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虚惊引发的思考

Firefox崩溃,自动保存的密码全都丢失。当我打开Blog准备写点什么,发现已经无法登陆。这倒难不住我,我选择了找回密码。Wordpress出现对话框,让我输入用户名和邮箱。我输入wangpei,还有一个常用的邮箱,返回的信息是:数据库里没有这个用户名或邮箱。

奇怪了,我试了好几个邮箱,结果都是一样。从网上看到一个办法,就是直接进入MySQL数据库去修改用户名字段。当然进入数据库需要双重密码,一是托管商的密码,另一个是数据库管理密码。

我发现我坠入了密码的海洋。数据库管理密码我是记不住的,唯一的办法是登陆FTP,把WP-CONFIG文件取下来打开,看存储的密码。如你所知,这还需要一重密码。

幸好FTP直接储存在我的电脑上,很容易就查到了数据库密码,又查到了我所用的管理员ID,以及相关联的邮箱,原来这是我不常用的邮箱。

这一次,又迎来了一个艰巨考验,我需要登陆进这个不常用邮箱,才能在WORDPRESS里取回密码……

在数字时代,密码成为打开一重重无限坚固大锁的钥匙。在现实世界中,你丢了钥匙还可以请撬锁公司,在虚拟世界里,丢失了钥匙在理论上讲,意味着大门永远关闭。世界上没有比这更安全的管理方法了。你的钥匙掌握在具有更高权力的人手里(比如:网管员,GOOGLE公司……)

有人把网络跟自由划出等号,事实上,这种乐观的论调一点都不新鲜,在哲学界和社会学界,关于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影响,一直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海德格尔、福柯、哈贝马斯对此都有论述。

按照法国思想家Virilio的观点,虚拟世界带来了虚假的选择,即虚幻的自由。因为你在虚拟世界里选择什么,(比如选哪种QQ头像,用什么Blog程序,买何种虚拟财产),对现实世界的权力来说,实在无关大体。而技术带来的最大作用,却使得权力层的力量更加强大,管理只需要比特的储存和传输就够了。

早在1791年,边沁就设计出一套“观察屋”(panopticon)的监狱管理模型。按照边沁的设想,监狱中央设一座了望塔,四周全是单间牢房。“观察屋”里的少数人监控着牢房里的多数人。牢房里的人不能彼此沟通,也看不到监控者,但他们明白自己是被监控的。

福柯深受边沁的启发,他认为观察屋是一个普遍适用的模型,它揭示出权力与人们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福柯认为,作为纪律的权力,被日渐推广到了学校、工厂、医院、军营里。DELEUZE继承了福柯的思想,进而认为,所谓信息社会也可以看成是控制型社会。

信息社会如果不加控制地发展下去,会把整个社会置于“观察屋”的监控之下。你上的每一个网站,看或写的每一个比特的数据,你银行的每一笔交易,你打的每一个电话,发的每一条短信,你去过的每一个地方,你开车经过的每一个路口,甚至你在公共场所下的影像……都会被悄悄地记录下来,储存在一个巨大的数据库里。一旦你违反了规则,一张无形的大网就会收紧。未来社会,将不会有嫌疑人这样的词语,数据就是如山的铁证,甚至连法官、律师、陪审团都免了,因为计算机会自动完成审判,而且可以保证判罚100%的准确。更为重要的是,这一切监控是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发生的,对于遵守规则的人来说,甚至感觉不到监控的存在。

此时的你,脑子里记着一串串密码,打开一个个属于自己的私密空间之门,但是这一切也逃不过“观察屋”的眼睛。“观察屋”不需要窃取你的密码,偷看你的数据,仅仅守在门外或者适当的时候把门永远锁闭就足够了。

美国时代周刊把2006年年度人物授予了你,你开始觉得自己好像是个人物。但实际上,你什么都不是。你只是握着一串钥匙,急匆匆走在路上的一串数据。高塔之上的那个人,只需要轻轻敲击一下Delete键,你就彻底地被抹去了。

从这个意义上讲,信息时代并没有带我们走进那座先知们应许的黄金天堂。

Loading

Tags:

4 Responses to “小虚惊引发的思考”

  1. guoyanru says:

    这个好。想起Nye的一篇论文中讨论到技术进步不社会控制的关系,提到技术进步不一定带来控制的放松而很可能是相反。这就引出一个很重要的政治经济学的命题,即经济的发展不一定必然的导致民主、自由等好的制度。

  2. […] 白板报 » 小虚惊引发的思考 (tags: you internet social) […]

  3. 小三 says:

    很显然,这样就1984了……

  4. 哥特骑士 says:

    openID啊~~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