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August, 2009

我的周末

Sunday, August 30th, 2009

自从有了iphone以后,我工作学习生活娱乐,都用它。

比如说,今天吧。早晨叽哩咕噜爬起来,石英钟都说是9点了,赶忙往报社跑。今天加班,要为大学生们开一个创业展示会,并且杭州市的二号人物,市长也要来。

students

iphone跟着我来到了会议室里,黑压压坐满了小朋友,摄影记者还捧着单反,在那里摆架势呢,咱就咔咔咔咔来了几张。有几个看着模样周正的小美眉,可是#iphone3gs没有长焦,拉不到眼前来。

mayor

过了一会儿,杭州市的老大来了,那叫一个万头攒动。

大学生开始介绍自己的创业心得,让我感动的是,他们都是一些小公司,但是一点也不卑微。有一个创业者说,很多人年纪轻轻就想找一份坐办公室的工作,但我认为年轻人应该投身到制造业中。我们已经成功解决了9个人的就业问题。

听得我有点心酸。想想中石油中石化动不动就20亿买住宅楼,想想中国的青年才俊都挤破头考公务员,再看看这些做实业的小公司,你就知道谁才是中国的废柴,谁才是中国的脊梁。

the-tree

好不容易忙完了,我就冒着霏霏细雨,骑车来到浙大校园里,在树下打坐沉思。

只有这个时候,我才是完全的,完整的,非碎片化的。

bookstore

然后来到书店,彻底做了个心灵疗伤,只有在书堆里,我才不是别人,我才是我。这个世界上多开一家书店就少开一家精神病院。

这就是我的iphone生活,忙碌但不迷乱,独行但不独孤。

因为我心里依然有火一样的热情,烤干一切孤独与寒冷。

Loading

第一乐章:最后的励志书和最后的毁志书

Saturday, August 29th, 2009

原载《广州日报》

lastlecture

在《纽约时报》畅销榜上,有一位卡内基-梅陇学院计算机教授兰迪-鲍许Randy Pausch写的畅销书《最后一次演讲》(The Last Lecture),这是作者用生命的最后时光写下励志书。

2006年,兰迪-鲍许被诊断出胰腺癌,这是一种典型的绝症,确诊后能存活5年的患者不足4%,所以说,他等于被判了死刑。知道自己活不长了,兰迪决定给世界留下点什么。兰迪开始平静地料理身后之事,他有恩爱的妻子和三个孩子,分别只有五岁、两岁和一岁。兰迪知道,将来这些孩子未必记得他们的爸爸。而他们一旦懂事之后,肯定会问:谁是我们的爸爸?兰迪决定留下演讲的录影,来回到孩子们这个问题。

兰迪在书中解释为什么不为夫人庆生,也要飞到大学里做演讲,”受伤的狮子要证明自己还可以怒吼”。”如同退役的篮球队员最后一次把球投进篮筐”。”爱我的人们啊,这可能是你们最后一次见到我的肉身了。”

兰迪的演讲非常成功,他成了网络上年轻人的偶像,在Youtube等视频网站上,世界各地的网民,聆听了他的演说:”手里有什么牌,不由我们决定,但我们可以选择怎么出牌。””砖墙的存在只有一个原因:它证明我们对目标的渴望有多么热切。”2007年9月18日,他做了最后一次演讲,后来他写下了这本书,2008年7月,他病情恶化,与世长辞。

兰迪的书很让人想起另外一本面对死亡的人写的书《潜水钟与蝴蝶》–前ELLE主编用眨眼皮的方式写下的回忆录。这两本书都令人心惊,因为它们揭露一个没有人愿意听的残酷事实:即使幸福也无法挽救人于死地。

然而,《最后一次演讲》所获得的也并非全是好评。在亚马逊网站上,有不少人给了这本书打了1星,有读者抱怨,这本书的道理太浅了,”写了些幼稚园所教的道理,但包装得像获了普利策奖一样。” 还有人更不厚道地说,他的书是将死之人对自己的赞美。

亚马逊网站上这些读者的指责有失厚道,但也引出一个话题:作者重要还是作品重要?

《最后的演讲》让我想起了另外一本遗著,罗伯托-波拉诺的《2666》。这是一本长篇小说,作者到死都没有写完。跟兰迪教授有一点类似,波拉诺也是在检查出致命疾病之后,决定写书的。罗伯托*波拉诺原籍智利,到西班牙做苦工,写诗,1992年被检查出严重肝病后,他认为自己时日无多,决定写小说,以便能够给子女留下一点遗产。1998年,波拉诺出版了长篇《荒野侦探》,使他跻身一流小说家的行列。2003年,他去世之前,他差一点完成了《2666》。

波拉诺的两部小说,让评论家们确信,又一个马尔克斯诞生了。只是波拉诺注定与诺贝尔文学奖无缘,第一是因为诺奖不会颁给死人,第二也许是因为即便他还活着,他也不反对自己的祖国。

《2666》这本长篇,有900页厚,全中国大概只有一位叫”比目鱼”的著名博客读过。根据他的评介,这是一本恢弘瑰丽的大书。乍看上去有些丑陋,这恰恰是一流作家的特征,二流作家只写人们熟悉的美的东西。

毫无疑问,兰迪教授本身的遭际,能够激起人们的恐惧与怜悯,这也正是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定义。然而,波拉诺的书却在提醒我们:作者是作者,书是书,两者不应该合二为一。

回顾人类的群星灿烂史,我们发现,不写自己的书似乎更有价值。荷马是个盲人,但《荷马史诗》却没有一句提到他自己;司马迁受了宫刑,然而在《史记》里,我们哪里能读到半句他对自己悲苦的描述。个人的命运和书的内容应该有一条分界线存在,至少不应该无缝粘合。

濒临死亡,造就了他们的表达。同样是最后的天鹅之歌,兰迪用教育家的方式,为我们留下了一部励志书,他毫不掩饰对于人世的眷恋。波拉诺用了小说家的手法,他把自己的苦难浑然忘却,在书中创造了一个集美丽与丑陋于一身的世界。

在《2666》中,波拉诺笔下的人物向一位卧在病榻上即将死去的哲学家请教人生的意义,哲学家回答:”要快乐。要活在当下。要善良。或者干脆问问你自己:你是谁?你在这里做什么?离开吧!”

Loading

俱草草09第5辑

Thursday, August 27th, 2009

0191 因为我不能停步等死神,他好心地停步等我。——迪金森的诗

0192 没有忧郁,没有抱怨,没有爱情,一切皆黯淡,消逝,去向远方。白色的身躯,祭祷的声音,你那金色的船桨。——勃洛克

0193 很多事,全靠,一辆红,推车。雨淋得,晶亮,傍几只,白鸡。——威廉斯『红色手推车』

0194 淘书定律:对于你想读的图书,总有一种最便宜的获得办法,只要你耐心寻找。

0195 台风天读从浙江图书馆借的《调查性新闻报道》。第一句话就令人苦笑:“调查报道可以促使政府更迭,把政客投入监狱,启动立法程序,揭露非正义,羞辱不义的公司。”

0196 事实上,在我上国,“调查报道可以促使官员轮岗,把农民投入监狱,启动废止旧法程序,但很快又有新的旧法变种出现,试图揭露非正义的一角,但欢快被掩盖,羞辱没有后台的公司,除非它们肯投广告消灾。”

0197 英国人写的学术书是世界上最枯燥的,所以英国诞生很多小说家,《福尔摩斯探案集》就是为了干掉《各位刑事犯罪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这类书应运而生的。

0198 水饺还是面条,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漠然忍受白米饭暴虐的黏度,与挺身反抗菜泡饭无牙的空虚,这两者,那一个更重要呢?

0199 我决定戴上头盔,穿上雨衣,骑上自行车冲进台风雨里,只为大口呼吸一下夏末秋初的凉风。要是手上有一台防水相机就好了。

1020 我从武林广场出发,经体育场路、宝俶路到断桥,跨白堤、越苏堤,奔南山路。一路上只见西湖上空乌云翻滚,宛若末世,冷雨扑面,车如片羽。浑身打湿,隐隐发冷。于是抵吴山广场,缘浣纱路、中山路回家,历时两小时,行程15公里。

1021 从风雨中骑车狂奔回来,浑身湿透,第一件事是洗澡换衣服,然后烧了一锅柠檬、姜汤,趁热喝下。绕西湖骑行一周,太爽了,也太冷了。

1022 读书笔记的价值在于,去除冗余信息,萃取书籍精华,实现实时互动,分享阅读人生。其价值高于一般的书评。当然读书笔记应该包括缩写、复述、评论、感悟,而不应是简单的照抄。

1023 凌晨4:45经过寻常街巷,看到做早点的人们,都已经开始起来忙碌。难怪金圣叹说,世上除了痴肥公子,上至王侯公卿、下至贩夫走卒,无人不早起。

1024 这似乎是个矛盾,待机时间越长的手机,越容易到关键时候没电;待机时间不超过24小时的手机,因为天天记得充电,反而时时有电。

1025 拖沓是一种精神疾病,安装多少时间管理软件都无济于事。

1026 如何煮糖心鸡蛋:准备12个鸡蛋,从第三分钟开始,没隔1分钟捞出两个,总有2个糖心的。

1027 我发现小人书是最棒的微博教科书,那种叙事干净、简练、绝少铺陈、不乏趣味与悬念,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1028 我承认,我没有兴趣读儒林外史的原著,但是看连环画我喜欢。刚才看到一节,把我乐坏了。马二先生在西湖边,看到匡秀才在看自己编写的文选,就说:咱俩是“斯文骨肉”啊。

1029 房贵思良相,肚饿思贤妻。

0130 我年轻的时候,经常被一个愚蠢的问题所困扰:这顿饭吃什么。

0131 不要等太饿的时候再去吃饭,1、会饥不择食 2、吃相难看 3、会花更多的钱

0132 当一个姑娘过来对你说,我把我女同学介绍给你吧,一定要断然拒绝,不要蠢蠢欲动,因为姑娘很可能有点喜欢你,来试探你。

0133 如果你是一男的,在吃完麻辣小龙虾之后,在嘘嘘之前,一定要洗手。

0134 有人借一套书中的一本,一定要把整套书都借给他,因为那本书肯定会丢掉。

0135 骑自行车一定要戴头盔,原因很简单,头盔150一个,脑CT,210一次。

0136 不要勾引瘸子或残疾人的老婆,按照民间的说法,会倒大霉的。有一个艺术家,我不说他名字,就睡了一个瘸子的妻子,事后才知道那瘸子是黑社会,于是艺术家人间蒸发了十年。

0137 不要拒绝帮助一个善良无害而走投无路的人,因为你接待了他,就等于接待了天使。

0138 不要到火车站去接没见过面的网友,那感觉比任何惊悚片都恐怖。约在宾馆大堂见吧。

0139 请人干活之前,先谈好价钱;被人请去干活,先开口谈钱。因为你的默认值跟他的默认值,相差可能很大。

0140 患难是友谊唯一的试金石,你在难中,那些弃你如敝履的人,你也放弃他;那些曾给你送过一包烟、一双鞋的,要刻骨铭记。

0141 当心那些样子单纯、笑容甜美的姑娘,她们有可能是有毒的小甜饼。英文叫poisonious cookie.

0142 当你约好了一个女人次日早晨一起私奔,请千万不要睡过了头,更万万不要当成是一场说笑。

0143 不要给人以虚幻的希望,最理想的状态是不要给人任何希望,只给出结果。

0144 女孩们,不要相信人生导师,他们迷茫得只相信遥远的吱呀作响的床。尤其要警惕那些劝你们不要相信人生导师的导师。

0145 不要跟年龄比你小20岁的人交朋友,年龄是给人以尊严的东西,不要轻贱了它。

0146 不要自告奋勇给别人修电脑,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哪怕花点钱。

0147 我十分不解地看着这个年轻人,在饭桌上眉飞色舞地讲起,当年他掌管酒店采购,如何天天揩油,顿顿吃鲍鱼。而他的人力总监就坐在同一桌上。

0148 被姑娘伤害了,不要伤心,因为你当年也这样伤害过别的姑娘。

0149 不要追求下层劳动妇女,一来难度不一定小,二来代价会及其高。从前有个人叫聂赫留朵夫,因为年轻时诱惑了使女,晚来悔悟,选择了赎罪,对自己实行土改。

0150 不要试图去做好人,努力去做一个无害的人。不要在别人的罪上有分。

0151 跟你的另一半有了矛盾、闹了别扭,一定不要告诉自己的父母,父母只会袒护自己的子女,这样事态会扩大,贻害会无穷。

0152 离开家的前一晚,母亲让你带什么,你就都带上,千万不要嫌重,千万不要让她伤心。

Loading

耶鲁听课笔记《美国内战与战后重建》第1讲

Wednesday, August 26th, 2009

从今晚起,做一个幸福的人,不定期推送耶鲁大学David Blight教授讲述的《美国内战与战后重建》

耶鲁大学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在网络上把看家的课程都拿出来无私共享。耶鲁大学的公开课,提供视频、MP3、文字稿三种形式的资料,跟坐在课堂听讲没有任何区别,更重要的是,它是完全免费的。可以下载到电脑上观看,如果有iphone或者itouch或其他智能手机(不是必需的),就更方便了,可以利用闲暇时间随时上耶鲁。

David Blight教授是耶鲁大学研究奴隶制和美国内战的专家,著作等身。其中The Civil War in American Memory获奖众多。 这门《美国内战与战后重建》是他的拿手好课,一共有27讲,没一讲约一个小时。全部课程提供课堂讲课录音、录像和整理文本的下载。

第一讲:绪论:美国内战为什么能够激起人们对于历史的想像?

中国有两种教师:党委书记型、相声演员型。前者照本宣科,枯燥乏味,后者插科打诨,不着边际。而Blight教授的视频告诉我们,什么才是一个合格的好教师。心存虔敬、口吐莲花,幽默风趣,又懂得节制。

我承认,看David Blight教授的演讲视频是一种享受,看他的手势,他的眼神,让人浑然忘却是在听课,而是在看莎士比亚的戏剧演出。

第一讲回答美国人对内战史为什么着迷?原因有,人们对史诗的热忱;美国人对救赎叙事的偏爱;种族意识觉醒;对失败的眷恋;对现代美国的追根溯源。

Blight教授开场讲了一个小故事,说他一次讲Dred Scott(美国历史上第一个为获得自由而打官司的奴隶,后败诉),一个学生在那里看《耶鲁每日新闻》,教授看他那么入迷,就说:“今天的耶鲁每日新闻没有刊登Dred Scott的消息”(众笑)。他说完这番话,学生起身离开了教室。Blight说他现在想起来挺后悔的,不该这么明显表示出自己的不满。

美国大学课堂有个良好的传统,不用该死的PPT,教授就是对着书本和讲义,对学生授课,讲坛上安放一盏温馨的台灯。而国内万恶的大学,都要求老师把PPT做成三级提纲,机械而乏味,扼杀老师创造力。

教授介绍了基本全新的参考书,即便是研究历史,小说也是必备的材料之一。当然,像吴思那样用三言两拍来佐证自己潜规则理论的做法,在西方是不允许的。

教授说,今天是1月15日,马丁路德金的生日,大家都知道他的演讲,我有一个梦,连电视广告都经常在用,但我今天读的是另外一段。马丁路德金说,黑人拿着林肯签发的支票来兑钱,但得到的答复是正义的银行已破产。

表达完对马丁路德金的敬意之后,Blight教授说,请原谅,给我十秒钟时间,岔开一下。接着他深情地讲书的故事,这是这一课,最让我感动的场景。

“这个房间里每个人都把书当成理所应当之物,我们把书扔到地板上,扔到人身上,装到包里,丢掉,乱画。”“要知道在几个世代之前,根本就没有书店可去!你们的先祖父们,除非生活在特别的城市里,否则连书店都没见过。书是宝贵的东西!”

教授继续说,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新生儿。恩,一本书的诞生可能比新生儿的诞生更有计划和知性。(学生们笑)

言归正传,Blight教授引用希罗多德《历史》的开头:”把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出来,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遣忘,为了使希腊人和异邦人的那些值得赞叹的丰功伟绩不致失去它们的光采,特别是为了把他们发生纷争的原因给记载下来。”

他解释说,希罗多德认为,历史是两件事:第一,历史是关于故事和功绩的;第二,历史要解释事件发生的原因。对待历史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只关心分析不关心故事;一种是只喜欢听故事,不喜欢分析。实则,二者缺一不可。

Blight教授讲了他最喜欢的一个关于“修正主义”的故事,美国一档电视节目,邀请了Foner教授和切尼夫人面对面辩论,提到一个词“修正主义”。次日,新闻周刊记者电话采访Foner。

新闻周刊记者问:“Foner教授,修正主义这个概念是谁最早提出来的?”教授说,“也许是希罗多德吧。”记者问:“你有他的电话号码吗?”(全场爆笑)。

为什么内战会给人们留下深刻的记忆?教授引用了修昔底德的话,那是因为,“人们对所受的苦难作出了理所应当的回忆。”(The people made their recollections fit in with their sufferings),这话让我想起黄集伟老师每周语文的句子:稗子得到了稗子的命运而已。

内战中受伤的人何其多也,可能是南方人,他们战败了;可能是黑人,他们得到了空头支票,也可能是北方人,杨基士兵有30万死,70万伤。所以,提起美国内战,人们对苦难作出了恰当的回忆。

David Blight教授说,没有一个历史学家是一张白纸、不带观点。每个人对历史事件都有自己的解读。他最欣赏William James的话,并且说一旦统治了美国,就把这句话写进入籍誓词里。William James说:”我掌握的任何一条真理的最大敌人,就是我掌握的其余真理。” The greatest enemy of any one of my truths is the rest of my truths.

为什么美国内战牵动我们的心?教授说,关于美国内战已经有6.5万本书。他有一次造访捷克,甚至看到了一本捷克语译本。如果Blight教授来中国,他会看到中国人王金虎写的《南部奴隶主与美国内战》。

教授说:为什么我们喜欢说内战?也许是因为我们热爱史诗。史诗都有英雄、反面人物、开始、结尾,还有冲突。

也许是因为美国人喜爱救赎故事(redemption),正如William Dean在1900年所说的:“美国人永远喜欢悲剧,只要有个欢乐的结局。”

也许是内战促成了美国的种族觉醒,种族主义是一种罪恶,而内战让罪得到清洗和试炼。(听到这里,我想起了新疆冲突,这个小规模的内战,不知道有没有让各族的良心得到炼狱一样清洗。)

教授不忘了讽刺一把老布什。他说,老布什1989年就职演说的时候,提到南北战争说:“我们必须记住,我们是这样一个国家,宁可派出60万儿子去战死,也不愿意保留奴隶。”老布什似乎忘了,至少这个国家的另一半人是为了保留奴隶制而战死疆场的。

也许人们关注美国内战是因为失败比胜利更值得记录。DB做了个类比,62万美国人死于南北战争,按照同样的总人口平均战死率的话,那么在越战就要死400万人。(实际死亡是5-6万。)

败比战胜更有趣。战争中的失败代表了反叛精神、复活精神以及造反精神。很多人也许对历史上的失败和损失更感兴趣。(DB教授您错了,学过中国近代史的任何一个中国孩子,对失败都不会感兴趣)。

人们对起源的好奇,也是关注内战的原因。南北战争是现代美国、大政府、权力集中、各州权力丧失等种种现象的起源。

第一讲就直播到这里,下一讲,David Blight教授要将美国南北双方的对立,就像惠特曼所说,美国是个想法(idea),这门课就是讲述这个idea是什么,以及围绕它发生了什么。

第一讲完,下一讲再见。

Loading

为手机而生的PDF版《二十四史全译》

Tuesday, August 25th, 2009

我曾经在博客上介绍过民营企业家投资5000万、老历史学家奋斗7年编写的《二十四史全译》的故事。最近,我忽然发现这套PDF版的图书有一个妙用。

因为它的排版是一页两栏,特别适合在手机上阅读。

我用iPhone做了一个测试,用Good Reader这个PDF阅读软件,把《二十四史全译》导入手机。

整页显示的效果是这样的(截屏效果,屏幕尺寸略小于图片,但清晰度比电脑上要高。)

PDF

看上去字体还是太小,不要紧,因为这本书的排版特殊,我们可以选择只看古文。

PDF

也可以选择看另一半译文,效果也不错。

PDF

请注意这个PDF版本的清晰度。

因为这是出版社自己出的PDF配套版,清晰度不是中华书局那些破铅字漫漶、山寨扫描的PDF所同日而语的。

《二十四史全译》原文有4000万字,译文有6000万字,相加1亿字,装进手机的话,够看一辈子了。

我请教牟森读史的办法,他说,24史只能当成史料,不必也不可能通读,根据需要有选择地读就够了。

单从读书的角度讲,我们真是生在一个最好的时代。

Loading

私最爱的16个iPhone小软件

Tuesday, August 25th, 2009

喜欢iphone软件的朋友们,在《数码白板报》(wangpei.blog.paowang.net)上,更新了一篇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不好意思,我承认,这是一个拉动消费、提振经济、缩小中美贸易顺差的帖子。

My favorite iPhone Apps

还需要说什么吗?一切都在图里面了。还是需要罗嗦几句:

首先,之所以介绍16个软件,是因为正好凑满一屏。

其次,这个评价有严重的个人色彩,并不具有普世价值,见仁见智,请勿动粗。

再次,我采取卫西谛老师评论电影的办法,采取“三星加星制”,略微修改如下:

1.☆☆☆:不予评分(不建议安装)

2.★☆☆:一星,尚可(不一定安装)

3.★★☆:两星,优良(值得安装)

4.★★★:三星,极佳(不得不安)

5.★★★+★:三星加星,经典(舍我其谁?无可替代!)

最后,介绍的顺序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1、BatteryLife ★☆☆ 免费

电量显示软件。没有特别强大的功能,但是可以上一次的电量和查看的时间,由此你可以推断用电的速度。我觉得这个软件最大的有点是诚实。有很多预测电量还能播放音乐多少小时、视频多少小时的软件,其实是信口开河的骗子。

2、Google 六合一软件,★★☆ 免费

把google日历、文档、资讯、照片(已墙)、翻译、地图、搜索整合到一个界面上,很方便。

3、Awesome Note 简称aNote, ★☆☆ $3.99

收费,价格不菲。最大优点是跟google docs无缝整合,可以把文档导入、导出。我认为它最合理的售价是0.99。不过没办法,苹果app store里,所有商务软件都贵,商人有钱嘛。

免费替代品:evernote

4、iXpenseIt ★★☆ $4.99

这个软件只能记预算和支出,不能记收入,似乎残缺,但在记录花销方面还是物有所值!花钱如流水的人们啊,虽然这个软件不能让你停止乱花钱,但是能够在你忏悔的时候,找到挥霍的症结。其实,只要想想,因为安装了这个软件,你有可能转念少吃一顿快餐,剩下的钱也对得起它的价钱了。为什么不买呢?

免费替代品:Balance

5、Mobile Fotos,★☆☆ $2.99

收费软件,1.99美元好像,是flickr上传软件,虽然免费软件Flikcrit也很好用,但是功能还是这个强大。它能干而免费软件不能干的事包括:原图上传(不缩小尺寸)、视频上传,查看你的Flickr账户里的图片。如果你有一个Flickr pro账户,并且存放大量图片的话,这个软件值得买。

免费替代品:Flikrit

6、Photogene,★★★ $0.99

平常卖2.99,现在是特价优惠期。有iphone上小photoshop之称,能够把你的iphone变成一个图片处理终端,窃以为对专业和业余记者都很有用。可以直接把图片处理好,立即上传,立即向全世界发布,而不需要经过PC。

7、NYTimes ★★★ 免费

能把电子报做成一件艺术品的,恐怕只有纽约时报了。

8、WSJ ★★★ 免费

能把电子报做得比一件艺术品还好,恐怕只有华尔街日报。它有而纽约时报没有的功能是流畅的视频。

9、Tanzaku Pad ★★☆ $3.99

软件名字是日语“短札”的意思,支持双屏连续书写,笔迹控制很好,习惯之后,用手指能写出钢笔的效果。它还带有checkbox,可以用来作to-do软件使用,事实上,我就是这么用的。

这是收费版,收费跟免费的唯一区别就是,收费版可以保存原始文件。所以我建议大家都用免费版就够了。

免费替代品:Tanzaku Pad Free

10、PandoraBox ★★☆ 免费

一个专门搜集播报iphone app降价促销信息的小软件,对于app买家来说,非常好用。

11、Kindle ★★★ 免费

这个软件的存在说明kindle阅读器是一个愚蠢的错误、费钱的累赘,我认识好几个朋友,都是先买了kindle,发现在中国用超级不方便,又买了iphone或itouch的,其最终居第就是安装这个Kindle软件。

有了它不但可以跟kindle阅读器一样可以购买、阅读kindle图书,还可以免费试读图书的第一章,而这正是美国之外的kindle机器做不到的。

12、GoodReader ★★☆ $0.99

如果你有大量的PDF图书,尤其是中文PDF,那么建议买这个软件。首先它支持把PDF有线(不推荐)或者WIFI无线(推荐)存放到iPhone,第二它尽可能利用iphone的屏幕取得较好的阅读体验,第三,据说它可以纠正中文乱字符。

反正我买了这个软件之后,立即把我的24史和汉译学术名著,一共20G的文件放了进去。

13、Stanza ★★★ 免费

无私而有爱的stanza,电子书阅读软件,有超多的中英文内容可供选择,包括古腾堡计划中的图书。阅读体验完美,它的存在是抽到所有收费读书软件脸上的一记响亮的耳光。

14、Shazam ★★★ 免费

对着它放音乐,它就会“听”,并且开始分析歌曲旋律,到itunes store找到这个音乐的专辑名和歌曲信息。

很神奇吧,我用这个软件,找到了听了N年但一直不知道名字的一首歌,原来它叫:Grass Mud Horse’s Song.

15、Ocarina ★★★ $0.99

nana推荐给我的一款模拟乐器“陶笛”的软件,我更愿意称之为“四孔笛”,或者“外国埙”,这是iPhone上最天才的应用之一。因为它可以把你的iPhone变成一件全功能的完美乐器。

对照官网提供的歌谱,你可以尽情演奏大部分脍炙人口的曲子。虽然是收费软件,但是多么便宜啊,想想吧现在一把口琴都要20元!

16、相机 ★★★+★

iphoe自带软件,想不免费都不成!

终于写到最后一个了,我心目中唯一的一个三星加星的软件。

原因就是当我买了一大堆照相软件(什么ToyCamera, CameraBag, LOMO)之后才发现,自带的相机是最好的。如果你想要特别的效果,只需要放到photogene里处理一下就可以了。

另外,它不可取代的原因是,在3gs上,它具有视频摄录功能,并自带剪辑小软件,可以掐头去尾,剪辑成一个速成的片子。简直太神奇了。

嗨,就写到这里吧,胳膊都写麻了。

重申一下,以上只是个人看法,不构成购买建议。另外价格也时常在变动,如果涨价了,请不要怪我。

接下来,请关注nana同学的软件推荐。

Loading

回到诵读

Monday, August 24th, 2009

昨天去书店不为别事,专程采购可以诵读的古文。一套中华书局竖排版的《古文观止》是不可少的,我还一狠心买下了《中國文學作品選注》(袁行霈主編),同样是中华书局荣誉出品。

我怀念我在中学的那些暑假。有一年,在我们村一位读师范的大哥的新屋里,我狼吞虎咽地读了《刘白羽散文选》、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张承志《北方的河》、梁晓声《今夜有暴风雪》、祖慰的怪味小说、还有某个高干子弟写的《两代风流》。那是我过得最愉快的一个夏天。新落成的瓦房里,凉风习习,真像陶渊明《读山海经》中所说的那样: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高二的暑假,我记得我得到一本大字版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从此朱东润这个名字就深深印在我心里。我读的是先秦两汉那一册,差不多把江淹《别赋》都背了下来。当时,我给千岛妃子(也就是现在的经济学者郭艳茹)写信,通篇用的都是骈文体。开头就是一句:“偶尔一枕新梦,时常两本旧书”。

进了大学,我经常到山上读书。后来,在我的不成熟的小说《歌》中,描写了当时读书的场景:

整整一个下午,小旭捧着一本《复活》坐在小山丘上。风轻轻地吹着,矮小的马尾松在太阳照射下散发着清香,蜜蜂嗡嗡地盘旋在身边不知名的小花上。他有时放下书本,抬头看看堆着白云的蓝天,远处大海泛着一层白光,可以听到隐隐的海潮声。直到书本上的字迹渐渐模糊起来。他收起书本,揉揉眼睛,看到山下的灯火渐次亮起来,远处的海被罩在一层薄薄的雾汽里。“该回家了。”他自言自语道。心里蓦地生起一种朦胧的、夹杂着欲望的温暖和欣喜。他迈着轻快的步子走下山去,带着这淡淡的喜悦,溶进越来越浓的夜色里。

到了大二,我读的书变成了《圣经》,还是在山脚下,我读着苦难的《诗篇》:耶和华是我的牧者……

我没有找到青草地和可安息的水边,却一直带着焦灼的心灵,带着郁躁的症候,在世上独行,有时穿过死荫的幽谷,有时登上获救的山巅。然而,书成了我身体和生命的一部分,没有它们,我在这世上定然孤苦伶仃,有了它们,再黑的黑夜也能对付。

我要回到诵读,找回汉语的语感。而这套《中國文學作品選注》之所以吸引我,是因为它使用繁体大字印刷,很适合我对诵读本的要求。另外所选的篇什很多也是我曾熟悉的,重温它们就像找回了旧日的情人,并且她还带来了活蹦乱跳的儿子。

Loading

第一乐章:一个关于性、金钱、天才和背叛的创业故事

Sunday, August 23rd, 2009

原载《广州日报》

billionairs

Facebook,台湾媒体译成“脸书”,是世界上最成功的社会交友网络,也是互联网上最不可思议的神话。它的前身是哈佛高材生马克-扎克博格与同学2003年一起创办的校内交友平台,仅仅过了4年,微软就拿出2.4亿美元收购了它1.6%股份,以此推算,它的市值在2007年就达到了150亿美元。按照2009年7月份的最新统计数字,它拥有2.5亿个活跃用户,这还不包括因技术原因被阻隔在Facebook大墙之外的中国大陆网民。

你也许了解Facebook现象,但你未必知道这背后的故事。这个星球上最年轻的亿万富翁和他的创业伙伴一起演出了一部人间悲喜剧,他们改变了人类沟通交流的方式,但最终却反目绝交,以至于到了互不说话的地步。了解以上背景,你就不奇怪为什么《一不小心成为亿万富翁:讲述Facebook创业背后的性、金钱、天才和背叛》(The
Accidental Billionaires)会登上《纽约时报》畅销榜。

埃东多-萨维林和马克-扎克博格是哈佛大学的一对计算机狂人,他俩的共同目标就是都想成为校园里最酷的人。为此,埃东多削尖脑袋要栖身哈佛精英俱乐部,而马克则用黑客技术入侵了学校的计算机系统,把哈佛女生的照片文件偷出来,做了一个取名为“性不性感”(Hot-or-not)的网站,邀请全校师生为她们打分。此举差点断送了马克的学业,但是埃东多意识到,他们可以沿着这个方向干一票大的。于是有了Facebook的创意和后来一连串好莱坞式的故事。

我从亚马逊免费下载了这本书的目录和第一章内容,看得我昏昏欲睡。第一章描写了埃东多竭尽全力打入哈佛半秘密、半公开高级俱乐部的场景。没有干净利落的故事,只有文学化的繁琐的场景,以至于我不得不仔细确认,是不是下载错了书。这看上去不像是一本纪实作品,而更像拉美作家略萨的《酒吧长谈》的校园版。

我仔细看了网上读者对这本书的评价,发现被它催眠或气醒的人不只我一个人。很多对这本书抱有期待的人,最终都大失所望而归。本来大家都希望了解
Facebook创业的真相,马克究竟如何剽窃了同学的想法和源代码做成了现在的网站,他又是如何使出盘外狠着把创业伙伴踢出公司。然而,这本书的作者本
-梅兹里克(Ben Mezrich)根本没有采访到马克本人,一次都没有。他所依据的材料要么是马克创业伙伴的一面之词,要么就是自己天马行空的想像。

这本书让人浮想联翩的标题、陈列着蕾丝文胸与鸡尾酒杯的封面,让这本书颇能吸引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然而据读过它的读者们都说,所谓创业故事背后的性,不过是描写了一次次杰出青年都会参加的派对、舞会,至于书中动不动就出场的金发女郎和亚洲娇娃,不过是一堆无用的点缀。

按照信史的标准考量,《一部小心成为亿万富翁》没有多少价值,在维基百科查阅“Facebook”条目所得到的信息,都比这本书更靠谱。按照小说的标准,这本书也不几个。就像第一章一样,这本书繁琐地铺陈细节,设置人物,这些人发几句议论之后,这一章就结束了,似乎讲了什么,又似乎没讲什么,但归根结底还是讲了点什么。作者反反复复讲的一件事就是有才要趁早,发财要趁早,泡妞也要趁早,当然这是一条有着严格先后顺序的因果链条。

最新消息,这本书的版权已经被好莱坞买走,不久就会被搬上银幕,正在改编这个剧本的不是别人,正是主演过《美国丽人》的凯文-斯帕西。我相信,不久以后,这本书的中文版也会在国内面世,如果你看了觉得不合胃口,可别怪我没有告诉过你。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