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老六还没见过面,只在他酒酣耳热的时候通过电话而已。老六是个爱智慧的人,他看完《费马大定理》一书之后,怀着激动的心情写过一篇书评,标题被了解老六的人改成了《文科生写理科生动了感情》
老六最近在博客里开始怀疑人生,起因是:
昨天从国图出来,与陈晓卿老师等人吃饭。众人又为网上的一些是非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些鸡毛蒜皮的破事儿消耗掉大家的整顿饭局、整个美好的夜晚。我突然开始怀疑人生,觉得一个人的理想状态应该这样度过:现在大家所在乎的那些事情,其实十几岁的时候就应该搞定,从此不去想它,把脑子腾干净,把学问做扎实,然后专心致志地去研究终极问题,哪怕是一条蚯蚓,都可以用一生的时间去琢磨。
对,一生,充满乐趣与热爱的一生。一个人的一生,见到喜欢的人,就厮混在一起,见到不喜欢的事,就离得远一些,君子和而不同。求同存异,不就这么简单吗?
由于许久没有喝酒,节奏不好掌握,结果昨晚喝多了。今天醒来,又开始思考这个终极问题。与朋友通了个电话,聊到这些。我不得不得出结论:我们的精力、智力,在时间分配上有问题。
[牟森]的博客推荐了钟阿城一篇关于诗经研究的文章,我顺藤摸瓜找到了一个好网站梅馨书舍。阿城说:
我朋友中有做教授的,总有一点为五斗米不得不读书的苦相,从前为做官读书的也是说“十年寒窗苦”。学术何时能成“闲术”,知识也就恢复平实貌了。
[牟森]最近在通读二十四史,常常有拍案击节的发现。
我们中间大部分人,可能把生命都给浪费了。把美好的光阴浪费到鸡毛蒜皮的小事上,却忘了人应该比蝉有更大更好的用途。
Tags: 生活不是条件反射
[…] 生命应该有更好的用途 […]
[…] 在我考虑我的Blog生存的时候,在GoogleReader里读到了两篇文章(GoogleReader不见的好用,我只是太懒,直接从Gmail里过去),一篇是生命应该有更好的用途,另一篇是三言二拍:收钱的话题,蛮有帮助的,希望读到我这篇日志的朋友可以有些收获,实际上史刻廊大概没有几个熟客,对于订阅Feed的几位朋友我要说抱歉——因为加广告有强迫阅读的成分,但我的标题已经给出提示就是广告,所以可以跳读,或者一键退定。 这里在我认为还是一块挺纯净的天地,广告,我只是在尝试,Bloggerwave应该是第三家广告商。而且我确实需要钱。 […]
测试插件。
test for the third time.
test if there is messy code.
let me have a test.
谢谢驯悍祭码这么长的字,我明白并部分同意你的意思。意义的标准不同,我们的见识又有限,这一切决定了我们其实不知道哪些事情是值得做的,哪些是不值得的。也许只有全能的存在知道这一点。
所以使徒保罗才说:我们知道万事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
文是好文,说得也是现实,且意图本善。忍不住要废话几句。呵呵。
一辈子为“时间”是否用在有“价值”的事情上,将自己逼到半死。一日一友笑盈盈曰,时间就是用来浪费的啊,时间不是这样被浪费,就是那样被浪费。忽如醍醐灌顶。
价值本身,没有自性,也就是说,没有绝对的价值,价值都是人赋予的。只有相对于某个”目标“,价值才有意义,但并不是所有的人,整个世界,都有共同的”目标”,也就不可能有统一的价值。
比如,你认为研究诗经是有价值的,某些人可能认为钻营是有价值的(相对于他们的系统和目标,即使他不一定会承认或有意识,但他的行为表明了选择),另一些人认为早点回家烧菜给儿子吃是有价值的,等等等等。因为没有绝对的价值,也就没有绝对的判别--谁能说曹雪芹比一个兢兢业业养育大孩子的不识字的母亲更有价值。
更何况,如果我们足够诚实,who are we to make the judgment (despite that it is with good intention) on others’ life?
当然,我们可以说,就我自己来说,我觉得读三页佛经比洗在水池里的三只碗更有价值。但那其实又是“真”的么?那个选择只对自己当下的“目标”有意义(自己以为有意义),对于大点局面的人生,其实没有意义。更何况,如果我们的目标是要“念念明了地生活”,洗碗也不一定比读佛经帮助小--这个谁都说不准--听说过一个后妈苦于和继子女的关系,在洗碗时,忽然开朗,很小的心炸成了很大的心胸,再也不去计较;更听说过/体验过读书带来的“所知障”--认得几个字的人,多有此障。呵呵。
个人目前认为:只有选择的不同,没有选择的高下或有无价值。当然,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那在这个服从因果律的二元世界,逃不了。
姑且废话,供一哂。见谅,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