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的音乐课

原载《广州日报》

听音乐

对于我这样的70后们来说,一提起古典音乐就有点羞愧。我们从小全部的音乐修养就是一些流行歌曲、迪斯科舞曲、还有零零星星的轻音乐。对于古典音乐不但缺少机会接触,即使接触了也听不懂。也曾有一段时间特别想补补课,但是一无好老师,二没好教材,渐渐地也就淡漠了。只有坐在宾馆的马桶上,才能偶尔听到头顶上响起莫扎特的小夜曲,不过随着 “哗啦”一声水响,这点可怜的古典音乐熏陶也中断了。原来不懂古典音乐也照样能过日子。

当这本大部头的《听音乐》摆在我面前的时候,我恨不得时光倒流30年。我小时买的最贵的一本书,是一本写给中小学生的音乐启蒙教材。看着蝌蚪一样的五线谱,我恨不能跳进家门前的池塘,把老青蛙都抓来给我当老师。想不到,如今老师就在眼前了。

《听音乐》是西方音乐欣赏的一本经典教材,至今已经7次再版,中文版是根据第6版翻译的。这本书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把混沌问题搞明白。而复杂和混沌,是我们欣赏古典音乐遇到的最大的障碍。

为什么音乐需要从娃娃抓起?因为孩子的心灵是一张白纸,你给他们听什么就是什么,那些音乐本身会在他们头脑里做出解释。而年纪稍大就不行了,白纸已经被画满,不再接受未归类的东西,换句话说,需要从音乐听出意义。

我依然记得我第一次听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的时候。那时得以在双卡录音机上,偷偷把语文老师的正版磁带翻录下来。当李德伦的指挥棒一挥,我仿佛一下子全听懂了,因为我一边听一边把音符还原成画面。我联想到我家门口的河,河岸上随风招摇的苜蓿,一个白衣少女款款向我走来……突然狂风大作,雷电交加,我拉着这白衣少女的手跑啊跑啊,终于躲到了一个大树洞里,盼着暴风雨不要停不要停。但是终于雨过天晴,彩虹在天空浮现,我们一起唱起了感恩的旋律……如果贝多芬地下有知,知道我这样理解他的音乐,不知道会不会气得从国家大剧院爬出来。我就这样硬生生把一部《田园》听成了少年维特之烦恼。

而《听音乐》这本书告诉我们,音乐就是音乐,它其实跟画面感、跟故事性没有多少关系。想听懂音乐,没有捷径,最好就是把音乐的各个要素和各个流派一一解剖开来。这本书每一章节后,都附有音乐录音,为此英文版单独出售8张CD,售价150美元一套。而中文版显然考虑到人民币升值的现实,一张DVD搞定,而且价格包含在书价之中。用句电视购物的台词来说,实在太超值了。

若干年前,我去听一场音乐会,身边一家三口对舞台上的乐器发生了兴趣。女的指着低音提琴说:”看看,人家的大提琴多高,有1米8吧。”男的说:”可不是,将来让咱孩子练这个算了,发大水还能当船使。”

看完《听音乐》,并不能保证你从此能够听懂古典音乐,但至少你不会在孩子面前闹这样的笑话。

Loading

Tags: ,

2 Responses to “迟到的音乐课”

  1. 月小刀 says:

    佩哥,辛苦你白跑一趟。这里有张,手机相机拍的。
    http://yuexiaodao.com/post/367.html

    下次见你,我扮月亮,绕你公转几圈。哈哈:)

  2. ZZ says:

    我就这样硬生生把一部《田园》听成了少年维特之烦恼。

    哈,从前老师给我们听1842,然后写感觉
    大多数人写的都是“少年维特之烦恼”
    有一个人写了“波兰骑兵的铁蹄”
    被老师骂死~~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