的主编老六教语文,国内一流的程序员霍炬教数学,走遍世界各地的一毛不拔教地理),适当收费,但费用低于重点学校借读费用,你愿意把孩子送来读书吗?”

我一共收到26个回复,除了2人明确说“不”,1人说“再考虑考虑”,其余被调查者都欣然同意。他们说:在这个全民自助时代,自己种菜、少摄入农药,固然可以多活两年,但活在蒙昧与盲目之中又有什么意义。不如把孩子送进这个私塾,把下一代培养成悲剧最小化的一代。

人们对私塾教育的直观认识大都来源于银幕和舞台,《牡丹亭》中杜丽娘摇头晃脑的老师,《唐伯虎点秋香》里周星驰扮演的华安,《青蛇》里给许仙上课的老学究,都上演了荒诞而喜感的授课场景。而在民国初期之前,私塾教育曾是中国教育的唯一形式,一代代文豪、泰斗、学者、大家都是这种旧式教育所培养出来的。近年来,私塾教育在各地有悄然兴起之势。上海曾有孟母堂,以《三国演义》《大长今》为学童蒙学;深圳的梧桐山村,成为名副其实的“私塾村”,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去诵读《四书》《五经》;河北的现代私塾明德学堂被媒体广泛报道,也饱受争议。

私塾教育并非是中国的特产,在国外又称居家教育(homeschooling),也曾是西方唯一的教育模式。直到17-18世纪,普鲁士才有了公立学校,而在美国,直到1850年才出现强制性的义务教育。1964年,一位名叫约翰-霍尔特的教育家猛烈批判现代教育体制,提倡回归私家教育模式。

五四时期大师辈出的事实证明,传统私塾在人文教育方面还是有它独特的优势。它教学内容专一(当然也单一),因材施教,并且利用学童早期记忆力好的特点,努力训练童子功,自然取得了一些奇效。中国著名文字学家陆宗达回忆小时候学习《说文解字》,师从季刚。季刚丢给他无标点版的《说文解字注》,要求他连点三遍。并且提出三不原则“不要求全点对,不要求全读懂,不要求全记住。”点过三遍之后,豁然开朗。这种“不管会不会游泳、一脚踹入池塘”的教学法,对于训练学童非常有效。中国见于媒体报道的一些当代私塾,用的也是类似的教育办法。让学生熟读《弟子规》《幼学琼林》等蒙学读物,只求背诵,不求甚解。

当代私塾,即居家教育的成效,在国外有较多研究数据,证明接受这种教育方式的学生比在学校上学的学生,平均成绩更突出,并且有更少的心理问题。

艺术家沈见华一家人搬到洱海边,在那里建了一座“白居”,并负责在家教育小女儿莺莺,每天在洱海边诵经,周末跟周围居民家的孩子一起渡过,过着神仙般的日子。莺莺是幸福的,她不用每晚做作业到10点半,不用抄写那些乏味无聊的课文,不用把他最好的童年浪费在毫无新意的教育当中。作为家长的沈见华,虽然辛苦,但不用再考虑买学区房,可以把省下的钱作为孩子未来的发展基金。

但中国目前的私塾教育,还存在几个突出的问题。一,有的本质上还是私立学校,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居家教育,因此招来教育部门的监管乃至查禁。二,科目侧重国学,学生知识结构发展不够全面,容易造成知识畸形。三,私塾教育切断了孩子与主流社会的交流渠道,长期来看,恐对孩子的发展不利。

不过即便如此,现代私塾教育还是新生事物,相信随着它的发展,会越来越走向成熟。试想有这样一座私塾,孩子们熟读诗经,倒背《唐诗三百首》,会证明勾股定理,懂得识破逻辑悖论,会用c语言编程,知道真实的历史,了解哲学基本问题,也能看懂美股行情,组乐队,演戏剧,拍电影……难道这不比一流的公立和私利学校更值得期许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上周,我们村的一位大哥来杭州送女儿上学,说我们村里,我一个64岁的老人被自己的亲孙子活活打死了。乡间没有公民社会,宗法制度也已崩溃,社会缺乏润滑,人际关系脆弱,加上法制观念淡漠,出现这种弑亲惨剧,一点都不奇怪。

原来,这个被打死的老人跟儿媳发生扣缴,儿媳就指挥自己的儿子,也就是死者的孙子,前来算账。这个小孙子怕势单力孤,还请了两个外村的朋友,来助阵。孙子到了爷爷家里,抄起扁担就往爷爷身上打,把老人活活打死。老人死后,他们族里的人来看了看现场,竟然想为凶手孙子掩饰,对外说老人是自己喝农药自杀的,然后准备发丧。幸亏老天有眼,就是两个外村帮忙的孩子,跑回家,跟自己家长说了。家长深感人命关天,怕受牵连,让他们立即去报案。如此,孙子才落法网。好好一个家庭,祖孙三代,就这么彻底毁了。

这让我想起多年之前另一桩悲剧,也是发生在我家乡农村的。另一个乡镇有一对父子跟乡亲打架,把对方打伤,自己受轻伤。回来,儿子担心对方报复和索赔医药费,居然想出把父亲掐死已嫁祸他人的主意。父子搏斗了半夜,老人才死。公安一勘察,就发现了破绽。这么愚昧残暴的事件,发生在21世纪,真令人匪夷所思,但这就是乡村,这就是中国。在农村,为了面子,为了小利,为了口舌之争,致死人命的事毫不鲜见。这还不包括因为吵架斗气自杀身亡的,那也是一个可怕的数字。

城市里有法律,市民之间出现冲突可以直接找110化解,农村只有丛林法则,谁胳膊硬听谁的,法律形同虚设,也被当成事儿戏。也许农民不是不想寻求法律的保护,只是这保护距离他们太遥远,远没有兄弟哥们的帮助来得更及时。所以,农村信奉血亲报复,依靠私刑,除非不得已才求助法律。

关于农民与法律,学者黄纪苏说过:“法律自从配备了法袍法槌确实好看多了,但还不够好使。首先,使用说明就让人一头雾水。法律语言跟小语种似的,需要养一帮律师法律顾问做翻译。有些高翻批评农民工不懂得讨薪属于“仲裁前置案件”。他连这都懂了,还留在工地干嘛,直接到政法大学当博导不好么?”

在北方农村,人们解决民间事务,主要是靠血亲和宗族,说白了,靠一奶同胞的兄弟。包括政府在农村基层统治都需要依靠血亲力量来维持。北方村里选支书、村委会主任(俗称村长),上面优先考虑兄弟多的人,独子根本没戏,因为横行村里,必须靠亲兄奶弟。堂兄弟都不管用。到如今,农村宗法社会最后变成了农村血亲社会,人人为己,连宗族都是空的,兄弟多了,外人才不敢欺负,兄弟多了,才有可能欺负别人。至于法律,在农村,不过是电视里的节目,不过是避之唯恐不急的麻烦。至于寻求法律救济,对很多农民来说,那是遥不可及的想象。

这是信息匮乏时代遗留的“饿”

法国人说:写作,就是跟文字谈一场恋爱,否则只是一堆字迹而已。同理,读书,就是跟书本谈一场恋爱,否则只是手指翻动而已。再写就是文青排比句了,所以,戛然而止。

推特网友 @mrant是一个信息中转站,他每天能看上万条消息,从中精选出最有价值的转发给大家。问君何能尔,他回答说:“
我毕业后在无锡,只有2-3家不大的书店,平日我只能地毯式搜索有价值的书,从藏语邓选到盲文月刊,养成信息扫描狂的毛病,这就是我订阅1400人,人肉逐一读过,选有价值转推的心理动机——这是信息匮乏时代遗留的‘饿’。”

大家都是从信息匮乏年代过来的,过去人们对有学问的人相当敬重,他们说什么,大家就信什么。读《朱子语类》,我发现古代大儒真能胡扯,别人问什么,他都敢回答,并且一副知道分子的派头。有人问朱熹,为什么雪花六瓣。他答:是霰被风拍打成了六瓣,如人掷烂泥团于地,泥必溅成棱瓣。又因为,六是阴数,雪属阴,乃天地自然之数。

朱熹对科学无知受时代限制,可以谅解,但现在的教授如果还这样就不可思议了。网友@Beichen说:必须无情地鄙视一下何道宽教授。作为一名引进了国际上最著名和最经典的媒介环境学学者著作的译者和传播学专家,何教授竟然在保罗·莱文森《新新媒介》一书中把IE浏览器翻译成“微软搜索系统”,将IE和火狐浏览器称为“搜索引擎”,这错误低级得令人发指。

智慧是建立在信息之上的,知道的多了,也就不再上当了。我的好朋友宋石男说:爱妻在必胜客就餐,工作人员在结账后请捐1元善款。爱妻素质很高,没有上当,她立即反问:你们为什么不能在营业款里拿一元出来?比如每卖一份披萨就捐1元?或者即使你们一毛不拔,要顾客捐款,那也得有相应的礼品啊,比如赠送一份甜点啥的……恩,爱妻讲得很有道理!

有的人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对外部世界缺乏了解,对自己更缺乏认识。推友@lucifierya讲了这样一件事:过去的公司有个领导,最喜欢在电话里对着生意伙伴拍着胸口说:“和你说实话啊!”“实话跟你说啊!”“告诉你一句实话啊!”"我总提心吊胆对面电话那头回过神来咂摸着觉得不对劲。他就不回味一下?

有这种口头禅的人还真不少,这潜台词是“如不注明,我所说的都不是实话。”

人衰老的标志就是丧失了对于信息的“饿”,本周最让人感动的文章是设计师西乔的访谈,《我在过着很奢侈的生活》,里面提到她的父母,令人十分佩服。

“我父母都觉得浪费时间是罪过,一直保持学东西,整个家族没有人会打牌打麻将。我爸天天看Google
Reader,经常要缠着我先生问这问那,还岁数大了怕忘,还专门有一个to do
list,要请教那些问题,路由器要设置,代理要更新。我妈也很早就开始了她的博客。”

有这样开明的父母,是儿女的福分。西乔和丈夫霍炬结婚是裸婚,没有任何嫁妆、彩礼、钻戒,也没有拍婚纱照,她只在淘宝上买了婚纱,加上咖啡馆的一场自助餐,全部花费5000元。

Loading

Tuesday, September 6th, 2011

淘宝买的茴香到了,河北老乡真实在,买的是5斤,上秤一约6斤高高的。

Loading

Tuesday, September 6th, 2011

小泽玛利亚接受《新西湖》杂志采访的录音,背景声太乱,具体内容请关注9月份出版的《新西湖》杂志。

Loading

为什么搜索应当用英文一例

Monday, September 5th, 2011

我现在搜索关于mac的技术问题,一律用英文google,原因是:

1、google最懂英文,用英文可以直接像对人类说话那样问google,比如我的这个问题就是:

mac mini 2009 mic can not record,结果就搜到了这个链接。

http://forums.macrumors.com/archive/index.php/t-187096.html

并且得到了答案,原来是mini的mic孔,不带电流,无源麦克风无法输入信号。应该换成usb的麦克。

同样的,我还有好多问题,都可以用how to, why这样的句子,直接质问google

用中文也可以问问题,但是指向的答案都是百度知道。

2、答案精确。比如标题问的这个问题,老外告诉我, mic孔不供电,所以无电源的麦克风是不能直接输入声音的。

同样的问题,百度知道是怎么回答的: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38039352.html

 

答案:声卡驱动装好了吗

3、英文论坛技术高人很多,富有实证精神,多数问题都可以找到答案。并且国外论坛的网友都很有礼貌和奉献精神,这在国内论坛也有,但是不多见。

4、google的英文没被seo和营销团队污染,结果还很可信。

5、more……

Loading

Tumblr真好玩,写起来无压力

Monday, September 5th, 2011

这个比博客轻松,比微博严谨,最适合分享点点滴滴。也可以为完整的博客提供素材。

不过这个Tumblr翻译成什么合适呢?读音好像是“汤包”,一咬油水四射,弄不好还喷对面人一衬衫。

让我们汤包起来,go go go go go!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