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印书馆出了一套新书《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陶孟和《北平生活费之分析》也在其中。
这本书初版于民国十八年,也就是1929年。书中写到中国人的膳食状况,陶孟和忆起船夫的伙食。
船夫为身强力壮的北方人,每日除三餐停船煮食之外,终日劳作不息。小米和咸菜。这种膳食,可以提供5000-6000卡及140-160克蛋白质。“彼等每日食如是简单而低廉之食品,不但能担任劳苦之工,且能保持健康之身体,实为一至堪注意之事实也。”
“中国膳食为数千年来中国民族适应环境之结果,历代人民均赖以生存,似不克认为绝对不敷用。中国人民多患营养不足者,吾人诚不能否认。但吾人敢信简单之菜蔬膳食,已足供中国人体质上之需要。中国人之食品问题,实为一经济问题。夫以中国之贫穷,购买力之薄弱,膳食中必须有牛乳肉类,不仅为贫民所难,即中产阶级亦认为奢侈品也。” (p.64)
说一句冒犯自由知识分子的话,中国人的膳食整体改善,也就是在近20-30年吧。几千年来,多数中国人与“牛乳肉类”实际上绝缘的。
分析中国的问题,都不要忘记一个基本事实:中国人刚刚吃饱。
陶孟和感叹,中国有25史,浩如烟海的史志,但里面真正有价值的资料很少。哪怕司马迁泄气人民一般之真状,也是寥寥数语,失在空泛。例如:《史记》中《平淮书》曰:
“汉兴七十余年之间⋯⋯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
“人给家足”十人均多少石米,有多少家,多少人,一律语焉不详,这是中国古典文籍的通病。
“我们中国人是一个哑民国。人民的欢乐,人民的冤苦,一般生活的状态,除了些诗歌小说之外,绝少有写出来的。”陶孟和说。所以他下决心做一项笨工作:社会调查。
Tags: books, nonfiction
感谢科学,感谢理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