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24城记》

1、幸亏没有到电影院去看《24城记》,而是10元买了一张DVD。否则,我会在里面睡着,从而错过其精华。

2、尽管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定义是:“悲剧是对一件重要、完整颇有规模的行为的模拟,它使用美化的语言,分用各种藻饰于剧中各部,它以行为的人来表演而不作叙事,并凭借激发怜悯与恐惧以促使此类情绪的净化。”这段话我不理解,我认为叙述一样可以达到悲剧效果啊。

3、所有工人的叙述我都喜欢,但最感动我的是公共汽车上东北大姐回忆“回沈阳”和“下岗”,还有陈冲扮演的“厂花”讲述青春。

4、我喜欢陈冲,不知道她在演戏,还是戏在演她。每一个神情和细微的动作,都在诉说岁月的沧桑。

5、陈建斌演得不好,太油滑。说到底还是缺乏生活。

6、在这个时代,为工人、农民立传的人都值得我尊敬。

7、小贾总能捕捉到中国社会细微而珍贵的东西,无论在地上还是在地下。

8、在书店看到过《24城记》这本书,看完这片子决定买一本。

9、叙述的环境很重要,环境简直就是叙述的一部分。把有故事的人放到适合她的环境里,然后按下REC键,这就是一部好电影,好电视,好纪录片,好悲喜剧。

10、不喜欢《24城记》的人,一定喜欢鲁豫有约。我敢断定。

Loading

Tags: ,

12 Responses to “喜欢《24城记》”

  1. 差一点对表演失去信心 says:

    是谁又有什么关系,呵呵

    昨晚又看了一回,到了青工那个镜头,反复看了几遍。满片里,还是这一处最叫人动心。

    我看贾樟柯也是最心爱这段,这个镜头一切,接着就是一首伤感的歌,这首歌不光是唱给观众,也是唱给小贾自己。

  2. 小夕 says:

    差一点对表演失去信心是谁呢。。。。

    另外,对那个捧哏似的提问者有看法,它代表着叙述者所面对的对象,
    这个人物要么不出现,就和《被证无罪》一样,这样我们可以看作叙述者是讲述客观内心,
    要么出现并再立体一点,这样我们可以看到叙述者与叙述对象的互相关系,叙述会因此而多了一重表演
    也许后一种会更像“有约”,那如果你要做有约的对面,干脆就让那个提问的声音消失吧

  3. mmqm says:

    奇怪我和“差一点对表演失去信心”的感觉非常相似,尤其是看到两个工人那一段我和我的同学全体大笑,太难忘了

  4. 拯救和菜头吧, 神啊! says:

    这世界上为何就有人那么没良心呢!
    明天就要住院去开个小刀, 现在被气得浑身发抖!
    泪水忍不住地流, 有人这么无耻地一遍又一遍踩在别人的身上去维护自己的名声! 真开眼呀!

  5. 熙。 says:

    —–不喜欢《24城记》的人,一定喜欢鲁豫有约。

    看来我一定会很喜欢《24城记》。

    me too

  6. limiter says:

    一定会喜欢 24城记

  7. 差一点对表演失去信心 says:

    再说一句

    我最喜欢的几处:

    开头,镜头对准何锡昆,他喉头一动,咽了一口唾沫,那种小人物的紧张感啊,卑微感啊,压迫感啊,淋漓尽致。贾樟柯对小人物理解得太透了。接着,却是对称的,规整的,代表着规矩、纪律和管制的窗户,点缀几个摇晃的灯泡。草,太有象征意义了,太超现实了。鼓掌!

    还一处,两个青工,对着镜头,其中一个,搭着另一个的肩膀,手指
    还不经意地搔另一个的脖子,面上确实满不在乎的表情;另一个,带着眼镜,紧抿着嘴巴,想动有不太敢动。。。嗨,贾樟柯观察得太仔细了,这种哥们间的形象,一下子就把人拉回自己的过去,很久以前。谁都有这样的勾肩搭背哥们啊,这种镜头一辈子都忘不了。

  8. 差一点对表演失去信心 says:

    前面都很好,但当吕丽萍和陈建斌出现的时候,有喝大米粥被人掺肥皂水的感觉,滑不叽溜的让人难受。心想,这种”表演”还是别他妈表演了吧。

    还好,陈冲的表演十分贴切,让人对”表演”有了信心。话说回来,其实她是演她自己。

    赵涛不会演戏,她就是贾樟柯的符号。有时候你能看到很多人腰上别着钥匙串,代表了他们的身份、职业、履历和品位等等信息。赵涛就是贾樟柯裤腰上挂的钥匙串。

  9. Ranger says:

    建议您去看王兵的《铁西区》,看完您会发现,《24城记》是一部缩微版/洁版的《铁西区》;

  10. yimin says:

    haitao老师的推理在逻辑上是有点小小的问题滴……

  11. dingxx says:

    最后那句话的威力相当于“不顶不是中国人”“是男人就该……”之类

  12. haitao says:

    —–不喜欢《24城记》的人,一定喜欢鲁豫有约。

    看来我一定会很喜欢《24城记》。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