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明的进程中,我们丢弃了什么–看《图雅的婚事》之后的杂想

有人问,你最近哪来那么多时间看这么多片子,而且是国产片?(其实,没有人问,Who care? 我是为了行文方便,自问自答。)

我现在都是一边工作,一边看碟。两件事都很枯燥,但合在一起就变得有趣了。

今天看的是《图雅的婚事》,故事不复杂,讲的是蒙古妇女图雅,在丈夫巴特尔瘫痪之后,为了生存而协议离婚,并准备改嫁。她开出的条件是,未来的丈夫必须接受让巴特尔跟他们一起住。

一个好故事,必须足够纠结,这部电影具备了这个条件。电影描述了当代内蒙牧民的生活,这是久居“文明世界”中的人们所陌生的。

这部电影乍一看是在夸赞图雅和森格等人的淳朴、善良和恩义,批判以石油小富豪宝力尔为代表的当代汉文化(也是资本主义文化)的侵袭。但我认为,这部电影的立意并非这么简单。

这部电影的核心是两种文明的对峙,一种是淳朴善良、不负恩义的游牧传统文明,一种是理性自私、精打细算的外来资本主义文明。前一种文明要求为他人而牺牲,不但图雅要做出主动的牺牲,图雅未来的丈夫也要做出被动的牺牲;后一种文明对人的道德不做苛求,主张用货币和交易来解决问题。

善良和淳朴,到底是人的精神的花朵,还是货币的精神化?在传统的社会中,为什么有会有善良和淳朴?难道不也是一种为了生存的考量吗?在传统社会中,一个人要生存需要对周围的人提供善意和好处,以便在困难的时候,从善良的银行中支取。从这个角度看,善行更像是一种社会保障制度,也像一种保险措施。

而资本主义文明不需要这么多繁文缛节,他把一切温情脉脉的面纱都撕下,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简单化到契约和货币。宝力尔的出现,带来了“文明的曙光”,他关于把巴特尔送到敬老院的意见,不但合情合理,而且极具有操作性。然而,就在这一切按照文明的秩序进行安排的时候,巴特尔在敬老院里选择了酒醉割脉的方式自杀(未遂)。

巴特尔也许没有意识到,他其实是把已经一半解放的图雅,又押回到道德的火刑柱上。从此资本主义的解决方式在图雅身上彻底失效。

暗恋图雅的森格,也是传统文明的代表,两个人如果结合,那将是延续古老道德的最佳方式。然而,大家别忘了,传统文明最大的问题在于解决不了生计。面对沙漠化日益严重的草原,水成了生存的关键。打井,已经让图雅的第一个男人残疾,也让图雅最有可能下嫁的森格面临生命危险。井,这一文明源泉的象征,把田园牧歌式的乌托邦击得粉碎。有道德的地方没有水源,有水源的地方没有道德,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图雅不会嫁给资本主义的化身巴力尔,是被道德约束,那么不嫁给穷牧民森格,则是生存不允许。图雅不嫁森格,还有一个潜在的原因,有时候恩义是还不起的债务,森格愿意为图雅冒生命危险,那图雅拿什么来偿还呢?

最后图雅选择了折衷的方式来经营自己的第二次婚姻,她嫁给了既愿意收养他丈夫,又对她没有恩情的陌生牧民。这对于她来说,已是所能做到的极限。

有人看完这部电影,肯定会说,影片表现牧民生活的艰辛凄苦,是对当朝的无声控诉。别扯了,主张产权明晰私有化的先生女士们先不要急着跳着脚骂,这恰恰是按照你们信奉的原教旨资本主义办事的必然结果。

在文明的进程中,我们能走多远,在跋涉的路途上,我们找到了什么,又丢掉了什么?我想这就是《图雅的婚事》在重重潜台词和一个个悖论中,试图敦促我们思考的。

(注:5B铅笔和A4纸对本文亦有贡献。)

Loading

Tags: , , , ,

8 Responses to “在文明的进程中,我们丢弃了什么–看《图雅的婚事》之后的杂想”

  1. Anonymous says:

    的确是,图雅和森格结婚了,立意一下子要改变奥

  2. ma says:

    佩妈记错了,图雅嫁给了森格,然后巴特尔在婚礼上和森格打起来了

  3. 世间已无桃花源 says:

    也巧,我也是前些日子才看这片子。看完了,百味杂陈,一时也说不清楚,今天看你写这些,倒勾起这段寻思来。

    在我们心里,草原是“敕勒川,阴山下”的草原,是“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草原,是田园牧歌似的草原。而到了现在,”天苍苍,野茫茫“还在,但”风吹草低见牛羊“不见了,在距离草原遥远或不远的地方,工业化在进行,而开发的结果,是失去的地下水,恶劣的气候,渐渐沙化的草原,即使放牧也要到很远的地方。这些都是镜头之后的故事,是图雅们看不到的,她们只是觉得生活日益艰难,原来有的,现在没有了,原来的生活方式,已经没法坚守了。

    所以,确切地说,这不是资本主义问题,而应该是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的争斗,争斗的结局很清楚,图雅和巴特尔坚守的东西,轻易就被一辆破旧皇冠车打败了,他们一次次地失败,一次次挣扎,试图保卫他们曾经拥有的东西,但一切都是徒劳。虽然令人痛惜,但没有办法。

    其实挣扎的不仅是他们,还有我们自己。

    看看我们周围,近几十年上百年,工业化的进程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呢?我们失去了什么呢?得到的没让我们幸福,失去的却足以让我们痛苦。最难受的是精神,它失去了过去的家园,却一直找不到现在的家园。

    可能不仅是现代人,过去的人也会面临这样的问题,每个时代,都有人在悲叹失去,可能是物质的,比如地盘领土,也可能是精神的,比如道德信仰。这背后,是文明进化和争斗,小一点说,可能是村落、部族之间,大一点说,可能是文明之间的绞杀。这是自然力量的驱使谁也挡不住,没有办法的事。

    而与过去不同,现在地球发展和扁平化的结果,使我们每个人都被裹挟其中,无处可逃。如果说,在过去,你还可以在村落争斗、部族绞杀中选择逃避,找一个自己的桃花源,到了现在,就别想了,世间已无桃花源,谁也没法逃避,图雅们不能,你我也不能。

  4. see says:

    图雅最后是嫁给了森格吧,还是我记错了?!

  5. 小夕 says:

    其实,没有人问,Who care? 我是为了行文方便,自问自答。
    笑到~~~

  6. guoyanru says:

    “看完这部电影,肯定会说,影片表现牧民生活的艰辛凄苦,是对当朝的无声控诉。别扯了,主张产权明晰私有化的先生女士们先不要急着跳着脚骂,这恰恰是按照你们信奉的原教旨资本主义办事的必然结果“
    一提到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你怎么思维就混乱了呢?好的市场经济是和好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不可分割的。资本主义的财富创造+社会分工体系意味着图雅可以从道德的重负中解脱出来(把巴特尔送进养老院,第一需要财富,第二需要专业分工),过一种自由的有尊严的生活。自由和个人尊严恰巧就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所蕴含的价值观。看弗里德曼的《资本主义与自由》。
    影片没有看,表达的应该是文明转型期的困惑与无奈。不控诉谁,也不歌颂谁。

  7. 熙。 says:

    好多年前看过。感想都忘记了。

  8. ET says:

    “在文明的进程中,我们能走多远,在跋涉的路途上,我们找到了什么,又丢掉了什么?”

    这个问题提得真好!
    我能理解不是每个人都能在被生存所逼时做到舍己为人, 但是遗憾的是,
    有些人并不是在被生存所逼的境地时, 却可以踩在别人的身上, 为了自己的利益!

    “有道德的地方没有水源,有水源的地方没有道德”.
    我一直觉得最没有道德的人是那种会用文字粉饰自己的人, 装成有道德的人.
    因为本色的人, 你可以选择走开, 不与同谋即可; 而前者会让你上当!

    尽管这样, 我还是认为, 没道德的人还是少数.
    首先自己做正了, 自会吸引同类的人.
    邪压不了正, 最终!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