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以为你们就NB了
猪笼城寨也垒起墙
防火、防盗、防水
到门、到户、到人
就算我们都是聋子
一段手语
也能让你们
一夜
崩溃
别以为你们就NB了
猪笼城寨也垒起墙
防火、防盗、防水
到门、到户、到人
就算我们都是聋子
一段手语
也能让你们
一夜
崩溃
Tomorrow morning who up early who call who.
冠军联赛期间,这是我跟董事长的接头暗号。
今天凌晨是决赛。让我对董事长有了更新的认识。
这场比赛简直惊天地、泣鬼神,AC米兰上半场3:0领先,利物浦居然在下半场10分钟内连追三个。
然后是难熬的加时赛,都没有进球。
点球大战。利物浦拿到了冠军。
为了看球时,发短信交流方便,我在手机里预存了以下两句:
“GOAL!!利物浦又进一个!!!”
“利物浦门将又扑出一个!!!”
为了抢时间,我都是提前发送,结果六发四中,但跟董事长比,我只能算个道童。
5月25日22:07:54,我接到董事长的短信:
希望3:3,然后点球利物浦WIN.
多么谦卑的预言家啊,神了,跟利物浦一样神.
俄罗斯是我的第二精神家园,托尔斯泰、陀思托耶夫斯基对我的影响,超过了任何作家。
凡是苏俄的,都是我喜欢的。1988年,刚入大学,就读了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新思维》,感觉很新鲜,跟13大报告路数不一样。但是戈氏后来丢了苏联,未免太窝囊。我讨厌肥头大耳的叶利钦,胖子都讨厌胖子,这是规律。
我喜欢普京。不仅因为他清瘦、干练的长相,而是因为在面临重大危机的时候,他表现出来的勇气和决心。
普京,在英文里叫Putin,听上去像“补丁”。这哥们也够不顺的,一上台各种危机纷沓而至,车臣分裂,恐怖劫持,经济萎靡,美国打压,盟友分崩离析…… 咳,俄罗斯变成了一个破烂不堪的操作系统。而普京,坚定地为这个国家打着“补丁”。他用铁腕对付一切敌人,有时他错了,但错的也那么有性格。
记得在莫斯科人质事件中,普京决不向车臣黑寡妇妥协,冒着玉石俱焚的危险,不惜使用毒气,救出了大部分人质。去年的别斯兰人质事件,普京的处理方法,遭到西方媒体的攻击。但,说现成话容易,当时那种情况,没有别的办法。
近来,看西方媒体对普京的报道,都批评他专制、独裁。我觉得,这其中不乏妖魔化的企图。一个即将崩溃的操作系统,必须有一个核心支撑,否则一切都完了。
假如让普京管理一个公司会怎样?比如说一个小公司,人员膨胀,效益亏损,工资水平在同行业中偏上,若一条道跑到黑,谁都看不到前途。
我想,普京肯定会做如下几件事:
1、带头减薪。
2、裁员。
3、重新调整产品定位、质量、价格。
4、调整经营方向,开拓新领域,新客户。
5、圆通,勤勉,果断,从容。
6、最重要的是,他身上将体现出荣誉和尊严。
我想起了,俄罗斯的喀秋莎们曾经最爱唱的歌:
昨天我在新闻上看到了他的身影
他说,这个世界正处于十字路口
他是那么具说服力
使我下定决心想要
一个像普京的人
一个像普京强而有力的人
一个像普京不酗酒的人
一个像普京不使我伤心的人
一个像普京不会舍我而去的人。
在枫林晚,搅尽脑汁写一个关于孩子的剧本,窗外一幢旧楼传来居民嘈杂的闲聊声。杭州人说话喜欢气贯丹田,气冲牛斗,听不懂方言的人,还以为他们在吵架。其实,只不过是夫妻俩在哄孩子睡觉。
反正写不出来,我打开超星阅览室,看了一个1960年代的日本电影剧本《我两岁》(松田道雄原著,和田夏十改编)。
剧本很短,很温馨,以孩童的视角叙述故事。讲的不过是一家老少三代的琐事,养儿的艰辛,还有为子女,为父母的乐趣。
这样的电影,只能诞生于平和恬淡的社会。目前的中国,是不可能出现的。
如今的中国文化人,个个都好像输光了衣服的赌徒,眼睛喷血,头发耸立。不幸如我,也挤进了这个赌场。
欣慰的是,至少全世界人民不是这样。看看这个剧本中的部分台词吧。
--你真伟大,了解我,了解我的人就伟大,不了解我的科长才是个混蛋。
--不爱人的人才爱狗呢。
--这个不倒翁就像我们科长,打掉它,打掉它。
--爸爸,去教训那个名叫科长的坏人去了吗?
--日本还是人少了好,哪怕少一个人也好。
--如果只有大人,那将是一个毫无意义的社会。
关键词:“重要”“某某式”“问题”
好白菜都让猪拱了,当然包括媒体这块菜地。
昨天夜里,无意间看到了《经济学人》的《风格指南》。里面详细规定了该杂志的文风、句法和用词。读罢,深受启发和教育。
汉语自白话文运动以来,不乏文学大师。但在新闻写作方面,却连一个像样的绍兴师爷都没有。中国新闻人擅长雄辩,却不懂得敬畏简单的事实。再看看,每年评出的中国新闻奖,都是什么货色。套用我一位好朋友情书开头一句话:“庄稼糟蹋得不成样子了!”
消磨一代英雄气,官样文章殿体诗。中国的官样文章,害莫大矣!
海峡两岸,汉语都被糟蹋得不成样子。余光中曾痛心疾首,试图纯洁我们的汉语。他憎恨的是“欧化”语言。明明两个字能说清楚的,非要用四个、八个字。“开会”挺好的,偏要说“召开会议”;“详加研究”就很好,非要说“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还有“JB主义”满天飞,“邵风华是个素食主义者 ”,这句话在汉语里其实有更简洁的说法“邵风华食长素”。
关于《经济学人》风格指南,我会详加研究,现举几个可资借鉴的例子。
《经济学人》禁止使用“-style”这种说法,比如“Italian-style”“American-style”。对应中文“某某式”。自从那部弱智电视剧《中国式离婚》(句式模仿的是一部意大利老电影《意大利式离婚》)走红以来,报刊经常见到“某某式”这种说法。《经济学人》为什么反对用“--式”呢?理由是,《经济学人》认为,新闻应该让人一看就懂,“某国式”是一种含混的说法,你应当解释到底是什么意思。“男上女下式”,这个谁都明白,“德国式的监管董事会”就没多少人看懂了。
《经济学人》提倡简洁、反对叠床既屋的修饰词。他们认为,不需要说very good,一个good传达的意思更准确,更让受夸者舒服。
Important--“重要”一词,在《经济学人》看来,是需要慎重使用的。用到“重要”的时候,你要告诉读者对什么人“重要”,为什么“重要”。
看看我们国内,“重要”满天飞呀。建个公厕都是“重要举措”,一个村长都整天“重要讲话”,TMD,有李寡妇家的叫床声更“重要”吗?
Problem--问题。《经济学人》认为这是个坏词,因为“问题”用得太滥,所以“问题”成了“问题”。这个词在国内媒体上几乎每篇文章都有。“西门市长指出,一定要解决群众出行难、看病难的问题。”如果西门官人行王道,这句话本可以这样写:“西门市长发誓,要让市民出门方便,看病容易。”你看,问题其实不是问题。
世界上哪有那么多“问题”,“问题”大都是“问题”屁股和脑袋制造出来的。
今天先到这儿,作业--将下面句子改成人话。
我不是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式的工作狂,明天还要处理许多重要事项,必须先解决睡觉迟的问题。
我要说的是回忆。
那是一列冬天北上的列车,车上坐着父子俩。就在一个小时之前,全班1/3的人到站台送别。一束鲜花,献给黑暗和弃绝。
火车碾碎黑夜。今天晚上,只有半个月亮,另外一半,是即将失去的你。歌声、烛光、穿肠烈酒,眼泪和叹息,全世界所有的诗歌,都抵挡不过副校长工整的名字,三个手写的汉字,加上几十个铅印的汉字,构成了青春的判决。一切都无可挑剔,唯一有点违背人道的是那个红章。尊敬的先生们,为了证明你们还有一丝同情心,印泥为什么不选黑色?
父子间没说一句话。还有什么好说的?你这母校的骄傲、家族的希望、故乡的寄托。这样的归途,这样的黑夜,你所能做的就是尽力睡去。你的头底下垫着的是《悲惨世界》第三卷。
LES MISERABLES,你从深处求告,给我力量,让我挺过去,挺过这一夜,我将永远记住你的名字维克多-雨果。你一生没有忠诚过谁,但你知道自己不会背叛这句誓约。
2001年,一群法国人把《悲惨世界》又一次搬上了荧屏。今夜只看了第一集,就已泪流满面。不为冉阿让,不为芳汀母女,只为这短暂的光亮,只为这无所适从的年代里,残存的一点唯一牢靠的东西。
你有权利忘掉那些幽暗的岁月,你也有权利摆脱那些回忆的消磨,但你永远不要忘记你是谁。你只有一个名字,你叫冉阿让!
1、昨天买了费里尼的《八部半》。这是我买的最豪华的艺术片。双D9,带中英文说明书。画面经过数字化修复,以往老电影上那些小痘痘不见了。“看这里,看这里,看这里……”其实,你最想看的是“那里”。
2、对艺术片,我曾发过一些牢骚。说看艺术片=装孙子。现在我要说,装孙子是必要的。尤其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所有人间的娱乐都关机,空落落的心开启了一道缝,这段时间不属于睡眠,它属于艺术片。
3、世界上的电影大师似乎都遵循这样一条定律,一生的好作品,不超过8部半。塔可夫斯基遗世的作品只有7部半。伯格曼、安东尼奥尼作品很多,真正可看的也超不过8部。所以八部是个魔咒,超出就是垃圾。
4、《红楼》中常说“无可如何之日”,《八部半》讲的就是这样的日子。万事俱备,导演歇菜。费里尼在拍本片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自己要拍什么。一切赞美归于制作人,他如此信托费大师。靠!信任产生天才,迷信产生大师,不信任则把所有天才都变成SB。里尼不负重托,干脆拍起了关于拍电影的电影。
5、《八部半》表现的是中年危机。中年就中年吧,怎么就危机了?中年艺术家的创作,好比在厕所里吸完烟,“嗞啦”一声,烟头熄灭在马桶里。一个人抓狂,一个人闷爽,无人会,登临意。电影,只有电影把记忆的碎片拼合在一起,什么是梦境,什么是现实?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6、有一句愚蠢的话,我也经常用,当某种非传统的情境出现在眼前,一时无法描述,就说:“一种后现代气息扑面而来。”同样的话,可以用来评价《八部半》,但是等于什么都没说。什么叫后现代气息?还扑面而来?我看《八部半》就是一部很传统的电影。
7、《八部半》由26段场景组成。我最喜欢的是2(治疗)、12(白衣克劳蒂亚)、15(惩罚)、19(枕边语)、20(路易莎和卡拉)、21(吉多的后宫)、23(试镜)、24(黑衣克劳蒂亚)、26(马戏团)。
8、第21段,吉多的后宫,是一个幻想场景。导演吉多跟他所有爱过的女人们在一起,第一个画面是“风雪夜归人”,女人们把吉多当成孩子一样宠爱,被吉多抛弃的女人苦苦央求:“我才27岁,不要把我赶到楼上去!”生活的表象瞬间击穿,心灵的真实彻底彰显。这段很黑色,很幽默。但是大师跟庸才的区别就在于,大师的幽默是哲学的、严肃的,那是泪眼里的微笑,苦菜花上的露水;冯小刚之类小丑也幽默,但事毕总忘不了冲着观众骚首弄姿,意思是说--“看,我有多幽默!”幽默你大爷!
9、克劳蒂亚,在电影中出现了三次。她是导演心中的女神,可惜不是救世主。她唯一的特征就是美,令人惊叹的美,令绝精老人也交头接耳的美。
10、最后马戏团来了,小丑们奏出一曲夺魄的音乐,帷幕拉开,演员们从发射火箭的布景走下来,跳舞,剪影一样的舞蹈。最后,导演加入了跳舞的剪影中,变成回忆的一部分。上一段新闻发布会,导演不堪重负,开枪自杀,现在他重生了,真的重生了!只有忠诚于回忆,忠诚于心灵,才能度过沉重的时刻,才能获得自由。心生大欢喜,佛放大光明,影片的结尾,让费里尼获得了永生。
11、看艺术片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一定要一气看完,不能半途而废,否则,这张影碟肯定不会再放进你的碟机里。
12、我爱装孙子,我爱艺术片!
我学的第一个英语单词是CHINA,小学时候从邻居家墙上糊的旧报纸上看到的。我把它读成“吃拿”,联系报纸上下文,知道那是咱们国家的大号。我赞叹,外国人真了解咱们国情!
初中英语老师小韩,是我爸爸的学生。一次晚自习,我跟同桌嬉闹,教导主任拧着我耳朵,罚我站。小韩进来,说:“坐下吧。”这是我平生第一次享受特权,觉得自己伟岸极了。一会教导主任进来,我还记得,他长着一双美国前国务卿一样的鹰眼。大怒。谁让你坐下的?到讲台上站着去!
从那之后,我发誓,一定要到美国或者象牙海岸读完我剩余的学业。那年发生了很多事,第一次梦遗,第一次给女生写纸条,开头就是英文:DEAR XXX。
我最大的遗憾是一生只有一次少年时代献给我的祖国。高中,我们班掀起了如火如荼的英语学习运动。那时,班上一二名,总在我跟千岛妃子之间决出。她有一本《新英汉词典》,而我只有一本《小英汉词典》。武器落后,我决心靠意志取胜。我开始背《小英汉》,一度背完了A打头的单词,又翻到最后,背Z开头的单词。 ZIGZAG,至今,我还记得这个词呢,就是曲里拐弯。
那时还没有VCD,我的视觉童贞是大三被一部模糊的录像带夺走的。所以,听不到字正腔圆的英文台词。不过我们几个死党,千岛、邵风华、祝子,私下里都喜欢同一部译制片《爱情故事》。尤其是里面的台词--爱是用不着说对不起的。千岛妃子搞到了原版缩写小说,于是,一句英文在我们几个人中间传递--Love means you don’t have to say sorry. 这个句子太长,莎漠背不下来,遂将其改成通俗易懂的山东话--谁SORRY我,我SORRY他老婆。
英文歌倒是常听。那时正是麦克尔-杰克逊最火的时候,我们跟着祝子家的砖头录音机一句一句地干嚎--We are the world, we are the children.
考进大学的时候,我已经可以读原文《圣经》了。当时,外教送我一本书,对我帮助很大,我背得滚瓜烂熟。此书如今在AMAZON.COM上还卖,WORD POWER MADE EASY.
生活,是神秘岛;英语,是躲在暗处帮助你的老船长。这是我切身体会。因为懂英语,我学会了用一些时髦的软件,提前进入了网络世界。如今,阅读外文杂志,成为我在媒体混饭吃的工具。新闻就是这么多,听听TIME怎么说。
我迄今最风光的成绩,是在联合国中文杂志《国际社会科学》上发表了1.5万字的一篇国际贸易译文。承蒙黄老师相助,我藉此可以傲视同样在媒体混饭的王小山者流了。
去年,我开始啃莎士比亚原著,只读完了《恺撒大帝》、《仲夏夜之梦》、《罗密欧与朱丽叶》。收获一般,依然在云里雾里。
学英文最大的痛苦就是不认识单词,查词典太慢,用金山词霸太业余。现在,每遇到不认识的单词,我都用GOOGLE查英文释意。用法很简单。在GOOGLE搜索框里输入:“define:”后面敲入你要查询的单词,就搞定了。
我想,以后媒体呆不下去,我就搞搞翻译吧。现在英文翻译过来的书极多极滥,而读我未来的译文肯定是一大享受。因为,我是创造性地翻译。看得懂就翻,看不懂就自己写。
为博而博,苦哇。