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July, 2009

我们的村庄(1-12)

Thursday, July 23rd, 2009

1、我们村叫丁家村,我在那里出生并且生活到18岁,每年都要回去两回。我们村并无一户人家姓丁,村名的来历据说是因为全村只有丁字路口,没有十字路口。

2、我们村第一个被打成反革命的人是王二大爷,一天生产队社员们都在田间集体锄地,天上飞过一架飞机,二大爷忽然举起锄头,用柄对着飞机,做射击状。结果被打成了现行反革命。

3、第二个被打成现反对是位高中生。我村农民每年要被政徭役,大修水利工程。高中生在工地上赋诗一首:“车如龙,人如蚁,今朝又出隋炀帝。”被告发后游街示众。

4、村长在社员大会上讲话,念稿:“十月革命一声炮”,翻页时纸粘住,停顿良久,听众议论纷纷:“准是臭了”,校长翻过一页,大喝:“响!”

5、王四大爷在族里德高望重,每逢丧事,必率众拜祭,三十六拜不重复。隆冬大祭,他穿免裆老式棉裤,不慎起身时棉裤落地,恰巧那天没穿裤衩。羞惭归家,投缳悬梁。全村无不嗟叹。

6、小时候村里唯一的个人通讯工具就是喉咙,炊烟升起,牛羊下来时,总可以听到村里妇女的悠扬呼唤:小啊,快点回家吃饭了!民谚:“黏粥座到锅里了,太阳落到窝里了”。

7、但是村南小六再也没回来,他被牛蹄踩的小坑里的一汪水给淹死了。疾跑,绊倒,脸戳到牛蹄坑里,水呛入肺而死。

8、刘老汉视牛如亲,爱牛如命,相伴十年,安然无恙。一日,在田间,牛忽然狂奔而来,冲刘老汉当胸抵去。老汉立仆,不治而亡。乡亲把牛捉住,堆柴烧之,无人食其肉。

9、二奶奶终于死了。她最大的爱好就是听墙根,而且是听儿子和儿媳的墙根,第二天再用收集的黑材料痛骂儿媳。后来大家分析二奶奶的心理,说她可能是年轻时守寡造成的变态。

10、在我们村,认为最缺德的五件事是:敲寡妇门,挖绝户坟,打瞎子,骂哑巴,往井里撒尿。对于法律认为的犯罪,大家反而很宽容。

11、小时候,我在姥爷家住,姥爷说,你要是夜里干渴了,一定要告诉姥爷。我知道原因。这村有个孩子,夜里喊着口渴要喝水,他舅舅犯懒,没理他。第二天早晨,这个孩子死了。

12、铁蛋结巴,自幼姥姥养大。19岁那年,他正切菜,姥姥说:铁蛋啊铁蛋,白养你了,你跟姥姥不亲了。铁蛋向天赌咒,口不成句,手起刀落,一节小指飞到地上,乱跳如活物。

Loading

三座城池

Tuesday, July 21st, 2009

My-Kindle-33

灰色的北京

34A

绿色的上海

My-Kindle-04

橙色的杭州

Loading

寻找一位浙大09年毕业的男博士

Tuesday, July 21st, 2009

Update:不得不叹服网络的力量,在这篇博客登出70小时,照片中的博士找到了。他留言说:

王兄:
我就是你要找的照片主人,谢谢你帮我拍的照片,我非常喜欢,可以看出你的技术是相当的不错,麻烦您把照片发到对我的邮箱(略),谢谢你帮我拍的里程碑式的照片。

上个月,浙大学子毕业,路过玉泉校区的时候,我给一位博士毕业生拍了一张照,但是忘记了跟他要地址。有谁认识这位小伙子,请他速来认领这张人生里程碑式的照片。(照片已被主人认领,您现在看到的是另一张照片)

My-Kindle-06

Loading

擦窗户的人

Tuesday, July 21st, 2009

My-Kindle-15

我不愿叫他们“蜘蛛人”,他们是人,不是侠,也不是蜘蛛。

My-Kindle-16

无论你身在何处,境遇如何,都要记住:莫忘天下苦人多。

Loading

Kindle阅读志–7.19周末

Sunday, July 19th, 2009

1、本周美国《新闻周刊》主打是美国女留学生knox伙同意大利男友性虐杀害英国女室友案,案件发生于两年前,最近在意大利开庭。knox的妹妹在案发现场留影,穿热裤上法庭,都让公众不满。案件预计10月出一审结果。(链接

2、knox案的惊悚在于,被害的英国女孩被极端性侵害,并被割喉,两小时之后才断气。knox供词反复被证伪,凶器军刀在她意大利男友住处被起获,刀柄上dna与她匹配。

3、这个knox非常可恶,不但自己撒谎成性,而且诬陷了当地一个酒吧老板,说他们是同伙,后来经过警察调查,老板才洗脱了不白之冤。

4、案件发生在佩鲁贾,在整个意大利造成震动。当地媒体说,意大利2/3的犯罪案件是外国居民制造的。

5、说起欧洲排外潮,《新闻周刊》报道,目前欧洲右翼政客对大批涌入的穆斯林抱十分警惕的态度。一个流行的说法是,移民剧增加上高生育率,预计2025年,穆斯林将占到欧洲人口的40%。

6、告诉爱国青年们一个自慰的消息,中右派当权的欧盟已经释放出强烈信号,欧盟大家庭不欢迎土耳其。

7、美国《时代周刊》关注的是巴西九岁小女孩被继父强奸,人工流产引发的天主教抗议浪潮。对于非天主教内人士来说,堕胎是常识,不流掉难道要让她生下来吗?她怎么照顾孩子,况且是双胞胎。(链接)

8、巴西教会开除了参与堕胎事件的9岁小女孩亲属和医生的教籍,梵蒂冈表示支持这一决定,并强调,堕胎则开除出教,适用于任何情况,包括这件惨绝人伦的案件。

9、当然梵蒂冈也打三巴掌揉一揉,号召教众安慰可怜的小女孩,给她关怀,给她拥抱。

10、我们再来看英国,泰晤士报头条报道了一个最具喜感的消息,约克郡的一个17岁小孩,冒充航空业大富翁,跟多家航空公司接触,并且差点取得了一条不存在的航线的运营权。直到被警察发现。

11、泰晤士报的生活方式专刊,刊登了一篇趣文《女人的101个用途》,随便翻译几条:43知道何时换床单。 45买到芳香扑鼻的洗发水。50能用母乳喂养。(链接

12、最关心中国的还是英国卫报,连续发了好几篇敏感的中国报道,自己去看吧。

结论:世界人民很纠结,唯有我国最和谐。

Loading

kindle书影–贪吃者请进

Sunday, July 19th, 2009

1、我相信一本好书多少能促成阅读者的改变。自从我读The End of Overeating以来,对食谱的认识有了革命性的飞跃,我自觉地杜绝过量盐、糖、油脂的摄入。

2、这本书可以翻译成《饕餮的终结》(The end of overeating),纽约时报畅销书非虚构类第五名,目前已经阅读了一半。

3、餐饮食品业的秘诀就三个:盐、糖、脂肪。不但西方如此,中国更甚之。有一道菜叫手撕包心菜,看上去像蔬菜,其实都是油渣,脂肪含量不亚于红烧肉。除非自己做饭,三样东西都会无可避免地摄入过量,糖,盐,脂肪,因为这三者就是整个食品产业牢牢拴住食客的魔力所在。随便想想你爱吃的一道菜,哪个不是由这三样构成的。

4、明白不可能直接把一包糖和一块奶油塞给顾客,餐饮业花费了很长时间学会用最高效的办法,把糖、盐和油脂整合进他们的食品中。

5、从这个意义上讲,星巴克不是个买咖啡的,丫分明是个卖糖和奶油的!

6、如果你再吃巨无霸的时候要小心了,它的面包里可不只是面粉和盐,还包括谷物果糖、豆油、和其他方法提炼出的油脂。糖加脂肪并非是美国食品的专利,日本的天妇罗,把虾裹上蛋醋和糖一起榨,然后再蘸着甜酱一起吃,那就是脂肪+糖+脂肪!

7、看了这书,我进餐馆特别留意每道菜的成分。有一天中午点了上汤菠菜、番茄蛋面,很素吧。但菠菜放了高汤、火腿、松花蛋、海米。面放了咸菜。成分:油脂和盐和盐!我曾天真地以为餐馆里的蔬菜是健康食品,现在终于明白,很多时候不过是伪装d的脂肪、糖和盐罢了。比如土豆,那就是一个个糖疙瘩呀。粤菜的高汤、深井烧鹅、满是油脂的各类肉丸,也健康不到哪儿去吧。唯一可以信赖的大概就是白粥了。

8、无论是小白鼠,还是人类,都无法抗拒美味的诱惑,心理学家研究的结果是,食物在人大脑中激起的反应,跟可卡因并无二致。

9、全球餐饮业都不可避免走向娱乐化,以便持续地制造味觉刺激和视觉刺激。不幸的是,人在这方面是不免疫的。

10、工作生活压力增大,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从吃喝中寻找逃避。

11、疗救的办法不是没有,那就是改变饮食习惯。具体的改变办法,我还没有读到那里。不过,我想能够认识到食品餐饮业的问题,对自己多进行一些恐惧教育,是改变贪吃的第一步吧。

Loading

与kindle有关

Sunday, July 19th, 2009

1、你也许会问,为什么你最近的博客总是说kindle,原因很明白,kindle已经占据了我的生活,我晚上捧着它睡去,早晨抱着它冲进厕所,走到哪儿都背着它。

2、经过了两周的琢磨,我刚刚发现kindle最基础也是最实用的一个功能,阅读txt文本文件。其实根本不需要去购买任何英文报刊,只需要把你觉得好看的文章都拷贝下来,存到记事本中,然后放进kindle,就可以享受电子墨水带来的悦读体验了。

3、用这个办法,我昨夜把英国卫报、美国新闻周刊、时代周刊、连线杂志等报刊中感兴趣的文章都存进kindle里,今天在床上几乎读完了。

4、我还做了一件对自己功德无量的事,到普利策网站,把2009年获奖的所有新闻作品都转换成了文本文件,存进kindle,这将是我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精神食粮。

5、最近美国亚马逊做了一件搞笑的蠢事,悄悄利用无线网络连接一些用户的kindle,把他们购买的奥威尔的《1984》和《动物庄园》给删掉了。理由是卖这两本书的公司,没有获得奥威尔的版权。虽然亚马逊把买书钱退给用户,但此举还是激起了很多愤怒的抗议。有人说,这好比席梦舒斯特公司,在你夜里睡觉的时候,偷偷溜进书房,把你买的书取了回去,并在桌子上放了张支票。不过,亚马逊发誓以后不再这么干了。

6、kindle不但能拯救我下降的视力,还能保护我咔咔作响的颈椎,购入这么好的东西,即使连不了网,也是我近年来做的最赚的一笔买卖。

7、从今天起做个幸福的人,拷贝粘贴看kindle,

Loading

逍遥游

Friday, July 17th, 2009

那时候我还是一个少年,我坐在海滩上,捧着图书馆借来的《庄子今注今译》,津津有味地朗读第一篇《逍遥游》:“北溟有鱼,其名为鲲。”一边背诵,一边抬起头,盯着远处大海里的礁石,仿佛那些石头都会飞起来。“鹏之背,不知几千里也。”

20年过去了,整本庄子我只读到《齐物论》,也就是第二篇。我对经典有一种本能的抗拒,总是浅尝辄止,《圣经》至今都没读一遍,《论语》勉强读了60%,也就是200多字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完整读过几遍。但这不妨碍我对经典的喜爱。在所有国学经典中,我最喜爱的就是中华书局版的《庄子今注今译》。

这本书的作者是陈鼓应在我们那一代大学生心里的地位,就像陈冠希在现在大学生心里的地位一样。他虽不是一代宗师,但却是一个优秀的播种者。

所以,40度高温的今天,当我在书店里看到《庄子今注今译》最新修订重排版的时候,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

我们知道,中华书局、上海古籍的图书,由于大部分是80年代铅字排版的产物,多年重印字迹已经开始漫漶不清。这次重排版,我感觉用扫描和OCR,再用激光重排,字迹清丽,纸张饱满,令人爱不释手。

风华说得对,电子书无论如何也无法取代纸质书。只有捧起这册陈鼓应,少年时代的那个清瘦的小伙子才穿越而来,轻蔑地打量了这个胖子一眼,拉着女同学的手,踏浪而去。耳边空留下朗朗的书声: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