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入手

1、此《国史》,是金观涛主编,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叙从1949-1981期间32年间的历史,共计十卷,目前内地市面上只见其六,缺1949-1952, 1953-1955, 1969-1971, 1976-1978。

2、到手后只翻了一下,浏览了一遍金观涛写的总序,没看出他老人家有什么宗旨与史观。

3、按照中国历史编写的传统,都是朝代更替之后,当朝为前朝修史,本朝所撰的是史料或史稿,所以,如果金先生谦逊一下的话,这套书应该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

4、我又随手翻了一下文后的参考文献,发现有一部分是取自档案馆,其余是公开发表的书刊和论文,罗列详明,态度端正。

5、我准备先看第四卷《乌托邦运动──从大跃进到大饥荒(1958-1961)》。本卷的作者是林蕴晖,贵党史、当代中国史学者。

6、在看之前,我带着三个问题,不指望能得到确切答案,只希望得到一点启发。

7、我的第一个问题:所谓三年自然灾害,到底都是什么样的灾害?范围、程度、烈度有多大?这样的灾害在中国历史上还有没有先例可以类比?

8、我的第二个问题:各地虚报产量,放卫星的做法,其历史根源是什么,其历史影响又是什么?鬼话是怎样顺利转播的?为什么谁都不说破?

9、我的第三个问题:饿死那么多人,中央到底知不知情,为什么不马上纠正?当时城里人怎么面对农民大批量死去?死这么多人,总得有个说法,事后,这一切又是怎么向广大老百姓解释的?老百姓为什么能够原谅而没有实质性的反抗?

10、能回到上面问题中的一个,这338元钱就没有白花。

Loading

Tags: , , ,

6 Responses to “国史入手”

  1. Anonymous says:

    这套书行内人恶评如潮

  2. aaaaaaaa says:

    我最近就很吃惊的发现,08版的中国近代史纲要,也算官方的说法吧。里面就很直接说60年比上一年度全国总人口减少1000万。当然三年灾害期间人口出生率也低。

    这样的灾害在我国历史上,据我浅薄的历史知识,揣测有先例应该。

    死这么多人中央当然知道。彭的:”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刘的:“人相食,你我是要上史书的。”都是明证。两人后来的命运几乎在他们各自说出这些话时就注定了。

    毛62年的“七千人大会”在古代就是“罪己诏”。毛的个性,做出这样的举动,可以想象问题的严重性。

  3. yimin says:

    前阵子杨继绳出了本《墓碑》,讲大饥荒,可以参照着看。

  4. 抠字眼 says:

    继续上面。

    你默认的观念是本朝修不了本朝的历史,这个问题已经不存在了,或者已经不成为障碍了,如果真有人设障,至少,你可以把书拿到外面出版。

    所以我认为,现在阻碍修史的,并不是朝代更替问题,而是1)距离太近,看不清楚。2)当事人还没死,某些史料受到限制,而这是必然的。3)资料太过繁杂,甚至是爆炸,缺乏天才来提纲挈领,深入浅出地整理。事实上,谁要是有这个水平,在这么短的时间距离内看清楚,并在如此庞大的资料去芜存菁提取关键部分,这样的天才,该获得诺贝尔历史学奖了(好像没这个奖?)。

  5. 抠字眼 says:

    问几个小问题

    1、你的“朝代”是如何定义的呢?
    2、你认为从光绪溥仪到现在,换了“朝代”了吗?
    3、如果换过,请问换几个“朝代”了?
    4、你认为从49年到现在,换“朝代”了吗?如果换了,那么换几朝了?
    5、你是否认为,还要象以前唐宋元明清一样来定义“朝代”?
    6、你认为以后还象以前那样修史吗?比如,当某年某月实现政党轮替了
    7、如果暂时看不到轮替,那么让台湾的国民党来修大陆的史,让大陆的共产党修台湾的史,是否更合适?

  6. AW says:

    俺还依稀记得,金观涛是当时比较有名的《走向未来》丛书的副主编吧,他在这套丛书里曾写了两本,讲历史的,书名还真忘了呢。还有,好象是杭州人,另外,也是六四M运那货的吧,出去了吗?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