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爷,求您注个音吧!

宋石男的博客拆迁到牛博,是牛博的一件盛事。石男兄的文字畅快活泼,摇曳多姿。绣口一吐,就是半个大宋;妙手一敲,就是一个大辽。这正是--石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表扬未完待续,下面说点别的事。

在宋君的博客上看到一篇:市府达人恶搞西南交大110周年校庆,说的是某宣传部长,把西交的校训“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第一个字读成“埃”,引得师生大笑。这个字念什么,在牛博恐怕大部分人不认识。看了网友留言,才知道:“竢”音“四”,si,去声。

我觉得,宣传大人闹笑话,原因有三:一是他本人文化水平有限;二、讲话前没预习一遍稿子;三、秘书案头工作没做好。当官不专业,贻笑大方,应该。

然而,这件事暴露出一个问题。报纸平常在报道新闻时,太不把读者放在心上了。要么把读者都当成SB,编些侮辱智商的报道;要么把他们都当成老学究,整些高深莫测的学问。

其实遇到“竢”这种生僻字,报纸只要放下身段,在括号里注个音就能避免很多人日后闹笑话,但是没有人乐意这么做。

汉字太TM多了,且不说《康熙字典》里的4.7万个汉字,仅仅简体版支持GB2312-80规定的6763个字,都能认下来的都很少。对于这种问题,民间有个解决办法,就是硬念,汉字中形声字居多,很多人就念一半。但是,汉字发展了这么多年,声旁很多都变得面目全非了。有句谚语叫“山东秀才念半边”,讽刺山东的读书人经常念错字。其实,怪不得山东秀才。汉字太TM难学,谁也不是生而知之者。拿“竢”字来说,你记者编辑也是刚掰了字典,才认识的。为什么不直接告诉读者呢?

汉字注音还有一个排版的技术性问题。说到这里,不能不提中国一个很操蛋的部门--语委,这么多年,净琢磨着怎么敛钱了,却不做点顺应数字化的事。拼音注音的四个声调号,除了用专业排版软件根本打不出来。因此,记者即使有心,编辑即使有意,注音也是件很TM繁琐的事。

其实,早就有人倡议,用数字1234代表汉字的四声,跟在拼音字母后面,比如,“竢”后只要注上“si4”,问题就解决了。但是,SB们根本不理会这个建议。

下面列一些最近看报刊遇到的生字,不查辞书能认全乎的,都是我大爷。

1、钱镠
2、保俶塔
3、血脉贲张
4、安徽黟县
5、窨茶叶
6、女红
7、荨麻

算了,就这几个吧。

Loading

Tags:

2 Responses to “大爷,求您注个音吧!”

  1. sunset says:

    王佩老师在英国不搞运动了,我们在国内的来搞。现在中国社科院的一位老师也提出来了,要搞新汉语运动。偶们觉得不管语文运动也好,汉语运动也好,宗旨是一样的。
    所以偶们在著名的豆瓣网上开了个小组,暂名曰“新汉语运动”。之所以叫这个名字,请王佩老师来看看就知道了。
    千里战斗一网牵,不知道王老师是否有兴趣来加入小辈们的行列?
    http://www.douban.com/group/hanyu/

    :)

  2. xiaojing says:

    “竢实扬华”不知谁人所题。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