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谈摄影的事了,并不代表我已经全然退烧。只不过现在对摄影的爱好,像伤寒,忽冷忽热的。前一段时间,发现冰箱里还冷冻着大量胶片,就入了一台Contax T3,随身带着。
拍出来的照片证明,反转片是无敌的。当蔡司镜头遇到富士velvia,那种光芒让所有的数码都知趣地走开。
这是在杭州法喜寺拍到的红叶。
落红无数,花香满径,这种意境只有通过胶片才能表达。
这是南京中山陵青年旅舍外面的池塘和草地。
胶片与光线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是电子无法模拟的。这就是为什么至今胶片还不会死去。当然胶片成本太高,也有不方便的地方,但这反而增加了它的魅力。
胶片的调子和气氛,是数码难以模仿的。不同意的朋友,请留言辩论。
i’m pretty interested in photography, i got a canon 5D and a eos kiss film camera. as i travel a lot, it takes too much to develop the film so i just take digital photos now.
but i still had some films in my fridge
大家真没必要吵,两者各有优点,数码方便快捷,干净锐利,但色彩生硬轻佻;胶片色彩厚重多变,玩味性强,但繁琐价高且质量难以控制。有许多都是二者兼修的,都玩到了,优缺点自然清楚了。
此博客没找到广告
虽然我用的是数码,但我觉得胶片的色彩表现要好得多,不过你这个构图实在……
我觉得大家有点偏激了,这个不是个非此即彼的问题嘛
其实胶片和数码都各自有优势,用家自行选择罢了,起码目前是这样
还有一点,摄影师喜欢胶片还因为它的思维方法是不同的
我喜欢WOODFISHMAN这句~~~~~~~~
这是我拿数码相机拍的雪景,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fac29a0100fhgg.html
我觉得硬件和媒介固然重要,但是通过照片反映出来的精神更重要!
王佩,你的摄影技术不足以拿出来谈论胶片和数码的差异,你的照片实在没有说服人的美感。你可以看看这位仁兄的博客,
http://phandaxium.blogbus.com/(打不开了)
还好这里有他的相册!http://www.douban.com/people/seasire/
“胶片与光线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是电子无法模拟的。这就是为什么至今胶片还不会死去。当然胶片成本太高,也有不方便的地方,但这反而增加了它的魅力。”
电子并不模拟TM的化学反应,它在做数字排列;
一个东西死不死,和它是否化学反应有P关系,粪坑化学反应到很激烈。
“胶片的调子和气氛,是数码难以模仿的。”
胶片的调子和气氛到底是啥?你是指黑色硬塑料片还是色彩的丰富度?
很久以前我就听人说过,液晶显示器的显示效果没有CRT的效果好。
现在基本没听人谈起过CRT显示器了。
硬件固然无敌,但是糟糕的构图和无趣的题材,实在是让人为contax扼腕。
确实满好看的。那么你怎么把胶片转换成数码呢,扫描仪吗?
色影无忌打了好多年的话题
当年的死硬派“马编”不知道还能吃饭否?
我在补充一下猛禽兄说的。大家判断摄影器材不能光从像素上去想,为什么要说感光元件尺寸,因为那才是原始资料多少的衡量,打个比方,你把一个格子的白色放大成四个格子它还是一片白色。这里放上来的图有容量的限制,底扫出来的至少也可以一张占一个屏幕了,可是你也不想多图杀猫吧。
况且大家喜爱胶片主要是它在色彩上的表现,不管是黑白还是彩色,比较过就知道了。
还有一点,摄影师喜欢胶片还因为它的思维方法是不同的。
是的,胶片的美丽是数码无法模拟的。但展示出的这些照片,可实在无法让我感到胶片之美。
Wayne says:
2010/01/09 at 22:51
你通过网页展示给读者的,还是传统照片(胶片)的数码复制。最终还是数码照片。
理论上说,胶片照片的像素是无限的
~~~~~~~~~~~~~~~~~~~~~~~~
从实际上来说,胶片也不是像素无限的,因为底片和相纸上也还是有颗粒的
纯粹心理在作怪。胶片终将走入博物馆。。。。
我只想补充一下:
在电脑上看胶片只能看到胶片的一部分效果而已。
当你对光看过反转底片——135最好拿放大镜,标头也可以,120或大幅可以直接看。那才是内牛满面的效果。
至于拿幻灯机打到几平米大,你就会知道数码还差着好几条马路——我这说的还只是135幻灯。
目前来说,胶片比一般民用相机不管是宽容度,饱和度还是感光材料尺寸都是有优势的,特别是比起一般APS-C画幅的入门单反。
至于是不是习惯了胶片所以觉得它的色彩比较好呢,其实也不完全是,因为胶片本身的配方也是由发明至今经过很多的改良,甚至现在都是一直在改良的,所以它本身也在迎合消费者而改变,这是个很难讲清楚的问题了。
数码是可以被整除的
而胶片则始终有一个永远也没法除尽的余数……
他不是生物专业的么?
红叶
美~~~
LZ可能是说他手上的片子给他的感觉。不过要想证明有差别,就得有对比。
你通过网页展示给读者的,还是传统照片(胶片)的数码复制。最终还是数码照片。
理论上说,胶片照片的像素是无限的(模拟的,不是离散数据而是连续数据,0和1之间有无数的数字),而数字相片是有限的,无论多高的分辨率。但眼睛能够识别的分别率是有限的,当数码相片的分辨率达到或超过人眼的分辨率的时候,二者就没有区别了。你能分清两个物体那个分子更大吗?
let it go, brother, let it go. it’s time.
soon there will be tools, plugins, filters offering you ‘velvia’, ‘provia’, ‘100vs’, ‘tmax’ effects.
amen.
我也觉得确实有差别,但是你的方式不足以说明这种差别。没有数字方式,我是怎么看到这些照片的?
怀旧尔
回复楼上各位,数码的东西造的再好,也无法解决光学介质不同这一根本问题。底扫后的成像很大原因取决于底片冲洗工艺和扫描设备的档次。这不是那些拿数码单反却连135和120都搞不清的人所能了解的。所谓土摩托说过什么,只能说他本身也只是玩到500D而已。在三联里面,连王三表还没开始玩全画幅,更不要说别人。
真恶心。
记得土摩托以前就写过, 数码和胶片在物理上不存在差别.
还是仪式感和怀旧在作怪.
同意也能留言的吧?
我对胶片也有很深的感情,感觉它的成像更人性化,而不似数码冷冰冰。
尤其是黑白影像。记得小时候我还学过洗印。昏暗的灯光里,看着照片一张张出来,很有成就感。
导致数码流行开来之后,我怎么都接受不了。尽管现在也是用数码时候多,但是我希望胶片不要彻底的推出。现在还是有不少的摄影师、电影人坚守着胶片的…
有时候我们好像很难分清楚到底是不是习惯造就了品位—是不是习惯了胶片的色彩所以才觉得它好呢:)
好好看
可是它现在依然以数码的方式让我看见
就是说,数码其实是能达到这效果的
只是他们还没把机器造得这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