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小笑话:一群人在讨论,中国据说正处于盛世,古代有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现在是什么之治啊?有人答:阳澄之治。
这句话里不但包含隐喻,还包含隐喻的隐喻,以及三重隐喻(和谐-河蟹-大闸蟹-阳澄湖),重重隐喻构成了网络河蟹时代的话语特征。
在军委副主席人选确定的新闻下面有大量跟贴,“祝永远健康!”这也是个隐喻,没有文革记忆的人肯定看不懂。
乔治-奥威尔在《政治与英语》一文中提出写作六原则,其中第一条就是:“不要使用隐喻、明喻,以及其他你从报刊上看到的比喻手法”。这是因为一些比喻“早已丧失激发功能、用烂了的拙劣比喻,之所以仍在使用则仅仅由于他们省去人们自创新词的麻烦。”奥威尔反对比喻的原因,我认为是因为,过度的比喻,让语言变成暗语黑话,不便于直接了当地交流。
可是,在目前的大环境下,书面语言来到世界上,注定要经过层层审查。审查的最高级形式是自我审查。为了确保说话安全,人们写字的时候已经做了一层过滤,这些文字又要经过机器的第二层过滤,剩下的还要经过网站的人工过滤,最后还要经过网管机关的第四层过滤。这样存活下来的大概只有隐喻了。
没有好的隐喻和坏的隐喻之分,只有活的隐喻和死的隐喻。
隐喻的伪装一旦被揭开,就又换上新的包装,审查不止,隐喻不死。
今天的隐喻是:美国人感恩节吃火鸡,中国人感恩节吃什么?–蛋炒饭。
中国-China-瓷器-景德镇
再读一遍,via 台灣博客http://yblog.org/ivan/
哦错了,要先谢郭嘉
感谢蛋炒饭!
他真的是吃蛋炒饭被发现的么。。。我以为是开玩笑的说法……
景德镇
谢谢蛋炒饭+1
①祝永远健康 ——->林副帅——->林彪林副帅继位不成——->暗示习太子
②祝永远健康——->祝今上永远健康——->太子怎么接班?
万一灾难之后,后人看不懂今天的隐喻,真以为中国是最和谐的地方了
以前看石评大财经说:今天的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盛世,堪比文景、开元
这其实到真的让我开始怀疑,史书中那些盛世治世的真实性了
想一想如果我们今天这些主流的言论评论如果坚挺地存活到了N个世纪之后,那时的人们学习历史,会不会真的以为中国朝鲜都是盛世和谐的强盛大国而其他国家都生活在水生火热热之中那?
抗美援朝->金日成送来鸡蛋给彭德怀->彭德怀刚吃过饭不吃->没人敢吃除了毛岸英->毛岸英做了份蛋炒饭->炊烟暴露了方位->引来了轰炸机->毛岸英被炸。
如果没有蛋炒饭,就不会引来轰炸,太子就健在,然后我们就像朝鲜一样,大胖二胖三胖。
理智地看有些可笑,但整个隐喻极为如此,而且,有理。
楼上,祝林副主席永远健康。
蛋炒饭的隐喻应该是,感谢美国飞行员
蛋炒饭和永远健康我都看不懂。。。。谁来明喻一下?
好吧,我承认,最后一句我没看懂。。。
蛋炒饭—Korea 浇油—木有被世袭?
最近还想那个啥啥啥啥饭的网站还在吗
盗语空间?
感谢蛋炒饭!
让语言变成暗语黑话——
其实不是黑话,是”新话”。以后的人研究当代文本肯定要为这种爆炸性增殖的词语大伤脑筋。
不过和口传笔记的时代相比,电子时代的复制和转发是如此方便,所以一个词的“多重版本”的情况反倒是降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